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朱熹的理學世界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76344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我們了解思想家的思想,最初往往習慣於聽從別人先前所給予的「標籤」,然而對思想家本人思想的歷史卻一無所知。因此,我們看到的,往往是別人「眼中」的思想家,而非一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朱熹作為古代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絕非「存天理,滅人欲」就可以簡單概括的。朱熹的「理」思想,也絕非可以用「反自由」、「反美學」之詞以蔽之。相反的,朱熹的「理」思想代表著一種有別於莊子的倫理自由與山水美學。

可以這麼說,朱熹的「自由」是一種天理範圍內的「自在」,是在天理框架範圍人性的展現;朱熹的美學是一種「山水非所娛」,是人與自然共在。這一點,需要我們將朱熹的「理」思想放置於時間之中方才可見,這便是朱熹的理學世界。
  • 第一章 朱熹「理」學思想
    • 壹、朱熹「理」思想的歷史背景
      • 一、「委曲求全」與「有所作為」
      • 二、「抗金情懷」與「理學復興」
      • 三、「治世束縛」與「佛道困境」
    • 貳、朱熹的思想轉變
      • 一、延平迹遇與儒學薰陶
      • 二、程門後學與治學反思
      • 三、治世之道與興國之道
    • 參、朱熹「理」學思想的歷史使命
      • 一、思想源起與詮釋分殊
      • 二、北宋傳承和理學發展
    • 肆、結語
  • 第二章 朱熹「理學家」的稱謂
    • 壹、「理學」和「道學」的紛擾
      • 一、理學爭議與道學考源
      • 二、語詞互用與概念辨析
      • 三、道學混沌與理學職責
    • 貳、朱熹「理學家」的界定
      • 一、實質名歸與幾希之別
      • 二、身份認同與義理考辯
      • 三、道學稱謂與名實相副
    • 參、結語
  • 第三章 朱熹「理學」的源流與佛學刺激
    • 壹、儒佛相浸的歷史因緣
    • 貳、親近佛禪與儒家本心
    • 參、辟佛辟禪與道統堅守
      • 一、「盜用之學」與「佛義真身」
      • 二、禪宗空性與有違綱常
      • 三、盡廢周禮與蔑視法度
    • 肆、儒學迴歸與辟佛使命
    • 伍、結語
  • 第四章 朱熹理學迴歸和禪學完結
    • 壹、求道延平至已丑之悟
      • 一、求道延平與儒心喚燃
      • 二、道南指訣與丙戌之悟
      • 三、求道湖湘與已丑之悟
    • 貳、求道湖南至本心確立
      • 一、察識涵養與湖湘之行
      • 二、中和舊說與未發之路
      • 三、中和新說與已發完成
    • 參、主敬誠明與禪學完結
      • 一、主敬誠明與儒家本心
      • 二、明心見性與道心回歸
      • 三、理學建構與儒門挑戰
    • 肆、結語
  • 第五章 朱熹倫理學的萌芽:「情」
    • 壹、「情」的定位
      • 一、牟宗三對朱熹理學中「情」的定位
      • 二、錢穆對朱熹理學中「情」的定位
      • 三、張立文、陳福濱對朱熹理學中「情」的定位
    • 貳、「情」的發用
      • 一、情、性同位
      • 二、心統性情
      • 三、發而中節
    • 參、「敬」的使命
      • 一、敬的功夫論
      • 二、情欲之敬
      • 三、持敬
    • 肆、結語
  • 第六章 朱熹倫理學的建構
    • 壹、朱熹倫理學的判定
    • 貳、兩種思維概念的辨析
      • 一、亞氏「Virtue」的「德行」與「德性」
      • 二、朱熹理學的「至、止」之行
    • 參、朱熹的「內聖之行」
      • 一、朱熹「內聖之學」之「實踐」
      • 二、「正心誠意」與「格物致知」
    • 肆、亞氏的「理智之行」與「實踐之行」
    • 伍、結語
  • 第七章 朱熹理學美學
    • 壹、北宋早期的美學淵源
      • 一、歐陽修的古文運動
      • 二、黃庭堅的禪宗美學
      • 三、蘇軾的美學思想
    • 貳、三教合流的美學背景
      • 一、道家的美學
      • 二、禪宗的美學
      • 三、儒家的美學
    • 參、宋代的理家美學發展
      • 一、理學美學的經世致用
      • 二、理學美學的心性本體
      • 三、理學美學的崇道尚用
    • 肆、朱熹的理學美學的獨辟蹊徑
      • 一、朱熹藝術哲學的架構特色
      • 二、朱熹理學美學的二重性矛盾
      • 三、朱熹的山水美學
    • 伍、結語
  • 第八章 朱熹的「理先氣後」(一)
    • 壹、問題的緣起
      • 一、思考的產生
      • 二、馮友蘭對「理先氣後」的解讀
      • 三、金岳霖對「理先氣後」的影射
    • 貳、唐君毅判定標準的始末
      • 一、判定標準的釐清
      • 二、對「邏輯之先後」界定標準的反駁
      • 三、形上學的理之在先性
    • 參、結語
  • 第九章 朱熹的「理先氣後」(二)
    • 壹、理氣先後標準之爭緣起的再討論
    • 貳、以時間為標準界定「理先氣後」
    • 參、以邏輯為標準界定「理先氣後」
    • 肆、以理論次序為標準界定「理先氣後」
    • 伍、結語
  • 第十章 根源和工具:從笛卡爾哲學思想談朱熹知識論的萌起
    • 壹、前言
    • 貳、不變的本體:知識論建立的根源
    • 參、懷疑的方法:知識論運行的工具
    • 肆、主客與理氣:知識論的二元的共存
    • 伍、結語
  • 附錄一 從敦煌論語寫本談朱注《論語》
  • 附錄二 朱熹與嚴復治世思想的異同
  • 附錄三 朱熹理學與大眾化教育
  • 附錄四 論朱熹理學與馬克思主義當代思想的關係
  • 參考文獻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