0人評分過此書

重新思考皇帝:從秦始皇到末代皇帝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37900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中國為什麼需要皇帝?是過去式嗎?
我們如何思考皇帝對當代的影響?
皇帝夢為什麼那麼吸引人?
兩千年的帝制,是中國歷史最重要的一部分,或許也影響著我們的未來。

◎秦始皇一統六國,建立中國史上第一個帝國秦朝以來,皇帝就成為帝制中國統治者的稱號。
◎宋代的宰相並不是一人,應該視為以宰執為主的行政團隊,皇帝的行動並沒有想像的自由。
◎清代因為奏摺制度的實施與軍機處的創建,權力集中因而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皇權獨裁的顛峰。
◎清末民初的中國社會,「皇帝」從不可缺漏的核心,成為應該被放棄的選擇。

從秦始皇創制開始,皇帝就成為帝制中國統治者的稱號。在長城以北的內亞也出現了由單于領導的匈奴帝國。後來征服中國的內亞統治者,如遼金元清等征服王朝,其統治者也採用了皇帝的稱號。皇帝不僅存在於中國本部,甚至影響到了週邊文化與民族。

漢唐間的轉換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變化,宋代的皇權歷經五代十國軍人以兄弟、義子武力獲取天下的經驗教訓,獲得權力之後至少在趙匡胤始,開始做得不只是收歸軍事、財政、地方兵權、政治,而是將權力核心緊緊抓在中央,並且強化自身訊息的溝通管道。

從宋到清,經歷了遼金元等異族統治,清代既是異族統治,又沿襲了部分明代的皇帝制度。雍正年間,因為奏摺制度的實施,軍機處的創建,皇帝可以事無巨細地掌握臣工言動,權力集中,因而被歷史學者視為中國歷史上皇權獨裁之顛峰。

清末民初的中國,面臨的是一急劇轉變的時代。上從國家型態、政治運作與思想文化型態,下至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皆被人們重新思考、檢驗。傳統中國的皇帝制度,自是各方人士的論爭焦點。

從更廣闊的角度來看,中國有皇帝,日本有天皇,兩者都是世襲制,通過中國與日本的比較,了解其中的差異與獨特性,讓讀者更能把握中國歷史的獨特性。

本書特色:
在過往學術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思考,採取多元視角且帶有歷史的縱深,透過最新發掘的考古資料與史料,還有個人的傳記,從不同的角度,動態的理解皇帝在傳統中國社會中的重要性。
  • 序 如何理解中國皇帝? 胡川安
  • 壹 建立皇帝制度的人:始皇帝與他的帝國 胡川安
    • 那些批評秦的人,反應當下的政治情勢
    • 從始皇帝的地下宮殿,看到更具象的歷史現場
    • 編戶齊民,讓秦成為最強的國家
    • 秦利用殖民主義,發動戰爭統一天下
    • 秦始皇為方便統治,統一所有事情
  • 貳 從圖像中找皇帝:漢至隋代的帝王形象 黃文儀
    • 古羅馬與秦漢皇帝像大不同
    • 漢代人物畫,少以生人為主題
    • 漢代至南北朝帝王像,採側面形式及情節式構圖
    • 圖像的公共性-北魏皇帝禮佛圖
    • 隋朝開始出現,公開的皇帝肖像
  • 參 龍興域外:來自內亞的皇帝 蔡偉傑
    • 內亞與中國的歷史無法割裂
    • 單于是匈奴政權的最高領袖
    • 可汗是流行於內亞的統治頭銜
    • 征服王朝和滲透王朝的不同
    • 內亞皇帝在中國留下遺產
  • 肆 宋代皇帝與他的士大夫如何治國? 蔡宗穎
    • 趙匡胤黃袍加身,安內攘外建立國家制度
    • 宋太祖如何掌握天命?
    • 最強的皇帝也不能為所欲為
    • 皇帝需要有能幹的宰相協助處理政治
    • 北宋君臣改革的夢想
    • 身為皇帝的萬般困難焦慮
  • 伍 清代皇帝是皇權獨裁的極致? 黃麗君
    • 盛清設置軍機處和密摺制度來加強皇權
    • 十九世紀官僚選任常規化,皇權不復獨裁專制
    • 官僚制度是一股制君的力量
  • 陸 被放棄的皇帝:清末民初知識分子的思考與選擇
    • 專制皇權與其他可能:政體抉擇的複雜問題
    • 皇帝該走或留:革命黨與保皇黨的競爭
    • 皇帝的回歸:洪憲帝制與未完成的革命
    • 沒有皇帝的新制度:眾聲喧嘩的政治生活
  • 柒 中國皇帝與日本天皇有什麼不同? 胡煒權
    • 律令時代的王權:從共戴走向到集權
    • 王朝時代的王權:出現攝關政治與院政
    • 武士時代的王權:將軍與天皇的共存共榮
    • 萬世一系的天皇與王權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