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以地域文學作品與當代文化現象為媒介,對性別理論進行了現實呈現。書中首先對女性主義的產生,以及黑人女性主義和後殖民女性主義的理論進行瞭解讀和闡釋,是因為最初的女性主義思潮和後殖民女性主義理論的形成背景與中國女性的處境有頗多相似之處;其次,從性別理論視角對天津這一地域的代表作家作品進行了分析;最後,從性別理論的視角對當代中國一些與性別相關的文化現象進行了分析,展現了諸多現象中所包含的性別矛盾。
-
上篇 女性主义的产生与后殖民女性主义
-
第一章 女性主义思潮的产生
-
第一节 第一波女性主义的出现
-
第二节 第一波女性主义者的代表:弗吉尼亚·伍尔芙
-
第三节 女性主义的圣经:《第二性》
-
第四节 解构主义对女性主义的影响
-
-
第二章 黑人女性主义与后殖民女性主义
-
第一节 黑人女性主义的命运与后殖民理论
-
第二节 黑人女性主义理论的提出与延伸:《迈向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与《后现代的黑人性》
-
第三节 黑人女性的身份认同:《苏拉》
-
第四节 后殖民女性主义的批判:《底层研究:解构历史编撰学》
-
第五节 结论
-
-
-
中篇 性别视角下的天津文学
-
引言 地域文学的文化自觉
-
第三章 革命战争年代的老中青三代女性:以梁斌的创作为例
-
第一节 严老奶奶:苦难历史中的“无我”
-
第二节 贵他娘:战乱中的“有我”
-
第三节 春兰、严萍:革命中的“自我”
-
第四节 三代女性两个梦:从“家庭梦”到“中国梦”
-
第五节 三代女性的文化分析
-
-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两性的博弈:以蒋子龙的创作为例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之初:“开拓者”与被遮蔽的女性——英雄与符号
-
第二节 社会转型期:有瑕疵的男性与主体意识觉醒的女性
-
第三节 世纪之交:多元的“活生生”的女性与无奈的男性
-
第四节 改革开放30年:挣破束缚的“疯女人”与男人的沦落
-
第五节 时代与文学:女性的主体意识的显现
-
-
第五章 从家族到城市的女性:以赵玫的创作为例
-
第一节 《我们家族的女人》——宿命与抗争
-
第二节 从《朗园》到“朗园”:文学空间的文化意义
-
第三节 对女性主义者的哲思
-
-
第六章 从媒体空间到租界空间:以宋安娜的创作为例
-
第一节 女性视角下的媒体空间
-
第二节 小洋楼里的租界空间:地域文学空间与世界文学话语的融合
-
-
-
下篇 性别视角下的当代文化
-
引言 文学、空间与性别
-
第七章 张艺谋电影(1998~2005):男权社会中的女性
-
第一节 压抑和闭锁的世界
-
第二节 抗争和理想的世界
-
第三节 两种力量的结构关系
-
-
第八章 王海鸰电视剧:家庭中的女性
-
第一节 女性,家庭中必须承受之轻
-
第二节 婚姻与爱情:错位与平衡中的女性存在
-
-
第九章 另类女性与小沈阳:现代女性的拓展
-
第一节 出场:另类女性的狂欢
-
第二节 丑化:另类女性的假面
-
第三节 颠覆:另类女性的真容
-
第四节 反思:反抗的局限性
-
-
第十章 伪娘:大众传媒中的“女性”
-
第一节 现象:“伪娘”的盛装登场
-
第二节 缘由:性别竞争的选择
-
第三节 意义:伪娘的身体表演
-
第四节 结语
-
-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专家鉴定意见(一)
- 专家鉴定意见(二)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12413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