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閱讀中國歷史時, 常會因為時間點標示不清感到困惑嗎? 尤其是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等多個朝代並存的時代, 是否有無論看了多少次都還是霧煞煞的困擾呢? 只要善用年表,搭配重要記事一讀就通! 年表貫穿全書,朝代時間、重要大事,一手掌握全書以年表為主軸,上溯遠古,下迄近代,順時序,串聯各個時期的史實、人物、文獻典籍及宗教藝術等,幫助讀者簡單、快速了解中國各個朝代的變遷。 以歷史記事搭配年表,加深印象,自然記憶從長遠的中國歷史挑選百餘重要事件,於大事欄詳細敘述其發生的前因後果,讓讀者好似身歷其境,不用特別背誦,輕鬆刻劃於腦海裡。 以全彩插畫為輔,輕鬆活潑不嚴肅本書採用全彩插畫來代替隨處可見的歷史圖片,不僅增加讀者閱讀上的新鮮感,也能使歷史文字跳脫艱深難懂的印象,使歷史不再是正經嚴肅的文字敘述,而是以輕鬆愉悅的圖文來呈現。 本書特色多張彩圖,輔助閱讀、清晰易懂本書穿插多張插圖,讓歷史不再只是死氣沉沉的文字,多了更多色彩,既鮮明又有趣! 精選300多則大事,以輕鬆口吻詳細敘述完整始末,有趣不乏味本書精選多件大事,輔助閱讀年表,清楚明瞭、好記憶!
-
一、史前時代
-
元謀人
-
藍田人
-
北京人
-
山頂洞人
-
仰韶文化
-
河姆渡文化
-
半穴居房屋鼎盛
-
開始養蠶
-
-
二、五帝、夏、商
-
炎帝傳說
-
涿鹿之戰
-
三賢禪讓
-
大禹治水
-
夏代的建立
-
成湯滅夏
-
盤庚遷殷
-
二里頭文化
-
婦好及婦好墓
-
繁榮的青銅文化
-
甲骨文鼎盛
-
商代天文曆法學
-
-
三、西周
-
牧野之戰
-
周武王封邦建國
-
周公旦攝政,平定管蔡之亂
-
西周滅亡
-
井田制度
-
《周易》形成
-
-
四、東周——春秋戰國
-
周王室東遷雒邑
-
諸侯國興起
-
秦國崛起
-
周天子親征
-
魯國編《春秋》
-
共叔段之亂
-
管仲相齊
-
齊桓公稱霸
-
城濮之戰
-
秦穆公稱霸西戎
-
魯國實行初稅畝
-
句踐臥薪嘗膽
-
車戰盛行
-
《詩經》
-
句踐稱霸
-
孔子周遊列國
-
韓、趙、魏三家分晉
-
戰國七雄
-
李悝改革
-
商鞅變法
-
《孫臏兵法》
-
五國相王
-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
鐵器普及
-
法家成為顯學
-
-
五、秦朝
-
秦始皇開創帝制
-
蒙恬北伐匈奴
-
焚書坑儒
-
築馳道和修萬里長城
-
陳勝、吳廣起義
-
趙高專權
-
鉅鹿之戰
-
-
六、漢朝
-
劉邦稱帝建西漢
-
漢初休養生息
-
平城之圍
-
劉邦分封同姓王
-
文景之治
-
漢武帝即位
-
張騫出使西域
-
漢武帝獨尊儒術
-
絲綢之路
-
司馬遷修撰《史記》
-
蘇武牧羊
-
西域都護
-
昭君出塞
-
王莽纂漢
-
綠林、赤眉軍起義
-
新朝滅亡
-
劉秀稱帝建東漢
-
班固受詔撰《漢書》
-
中國第一座佛寺——白馬寺
-
蔡倫造紙與張衡發明侯風地動儀
-
《說文解字》
-
班超通西域
-
黨錮之禍
-
黃巾之亂
-
曹操起兵
-
官渡之戰
-
諸葛亮「隆中對」
-
赤壁之戰
-
-
七、魏晉南北朝
-
曹丕稱帝和九品官人法
-
劉備興復漢室
-
諸葛亮七擒孟獲
-
孫權稱帝
-
司馬炎稱帝
-
惠帝即位與賈后專權
-
八王之亂
-
劉淵稱帝建漢
-
永嘉之禍
-
西晉滅亡
-
司馬睿建東晉
-
石勒建後趙
-
苻堅建立前秦
-
王猛輔政
-
淝水之戰
-
法顯西行
-
北魏太武帝滅佛
-
北魏推行均田制
-
北魏孝文帝行漢化
-
北魏開鑿龍門石窟
-
北魏分裂
-
侯景之亂
-
宇文泰創建府兵制
-
高洋建北齊
-
陳霸先建陳
-
-
八、隋、唐、五代十國
-
隋統一南北
-
改革府兵制
-
開鑿運河
-
確立科舉制度
-
隋煬帝三度征高麗
-
隋朝滅亡
-
李淵稱帝建唐
-
唐代官制
-
玄奘
-
初立租庸調法
-
玄武門之變
-
大破東突厥
-
唐置安西都護府
-
唐蕃和親
-
平定百濟
-
魏徵
-
唐朝陶瓷代表——唐三彩
-
唐軍平定高麗
-
武則天稱帝
-
韋后毒殺中宗
-
始置節度使
-
李隆基即位
-
鑑真東渡
-
安史之亂
-
回紇兵助唐收復長安
-
推行兩稅法
-
牛李黨爭
-
王仙芝、黃巢之亂
-
朱全忠專政
-
後唐建立
-
石敬瑭建後晉
-
劉知遠建後漢
-
郭威建後周
-
柴榮即位
-
-
九、宋朝
-
陳橋兵變
-
趙匡胤加強中央集權
-
趙匡胤詔令實行「恩科」
-
澶淵之盟
-
宋遼邊界恢復榷場
-
元昊開國西夏
-
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
-
《資治通鑑》成書
-
慶曆新政
-
王安石變法
-
宋徽宗即位
-
靖康之難
-
重商思想抬頭
-
北宋四大書法家
-
紹興和議
-
南宋偏安
-
成吉思汗
-
滅亡西夏
-
宋蒙聯軍滅金
-
南宋滅亡
-
岳飛
-
朱熹刊印《四書集注》
-
馬可波羅前來東方
-
-
十、元、明
-
忽必烈稱帝
-
忽必烈建元
-
確定行省制
-
元朝滅亡
-
中統寶鈔印行
-
元朝驛站體系建立
-
朱元璋稱帝
-
明長城
-
元曲及元曲四大家
-
白樸
-
關漢卿
-
馬致遠
-
王實甫
-
制定科舉
-
胡惟庸案
-
靖難之變
-
明成祖即帝位
-
鄭和下西洋
-
營建北京
-
明英宗即位
-
《永樂大典》
-
利瑪竇
-
土木堡之變
-
嚴嵩升任首輔
-
倭患日劇
-
張居正改革
-
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
-
明思宗即位
-
崇禎帝自縊煤山
-
-
十一、清朝
-
清兵入關
-
清建都北京
-
八旗與綠營
-
順治親政
-
三藩之亂
-
施琅攻克臺灣
-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
噶爾丹敗亡
-
雍正奪嫡
-
建立祕密立儲制度
-
攤丁入畝
-
改土歸流
-
軍機處設立
-
乾隆即位
-
乾隆首度南巡
-
編修《四庫全書》
-
和珅專權
-
嘉慶即位
-
乾隆逝世
-
平定白蓮教之亂
-
全國性大禁教
-
京師禁煙
-
阿美士德被責令回國
-
道光即位
-
清廷查禁鴉片
-
義律來華
-
林則徐廣州禁煙
-
鴉片戰爭
-
簽訂中英《南京條約》
-
簽訂《望廈條約》與《黃埔約》
-
爆發太平天國之亂
-
捻亂爆發
-
天朝田畝制度
-
曾國藩創建湘軍
-
亞羅船事件
-
曾國藩
-
常勝軍
-
太平天國天京事變
-
英法聯軍
-
中俄簽訂《璦琿條約》
-
太平天國頒布《資政新篇》
-
《康熙字典》編成
-
洪秀全
-
簽訂《北京條約》
-
火燒圓明園
-
辛酉政變
-
太平天國滅亡
-
自強運動
-
平定捻亂
-
天津教案
-
光緒即位
-
西學東漸
-
慈禧太后
-
中法戰爭爆發
-
海軍衙門成立
-
臺灣建省
-
中日甲午戰爭
-
興中會成立
-
簽訂《馬關條約》
-
袁世凱立新建陸軍
-
康有為公車上書
-
簽訂《中俄密約》
-
戊戌變法
-
慈禧太后第三次「垂簾聽政」
-
德國侵占膠州灣
-
美國對華提出「門戶開放」
-
義和團興起
-
八國聯軍
-
東南互保
-
簽訂《辛丑合約》
-
清廷推行新政
-
中國同盟會成立
-
宣統即位
-
黃花崗之役
-
成立皇族內閣
-
武昌起義
-
億載金城
-
光復會
-
華興會成立
-
譚嗣同
-
嚴復
-
末代皇帝溥儀
-
-
十二、民國史
-
中華民國建立
-
南北議和
-
二次革命
-
《二十一條》交涉
-
袁世凱稱帝
-
護國運動
-
張勳復辟
-
另立廣州軍政府
-
護法戰爭
-
五四運動
-
第二次護法
-
直皖戰爭
-
中國共產黨成立
-
第一次直奉戰爭
-
孫中山重返廣州
-
聯俄容共
-
第二次直奉戰爭
-
廣州國民政府成立
-
國民革命軍東征
-
國民革命軍北伐
-
「清黨」與「寧漢分裂」
-
中原大戰
-
九一八事變
-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
-
一二八事變
-
「滿州國」成立
-
遵義會議
-
西安事變
-
國共第二次合作
-
七七事變
-
八一三松滬會戰
-
南京保衛戰與大屠殺
-
武漢會戰
-
汪精衛政權成立
-
遠征軍入緬甸作戰
-
發表「開羅宣言」
-
豫湘桂會戰
-
日本投降
-
國共簽訂《雙十協定》
-
杜魯門聲明與美國調停
-
政治協商會議
-
召開制憲國大會議
-
國共內戰全面爆發
-
徐蚌會戰
-
蔣中正下野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古寧頭戰役
-
中國「抗美援朝」
-
八二三砲戰
-
大躍進及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
-
西藏抗暴
-
文化大革命
-
季辛吉密訪中國
-
中國十一屆三中全會
-
中越戰爭爆發
-
六四天安門事件
-
香港回歸中國
-
「小三通」開放
-
兩岸簽訂「ECFA」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