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以《記憶的風景》獲多項荷蘭國家科學、文學大獎
+ 入圍英國Aventis科普圖書大獎決選
作者Douwe Draaisma最新力作
我們總是開心地討論記憶,悲傷地訴說遺忘,
總是相信遺忘是一種病,一種失去,一種空無,
或是鎖上心理創傷的一扇門,
但遺忘不僅如此,其真相也仍有如一團迷霧。
關於遺忘,尚有許多祕密等著我們揭露:
˙為什麼當我們愈想忘記一件事,就愈難忘記?
˙為什麼有增強記憶的技術,卻沒有遺忘的技巧?
˙小說、電影裡經常上演創傷事件的記憶在被壓抑、遺忘多年後突然「蘇醒」的情節,
這是真實可信的事,還是創作成分居多?
˙催眠或夢的分析這類技術,可以回復我們那些「被遺忘的記憶」?
˙我們生命中經歷過的一切,真的會永久儲存在大腦中、不可磨滅嗎?
˙「無意識的抄襲」是真的存在,還是只是幫剽竊開脫的說辭?
˙照片究竟是幫助我們留住記憶,抑或照片需要我們的記憶仍在,才算有意義的紀念?
˙為什麼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希望自己在生命結束後,被所愛之人遺忘?
◆
我們用五官去記憶自己所在的世界,
但是從外在世界觸及我們的那一刻起,
遺忘就開始接管。
遺忘或不遺忘,全由我們無法掌控的記憶力決定,由不得我們自己。
逝去的幸福、失去的摯愛……
我們誰不曾渴望遺忘的解藥?
經典電影《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2004)裡,男、女主角皆求助一家「忘情診所」的先進手術,以抹去那場讓彼此體無完膚的戀情,將對方從記憶中刪除,再也不用強迫自己去遺忘……但現實是,遺忘的技術,自始至終都只存在文學、電影的思想實驗中。
關於遺忘,除了無能為力,我們該如何看待它?
世人用各種漂亮的文字來頌讚「記憶」,「遺忘」總是被迫湊合著使用逆反的用詞。當我們忘了某件事物,那是「墨水已經褪色」,是有人按下了「刪除」鍵,或是資料已不存在硬碟中。遺忘永遠只是清除、刪去,或是消失。
關於「遺忘」的語言,總是如此貧乏。對於記憶,我們可以形容它是「清晰的」或「模糊的」、「快樂的」或「痛苦的」,而你忘記的東西,是一個空缺、空無,不存在任何屬性或特質。
但記憶是由遺忘主宰。
遺忘如果不存在,非但不會提升我們的記憶,反倒會製造更多的混淆。遺忘並非感官記憶的缺陷,而是它們運作的必要部分。
遺忘是演化下的一種求生機制,也是我們在受記憶折磨之時,卑微渴求卻不由我們自主的一份慰藉。人生就是,我們必須一邊前行,一邊遺忘。
◆
本書用說故事的手法,闡述幾世紀以來神經學家、精神病專家、心理學家與其他記憶科學家的實驗、研究與說法,讓我們看到:相對於記憶那些豐富精彩的故事,遺忘也具有各種日常與異常,承載無數意義和詮釋,勾勒出一幅前所未見的「遺忘的地圖」,並試著提供我們各種遺忘的成因與它們如何形成的答案——或是至今仍沒有科學性解答,卻以迷思的形式被世人普遍信以為真,例如創傷、壓抑與遺忘之間的關係,例如「凡經歷過必在大腦留下痕跡」的說法。
作者兼具科學專業與人文素養,以融合淵博知識、敏銳洞察力與優美筆風的風格著稱。他一手拋出心理學史上至今對遺忘與記憶的各種研究結果,以及歷史事件、經典文獻,一手從容援引文學和電影創作、音樂人與哲學家的際遇,將佛洛伊德和他經典研究的案主、愛麗絲與矮胖子、披頭四、哲學家康德等召喚到我們眼前,使本書不只充滿知識、智慧和哲理,更達到超越一般心理學著作的縱深與幅度。
+ 入圍英國Aventis科普圖書大獎決選
作者Douwe Draaisma最新力作
我們總是開心地討論記憶,悲傷地訴說遺忘,
總是相信遺忘是一種病,一種失去,一種空無,
或是鎖上心理創傷的一扇門,
但遺忘不僅如此,其真相也仍有如一團迷霧。
關於遺忘,尚有許多祕密等著我們揭露:
˙為什麼當我們愈想忘記一件事,就愈難忘記?
˙為什麼有增強記憶的技術,卻沒有遺忘的技巧?
˙小說、電影裡經常上演創傷事件的記憶在被壓抑、遺忘多年後突然「蘇醒」的情節,
這是真實可信的事,還是創作成分居多?
˙催眠或夢的分析這類技術,可以回復我們那些「被遺忘的記憶」?
˙我們生命中經歷過的一切,真的會永久儲存在大腦中、不可磨滅嗎?
˙「無意識的抄襲」是真的存在,還是只是幫剽竊開脫的說辭?
˙照片究竟是幫助我們留住記憶,抑或照片需要我們的記憶仍在,才算有意義的紀念?
˙為什麼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希望自己在生命結束後,被所愛之人遺忘?
◆
我們用五官去記憶自己所在的世界,
但是從外在世界觸及我們的那一刻起,
遺忘就開始接管。
遺忘或不遺忘,全由我們無法掌控的記憶力決定,由不得我們自己。
逝去的幸福、失去的摯愛……
我們誰不曾渴望遺忘的解藥?
經典電影《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2004)裡,男、女主角皆求助一家「忘情診所」的先進手術,以抹去那場讓彼此體無完膚的戀情,將對方從記憶中刪除,再也不用強迫自己去遺忘……但現實是,遺忘的技術,自始至終都只存在文學、電影的思想實驗中。
關於遺忘,除了無能為力,我們該如何看待它?
世人用各種漂亮的文字來頌讚「記憶」,「遺忘」總是被迫湊合著使用逆反的用詞。當我們忘了某件事物,那是「墨水已經褪色」,是有人按下了「刪除」鍵,或是資料已不存在硬碟中。遺忘永遠只是清除、刪去,或是消失。
關於「遺忘」的語言,總是如此貧乏。對於記憶,我們可以形容它是「清晰的」或「模糊的」、「快樂的」或「痛苦的」,而你忘記的東西,是一個空缺、空無,不存在任何屬性或特質。
但記憶是由遺忘主宰。
遺忘如果不存在,非但不會提升我們的記憶,反倒會製造更多的混淆。遺忘並非感官記憶的缺陷,而是它們運作的必要部分。
遺忘是演化下的一種求生機制,也是我們在受記憶折磨之時,卑微渴求卻不由我們自主的一份慰藉。人生就是,我們必須一邊前行,一邊遺忘。
◆
本書用說故事的手法,闡述幾世紀以來神經學家、精神病專家、心理學家與其他記憶科學家的實驗、研究與說法,讓我們看到:相對於記憶那些豐富精彩的故事,遺忘也具有各種日常與異常,承載無數意義和詮釋,勾勒出一幅前所未見的「遺忘的地圖」,並試著提供我們各種遺忘的成因與它們如何形成的答案——或是至今仍沒有科學性解答,卻以迷思的形式被世人普遍信以為真,例如創傷、壓抑與遺忘之間的關係,例如「凡經歷過必在大腦留下痕跡」的說法。
作者兼具科學專業與人文素養,以融合淵博知識、敏銳洞察力與優美筆風的風格著稱。他一手拋出心理學史上至今對遺忘與記憶的各種研究結果,以及歷史事件、經典文獻,一手從容援引文學和電影創作、音樂人與哲學家的際遇,將佛洛伊德和他經典研究的案主、愛麗絲與矮胖子、披頭四、哲學家康德等召喚到我們眼前,使本書不只充滿知識、智慧和哲理,更達到超越一般心理學著作的縱深與幅度。
1953 年生於荷蘭,專攻人類記憶的本質和運作方式。1999年因記憶研究上的成就,榮獲海曼斯獎(the Heymans Prize)。 現任荷蘭格羅寧根皇家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心理系教授。主要著作有《記憶的風景:我們為什麼「想起」,又為什麼「遺忘」?》、《懷舊製造所:記憶、時間與老去的抒情三重奏》,以及《記憶的隱喻》(Metaphors of Memory,劍橋大學出版)等,皆被譯成十多國語言。
-
序言:遺忘,不只是記憶的否定
-
記憶由遺忘主宰
-
記憶或遺忘,刻意簡化的二分法
-
挖掘遺忘的元素
-
病理學上的遺忘
-
無意識的遺忘
-
另一種遺忘:記憶的修改
-
遺忘無法被掌控,不論我們再怎麼努力
-
-
第一章:最初記憶
-
自傳式記憶的不確定性
-
最初不一定是最早的
-
最初記憶的時間點
-
圖像式、場景式、情節式記憶
-
視覺以外的感官記憶
-
恐懼與驚嚇,苦惱與憤怒
-
最初記憶拼湊出國家的苦難
-
最初記憶之前的空白
-
當我遇上我自己
-
語言能力進駐
-
為了記住,必須遺忘
-
最初記憶的可信度
-
如何驗證最初記憶
-
轉換與過渡
-
-
第二章:為什麼我們把夢忘了
-
夢的研究:歧義
-
缺乏連貫性的意象
-
打開記憶的大門:蜥蜴之夢
-
在夢中甦醒的記憶
-
夢醒徒留殘影
-
白日遺思
-
夢與記憶的管理
-
夢境的時序問題:斷頭台之夢
-
夢的記憶:先得到果,再有了因
-
睡眠中的生理反應
-
快速眼動睡眠
-
同腦異夢
-
與外在世界斷裂
-
從混沌中理出秩序
-
但以理說夢
-
想要抓住夢,每一秒都很重要
-
-
第三章:困在當下的人
-
H.M對腦科學研究的貢獻
-
被腰斬的人生
-
用外科手術解決精神病徵
-
腦葉切除術:美國版
-
病患與醫師的初相遇
-
改變人生的手術
-
以H.M為名的後半生
-
既正常,又不正常
-
對記憶分類的貢獻
-
空空如也,又富饒多產
-
不在卻又無不在的大腦
-
捐贈大腦的意義
-
-
第四章:忘記臉孔的人
-
二戰的腦損傷案例:士兵S
-
認不出自己的臉
-
詭異的失調
-
「你是卡爾嗎?」
-
臉盲:錯把太太當帽子
-
愛麗絲與矮胖子
-
先天性臉孔失認症
-
鮮為人知的困擾
-
-
第五章:記憶開始走下坡,然後墮入深淵
-
柯沙可夫症候群
-
問題不在酒精本身
-
雙向的記憶喪失
-
遺忘的時間梯度
-
越近期的記憶越多缺口
-
P.Z教授的遺忘曲線
-
克拉帕瑞德效應
-
-
第六章:無意識的剽竊
-
喬治.哈里遜剽竊事件
-
靈媒的記憶
-
被遺忘的記憶穿透意識
-
潛隱記憶的實驗
-
「他們偷了我的歌!」
-
潛隱記憶的真相
-
-
第七章:雙腦理論
-
當一邊的腦出了問題
-
特立獨行的外科醫生
-
十九世紀的伽利略
-
兩個腦,一個意識
-
土星上最近有什麼消息?
-
生理影響品格
-
幽靈出現了
-
選擇性遺忘
-
解離:兩種記憶
-
無人聞問的伽利略
-
「裂腦」揭露真相
-
心靈劇場
-
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
-
抗拒瘋狂
-
-
第八章:潛抑的故事
-
定義的難題
-
只是被壓抑,沒有被遺忘?
-
佛洛伊德的經典案例:朵拉
-
房子著火了:朵拉的夢
-
朵拉的人生
-
大師的自畫像
-
佛洛伊德如是說
-
讓不受歡迎的客人離開你家客廳
-
潛抑真的存在嗎?
-
復原記憶的案例:蘿拉
-
因復原記憶而受害
-
創傷與遺忘的戰場
-
無法在實驗室複製
-
真實的創傷糾纏不休
-
EMDR: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療法
-
治療PTSD的成效
-
EMDR的各種變形
-
一種「遺忘的技術」?
-
找回與驅除
-
治療師存在之必要
-
-
第九章:「全面記憶」的神話
-
時間對記憶的作用
-
所有曾經震動的弦都會持續迴響
-
燒焦的吐司
-
蒙特婁神經學研究院
-
蒙特婁程序
-
腦海中的錄音機
-
手術台上的普魯斯特
-
神經生理學與潛抑
-
齊柏林樂團
-
記憶、幻覺,還是幻想?
-
海馬迴與杏仁核
-
大腦是一座雨林
-
絕對記憶的迷思
-
-
第十章:檔案與記憶
-
顯赫的匈牙利世家
-
虛實交錯的家族史小說
-
鋪馬路的貴族教授
-
父親的祕密
-
記憶的修訂版
-
檔案的解讀角度
-
檔案也會遺忘
-
-
第十一章:攝影,永不遺忘的「鏡子」
-
愛倫坡的銀版攝影
-
腦海中的日蝕:記憶被紀念品遮蔽
-
肖像的革命
-
熱愛真相的一種工具
-
有記憶的鏡子
-
渴望不朽
-
超脫時間與生命
-
攝影與繪畫的結合
-
記憶為照片服務
-
向獨一無二的回憶致敬
-
為死亡作肖像
-
包法利夫人的肖像畫
-
不是遺忘,是記憶被修改與更新
-
照片需要記憶才具有意義
-
-
第十二章:遺忘是第二次的死亡
-
被攔截的訣別信
-
勿忘我
-
留下記憶的象徵物
-
以信件為紀念
-
王妃的遺物
-
清償與寬恕
-
訣別與安慰
-
死亡是偉大的弭平者
-
忘與不忘的掙扎
-
自殺者的遺書
-
希望與承諾的咒語
-
-
第十三章:遺忘術
-
提醒自己必須遺忘
-
「遺忘」的筆記本
-
原諒與遺忘
-
康德的挫折
-
當幸福的回憶變成負擔
-
- 附錄
- 原書注解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