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我們了解思想家的思想,最初往往習慣於聽從別人先前所給予的「標籤」,然而對思想家本人思想的歷史卻一無所知。因此,我們看到的,往往是別人「眼中」的思想家,而非一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朱熹作為古代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絕非「存天理,滅人欲」就可以簡單概括的。朱熹的「理」思想,也絕非可以用「反自由」、「反美學」之詞以蔽之。相反的,朱熹的「理」思想代表著一種有別於莊子的倫理自由與山水美學。
可以這麼說,朱熹的「自由」是一種天理範圍內的「自在」,是在天理框架範圍人性的展現;朱熹的美學是一種「山水非所娛」,是人與自然共在。這一點,需要我們將朱熹的「理」思想放置於時間之中方才可見,這便是朱熹的理學世界。
朱熹作為古代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絕非「存天理,滅人欲」就可以簡單概括的。朱熹的「理」思想,也絕非可以用「反自由」、「反美學」之詞以蔽之。相反的,朱熹的「理」思想代表著一種有別於莊子的倫理自由與山水美學。
可以這麼說,朱熹的「自由」是一種天理範圍內的「自在」,是在天理框架範圍人性的展現;朱熹的美學是一種「山水非所娛」,是人與自然共在。這一點,需要我們將朱熹的「理」思想放置於時間之中方才可見,這便是朱熹的理學世界。
-
第一章 朱熹「理」學思想
-
壹、朱熹「理」思想的歷史背景
-
一、「委曲求全」與「有所作為」
-
二、「抗金情懷」與「理學復興」
-
三、「治世束縛」與「佛道困境」
-
-
貳、朱熹的思想轉變
-
一、延平迹遇與儒學薰陶
-
二、程門後學與治學反思
-
三、治世之道與興國之道
-
-
參、朱熹「理」學思想的歷史使命
-
一、思想源起與詮釋分殊
-
二、北宋傳承和理學發展
-
-
肆、結語
-
-
第二章 朱熹「理學家」的稱謂
-
壹、「理學」和「道學」的紛擾
-
一、理學爭議與道學考源
-
二、語詞互用與概念辨析
-
三、道學混沌與理學職責
-
-
貳、朱熹「理學家」的界定
-
一、實質名歸與幾希之別
-
二、身份認同與義理考辯
-
三、道學稱謂與名實相副
-
-
參、結語
-
-
第三章 朱熹「理學」的源流與佛學刺激
-
壹、儒佛相浸的歷史因緣
-
貳、親近佛禪與儒家本心
-
參、辟佛辟禪與道統堅守
-
一、「盜用之學」與「佛義真身」
-
二、禪宗空性與有違綱常
-
三、盡廢周禮與蔑視法度
-
-
肆、儒學迴歸與辟佛使命
-
伍、結語
-
-
第四章 朱熹理學迴歸和禪學完結
-
壹、求道延平至已丑之悟
-
一、求道延平與儒心喚燃
-
二、道南指訣與丙戌之悟
-
三、求道湖湘與已丑之悟
-
-
貳、求道湖南至本心確立
-
一、察識涵養與湖湘之行
-
二、中和舊說與未發之路
-
三、中和新說與已發完成
-
-
參、主敬誠明與禪學完結
-
一、主敬誠明與儒家本心
-
二、明心見性與道心回歸
-
三、理學建構與儒門挑戰
-
-
肆、結語
-
-
第五章 朱熹倫理學的萌芽:「情」
-
壹、「情」的定位
-
一、牟宗三對朱熹理學中「情」的定位
-
二、錢穆對朱熹理學中「情」的定位
-
三、張立文、陳福濱對朱熹理學中「情」的定位
-
-
貳、「情」的發用
-
一、情、性同位
-
二、心統性情
-
三、發而中節
-
-
參、「敬」的使命
-
一、敬的功夫論
-
二、情欲之敬
-
三、持敬
-
-
肆、結語
-
-
第六章 朱熹倫理學的建構
-
壹、朱熹倫理學的判定
-
貳、兩種思維概念的辨析
-
一、亞氏「Virtue」的「德行」與「德性」
-
二、朱熹理學的「至、止」之行
-
-
參、朱熹的「內聖之行」
-
一、朱熹「內聖之學」之「實踐」
-
二、「正心誠意」與「格物致知」
-
-
肆、亞氏的「理智之行」與「實踐之行」
-
伍、結語
-
-
第七章 朱熹理學美學
-
壹、北宋早期的美學淵源
-
一、歐陽修的古文運動
-
二、黃庭堅的禪宗美學
-
三、蘇軾的美學思想
-
-
貳、三教合流的美學背景
-
一、道家的美學
-
二、禪宗的美學
-
三、儒家的美學
-
-
參、宋代的理家美學發展
-
一、理學美學的經世致用
-
二、理學美學的心性本體
-
三、理學美學的崇道尚用
-
-
肆、朱熹的理學美學的獨辟蹊徑
-
一、朱熹藝術哲學的架構特色
-
二、朱熹理學美學的二重性矛盾
-
三、朱熹的山水美學
-
-
伍、結語
-
-
第八章 朱熹的「理先氣後」(一)
-
壹、問題的緣起
-
一、思考的產生
-
二、馮友蘭對「理先氣後」的解讀
-
三、金岳霖對「理先氣後」的影射
-
-
貳、唐君毅判定標準的始末
-
一、判定標準的釐清
-
二、對「邏輯之先後」界定標準的反駁
-
三、形上學的理之在先性
-
-
參、結語
-
-
第九章 朱熹的「理先氣後」(二)
-
壹、理氣先後標準之爭緣起的再討論
-
貳、以時間為標準界定「理先氣後」
-
參、以邏輯為標準界定「理先氣後」
-
肆、以理論次序為標準界定「理先氣後」
-
伍、結語
-
-
第十章 根源和工具:從笛卡爾哲學思想談朱熹知識論的萌起
-
壹、前言
-
貳、不變的本體:知識論建立的根源
-
參、懷疑的方法:知識論運行的工具
-
肆、主客與理氣:知識論的二元的共存
-
伍、結語
-
- 附錄一 從敦煌論語寫本談朱注《論語》
- 附錄二 朱熹與嚴復治世思想的異同
- 附錄三 朱熹理學與大眾化教育
- 附錄四 論朱熹理學與馬克思主義當代思想的關係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97634/48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