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人生如苦海,如何方得解脫?
人們每天朝生夢死,在欲望中醒來,在遺憾中睡去。在愛慾恨憎中浮沈之間,幾人清醒?幾人傍岸?
佛度有緣,其實佛法不是玄而神之的宗教,它更是做人做事的態度,是喧嚷塵世的一方淨地。身而為人,大師亦是人身。大師之言,是走過人間的體悟,是閱盡人世的禪醒;它是鄰人的暖言問候,是宗長的提攜教化;它或許沒有降世神通而無法遍照世間黑暗,但大師的慈悲卻在人心中留下一盞光明,以己心度己身,透過禪機故事點悟自我人生。
人們每天朝生夢死,在欲望中醒來,在遺憾中睡去。在愛慾恨憎中浮沈之間,幾人清醒?幾人傍岸?
佛度有緣,其實佛法不是玄而神之的宗教,它更是做人做事的態度,是喧嚷塵世的一方淨地。身而為人,大師亦是人身。大師之言,是走過人間的體悟,是閱盡人世的禪醒;它是鄰人的暖言問候,是宗長的提攜教化;它或許沒有降世神通而無法遍照世間黑暗,但大師的慈悲卻在人心中留下一盞光明,以己心度己身,透過禪機故事點悟自我人生。
星雲大師(1927年8月19日-) ,出生於中華民國江蘇江都,俗名李國深,為臨濟正宗第四十八代傳人,佛光山開山宗長。
1938年於南京棲霞山禮宜興大覺寺志開上人出家;1947年焦山佛學院畢業,先後應聘為白塔國民小學校長、《怒濤》月刊主編、南京華藏寺住持等。
1949年隨民國政府來台,擔任「台灣佛教講習會」教務主任及主編《人生》雜誌;1962年建設高雄壽山寺,創辦壽山佛學院;1967年於高雄開創佛光山,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動「人間佛教」,將佛教帶往現代化的新里程碑。
- 前言 禪是淡淡下午茶
-
序章 輕叩禪門,觀似海佛法
-
薪火傳燈,星雲大師的雲水日月
-
在滾滾紅塵中拈花微笑
-
-
第一章 做智慧人,行雲流水的人生
-
一炷清香不如一瓣心香
-
智慧絕非剎那芳華
-
凡塵俗世聽梵音
-
平凡生命不平庸
-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
-
第二章 做幸福人,一池落花兩樣情
-
謙虛與偉大比鄰
-
輕如塵埃,也不必妄自菲薄
-
無上功德在於忍
-
存平常心,做非常人
-
生命彷若不繫舟
-
-
第三章 做快活人,境不轉心轉
-
剪掉心中的死結
-
善意如禪鑰,開啟快樂法門
-
用微笑點亮人生
-
皆大歡喜,才是真的快樂
-
在生命的直行道上轉彎
-
靠近聖賢才能成為聖賢
-
-
第四章 做明白人,留一隻眼睛看自己
-
身在山中,不識山之面目
-
遠看畫則美,遙望山更幽
-
自省如明鏡,觀照己身
-
退步原來是向前
-
把心放空,才能包容萬有
-
先做牛馬,再做龍象
-
-
第五章 做慈悲人,點亮心燈的善緣
-
慈悲心最美
-
以柔克剛,可登峰造極
-
慈悲如心戒,不拘形式
-
你重要,他重要,我不重要
-
片語金箔,皆可布施
-
以力折服,也是慈悲
-
-
第六章 做聰明人,橫吹笛子豎吹簫
-
弱者等待時機,強者創造時機
-
懂得變通,不通亦通
-
人生如同跳探戈
-
律己宜嚴,待人宜寬
-
拒絕也要留有餘地
-
-
第七章 做灑脫人,隨緣安然
-
不是不關心,只是不動心
-
日日好日當惜時
-
不苦不樂的中道生活
-
琴弦有短長,人生得妙曲
-
不為世俗羈絆,平生自得快活
-
鉛華洗盡,才有持久的美麗
-
-
第八章 做積極人,剪修生命的荒蕪
-
不偷浮生半日閒
-
理想讓人生輕舞飛揚
-
切忌不耐煩而無恆
-
安逸是人生的無底陷阱
-
在勤奮中創造光明
-
平靜湖面練不出精幹水手
-
-
第九章 做好學人,活到老學到老
-
書中蓮花朵朵開
-
三更有夢書當枕
-
學習是一種偏執
-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
為學路上先學做人
-
-
第十章 做富貴人,另類的財富
-
知足是天下第一富
-
身無分文,不礙富貴
-
攤開手掌,才不致財富壓身
-
貪心越大,失去越多
-
唯有「用有」,才是真正擁有
-
- 語錄 星雲偈語,禪深似海自有岸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