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台灣小劇場運動史:尋找另類美學與政治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445767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台灣小劇場運動史:尋找另類美學與政治》自1999年出版以來,已經成了當代台灣戲劇研究的一本必讀之作。這本專書原係鍾明德1992年完成於紐約大學表演研究所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謝喜納和其他口試委員一致評定為「傑出」。透過1986-89三年的田野調查,親身參與,以及對現代社會、文化和劇場史料的細心判讀,鍾明德為台灣1980年代最活躍的戲劇文化潮流留下了可靠的、動人的、不可磨滅的身影。

本書特色

  1. 爬梳1986-89年間台灣小劇場的發展,詳盡介紹各個劇團的歷程與簡史。
  2. 深度評析台灣小劇場運動如何反映當下社會及政治現狀。
  3. 台灣劇場史的重要參考書。
  4. 適合劇場研究者,戲劇相關科系教師及學生,以及表演工作者閱讀。
  • 再版序
  • 出版緣起
  • 前言與誌謝
  • 第一章 導論
    • 一、測繪小劇場運動
    • 二、定義「小劇場」
    • 三、小劇場運動興起的背景與緣由
    • 四、小劇場運動的分期問題
    • 五、敘事許可、主題及其它
  • 第一部分第一代小劇場與實驗劇場
    • 第二章 一切由《荷珠新配》開始:蘭陵劇坊的初步實驗與小劇場運動
      • 一、耕莘實驗劇團時期的劇坊訓練
      • 二、《荷珠新配》一役功成
      • 三、關於蘭陵劇坊的初步結論
    • 第三章 我們一同走走看:實驗劇展、戲劇教育與校園劇場活動
      • 一、實驗劇展開鑼
      • 二、「五加一」屆實驗劇展的內容與特色
      • 三、實驗劇展的突破與侷限
      • 四、戲劇教育與大專院校話劇社的活動
    • 第四章 表演工作坊與小劇場運動的主流
      • 一、賴聲川的「集體即興」與「拼貼結構」
      • 二、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 三、小劇場運動的主流劇場及其主流色彩
  • 第二部分第二代小劇場與前衛劇場
    • 第五章 台灣第二代小劇場的出現與後現代劇場的轉折:抵拒性後現代主義或對後現代主義的抵拒
      • 一、小劇場運動的三個新潮
      • 二、後現代劇場的出現
      • 三、環墟劇場在校園中崛起
      • 四、河左岸劇場:台北《闖入者》
      • 五、抵拒性後現代主義與對後現代主義的抵拒
    • 第六章 走向環境劇場:表演藝術、葛羅托斯基與麵包傀儡劇場
      • 一、狹義的「環境劇場」定義
      • 二、台灣環境劇場興起的背景
      • 三、洛河展意與表演藝術
      • 四、類劇場活動:《Medea 在山上》
      • 五、尋找──425環境劇場
      • 六、從環境劇場到政治劇場
    • 第七章 1989,所有的劇場都很政治:劇場的政治與政治的劇場
      • 一、台灣劇場的政治與國民政府的政治劇場
      • 二、社會行動劇場的出現
      • 三、臨界點劇象錄的《毛屍》與《夜浪拍案》
      • 四、1989 年,所有的劇場都很「政治」
      • 五、政治劇場的定義與輝煌的戰果
    • 第八章 結論:中國現代戲劇的二次革命與未完成的宏圖
      • 一、1986 到1989 之間的實驗劇場補遺
      • 二、政府文教單位所扮演的角色
      • 三、中國╱台灣現代戲劇史上的二次革命
      • 四、同志仍需努力
  • 附錄:宣言‧ 行動‧ 歷史
    • 附錄一 當代台北人劇場與宣言
      • 一、柏拉圖說
      • 二、「台北文化」就是「仿冒文化」
      • 三、目前,仿冒文化必須被貶抑
      • 四、三個劇場故事
      • 五、環境劇場、集體即興與反敘事結構
      • 六、佃農的故事
      • 七、附錄:當代台北劇場宣言
    • 附錄二 尋找──整體藝術與當代台北文化
      • 一、從「有機整合」到「拼貼整合」
      • 二、尋找──當代台北劇場實驗室
      • 三、《尋找──》的排演過程與演出
      • 四、集體潛意識的拼貼整合
      • 五、台灣「整體藝術」發展的條件與資源
    • 附錄三 鍾明德:後現代主義的先鋒田本相 撰
      • 註解
      • 引用書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