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讓膝關節不老的自我保健療法

作者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59824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全新的運動療法,教你「人老,腿不老」的年輕對策
以故事和案例問答,解讀預防和治療膝關節炎的要點和方法
一看就懂,一學就會,清清楚楚,簡單明白!

本書以簡明的文字及插圖,闡述膝關節炎的病因、發展及致病的生活習慣,並詳細介紹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使患者能一本書讀懂防病、治病的新概念。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和生活品質的提高,社會老齡化的到來,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成為影響人們生活品質的主要因素之一,骨性關節炎影響現代人至深,但骨性關節炎是怎樣引起的呢?要怎麼預防?怎麼療護?
作者對骨關節病中西醫治療有30餘年的臨床經驗,本書介紹了膝關節炎及膝關節部位疼痛的常見病因,讓患者清楚自己為什麼會得這個病,繼而瞭解到醫院要做哪些檢查,提供手術前後的健康教育,更告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該注意什麼,怎麼有效地從飲食、運動、工作、起居等方面自我治療和保護膝關節,讓你「活到老,腿不老」。

▌膝關節疼痛的發病原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50歲以上人群中,骨關節炎的發病率為50%,60歲以上人群中,發病率為80%,致殘率高達53%,是成年人致殘的第一大慢性疾病,也是全球範圍內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和生活品質的提高,社會老齡化的到來,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成為影響人們生活品質的主要因素之一。聯合國還把2003〜2013年定為骨性關節炎普及的十年,骨性關節炎影響現代人至深,但骨性關節炎是怎樣引起的呢?
1.慢性勞損長期姿勢不良(如公車司機,膝關節常處於屈曲位,易出現髕股關節病變),負重用力(如以體力勞動為主的農民,經常肩背臂扛),導致膝關節軟骨因超重而損傷。
2.體重的增加和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病成正比,亦是病情加重的因素。生物力學研究證實,人體每增加1kg體重,加到膝關節上的負荷為3kg,在上下樓梯時為7kg。因為人體行走是要交叉步,同時加上剪力的作用,所以肥胖的人膝關節負重更大,更容易引起膝關節軟骨磨損,引起關節疼痛。而疼痛導致患者不願運動,又增加體重,形成惡性循環。
3.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了,由原來的步行為主,變成以車代步(關節失去步行帶來的濡潤);由原來的平房為主,變成樓上樓下(關節在上下樓時負荷增加);由過去的營養不良,成為營養過剩(增加負重);由過去的平底靴變成高跟鞋;由長褲變為短裙(關節過度受寒)。
4.隨著年齡增加,會發生骨質疏鬆。當軟骨下骨小梁變薄、變僵硬時,其承受壓力的耐受性就減少,就像房子的柱子不結實了,我們得想辦法支持房子一樣,關節會長出一些多餘的骨質。因此,骨質疏鬆者出現骨性關節炎的機率就增多。
5.外傷和力的承受。膝關節損傷,如骨折、軟骨、韌帶的損傷,造成關節正常的結構和功能改變。

▌骨刺是怎麼回事,它是怎樣產生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腿部的肌肉變得軟弱,不能很好地穩定關節,使關節產生小的微動,這種異常活動對軟骨造成損傷而出現纖毛變和退化,同時在關節邊緣形成骨刺,即所謂「牽引性骨刺」。由於關節之間有半月板,所以這些骨刺就在股骨和脛骨的邊緣約1mm處水準生長。它預示著膝關節的不穩,常見的象牙狀骨刺就是在關節的邊緣呈弧形生長的,繼發於軟骨的退變。

▌自我發現骨性關節炎
人的關節有非常強大的代償功能,骨性關節炎初期,大多數人沒有典型的症狀,當出現以下症狀的一種時,很可能已經患有骨性關節炎,需要開始關注關節的養護和治療了。
1.膝關節酸困不適:僅僅是膝關節前側酸困不適,沒有其他任何症狀伴隨發生,且往往在運動或登山後加劇。酸困不適多可忍耐,在工作學習時往往感覺不到,精神放鬆休息時可有感覺,有時會反復發作,經休息後可自行緩解。找不到壓痛點或酸困點,關節屈伸活動時可有撚發音樣的摩擦感。這時的膝關節已經存在退變了,前面講過因為軟骨沒有神經血管,所以疼痛不明顯,摩擦感主要是因為軟骨面不平整。
2.膝關節腫脹:無明顯誘因(扭傷和外傷史)膝關節腫脹起來,多是先感覺關節屈伸不利,活動一下後好轉,往往在睡覺前或洗澡時發現兩個膝關節大小不一。此時如果注意保暖、外用膏藥,多可自癒,但有反復發作的趨向,多在勞累後或天氣驟冷時復發。
3.膝關節「卡腿」彈響:是一種常見症狀,行走時膝關節突然卡住了,不敢活動,可由各種疾病引起,如損傷的半月板或骨贅掉下來形成游離體,均會出現「卡腿」現象。多發生在一側,當反復晃動關節時,疼痛可緩解。
4.膝關節疼痛:膝關節在活動時疼痛,剛開始時以上下樓梯時明顯,漸漸發展到行走時也出現疼痛,初期呈間歇性,繼而發展為持續性疼痛,晚上也疼,影響睡眠。早期主要為膝關節前側疼痛,到中期可蔓延到膝關節內側,後期為全關節疼痛,但是以膝關節後面疼痛為主,即「膝後大筋痛」。
5.關節變形:伴隨著膝關節內側的疼痛,關節也開始出現變形,即俗稱的「O型腿」。再繼續發展,後期不僅僅內側痛,膝關節也伸不直了,呈屈曲畸形,行走呈鴨步,即兩邊晃著走,或要支具和拐杖。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三部曲
1.什麼是早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有什麼症狀和表現?
B女士,30歲,在公司上班8年了,工作和生活都很平靜。假期和同事去爬山,可到了下山時卻出現了問題,右膝關節劇烈疼痛,每下一個臺階都感到右膝發軟,用不上力氣,有想跪下來的感覺,好不容易在同事的幫助下下了山。第二天發現右膝關節紅腫,到醫院檢查,拍了右膝關節負重正側位片和髕骨軸位片,X光表現為髕骨與股骨關節間隙變窄,髕骨向外側傾斜,被診斷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早期。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早期主要是軟骨纖毛樣變,關節面開始變得粗糙。臨床症狀為:膝關節前側酸困不適,勞累後加重,主要為上下樓梯或蹲起時疼痛,可伴有彈響、關節腫脹等,關節無明顯畸形及活動受限。
醫生說,B女士與20歲時相比,肌肉開始老化,肌力下降,膝關節承受的負擔加重,加上B女士穿著8cm的高跟鞋,加重了髕股關節的應力,這次爬山是加重膝關節負擔的又一次挑戰,所以出現了骨性關節炎的早期症狀。
2.什麼是中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有什麼症狀和表現?怎麼治療?
C先生,50歲,從20歲就開始打工賺錢養家,是家裡的經濟支柱,現在一兒一女均有了工作。本該鬆一口氣的他卻發現右膝關節內側疼痛越來越厲害了,出現了一瘸一拐的症狀,實在忍不住了到醫院就診。拍了片子,顯示脛股關節內側間隙變窄。
醫生告訴他,這是膝關節骨關節炎的中期了,關節軟骨脫落,脛股關節內側間隙變窄,從正常的6〜8mm已經減少到了2mm,內側壓痛明顯;膝關節由正常的過伸10°變為伸直受限5°;內側半月板已被擠在脛股關節間隙的內側,且變小,變硬了。長期的體力勞動使他的膝關節受損嚴重,醫生建議他住院保守治療,但他怕耽誤工作而不願意住院。
對於不願住院治療的C先生,醫生給他算了一筆帳,如果他不住院,那麼5年以後他就需要做膝關節置換手術,而這一次手術後的關節只能用15年左右,等他到了70歲,就需要再次行關節翻修術,這一次的手術要把上次損壞的關節假體取出來,然後再換墊和帶上下延長柄的假體。不說做兩次手術受...

畢業於河南中醫學院中醫系,現任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骨關節病科主任,河南中醫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其獨特的診療技術源於中國著名的郭氏正骨,上世紀90年代專攻骨關節病的診斷與研究,對骨關節病中西醫治療有30餘年的臨床經驗,並為多位中央領導成功治癒膝關節疾患。
1994年10月作為國家教委訪問學者赴日本岡山大學、昭和大學附屬醫院進修膝關節外科三年。1997年回國後,將在日本學到的先進康復理論、生物力學和中醫傳統治療方法結合起來,強調中醫「整體觀念」、「筋骨並重」及「治未病」的理論原則,對骨關節炎在未發病時強調功能訓練來預防,發病後通過「治筋」(運動療法,功能訓練)來延緩其發展和加重,創立了「筋為骨用」治療骨關節病的理論,結合國際X光分類在臨床中將骨關節病分早、中、晚三期治療,以中醫藥為主,發展中醫骨傷科保守治療的優勢,運用牽引、熏洗及手法按摩活筋等中醫特色治療方法。2005年6月在中央電視臺二套《健康之路》做中醫治療骨關節病的專題講座。

  • 前言
  • CH1 從生活習慣說起
  • CH2 認識膝關節
    • 1. 膝關節的構造與功能
    • 2. 關節軟骨
    • 3. 軟骨下骨
    • 4. 半月板
    • 5. 韌帶
    • 6. 關節囊
    • 7. 滑膜
    • 8. 關節腔
    • 9. 滑液
  • CH3 膝關節常用的幾種檢查方法
    • 1. 從影像開始學起
    • 2. 化驗是怎麼回事?什麼情況下選擇化驗檢查?
  • CH4 您的關節有這樣的問題嗎?
    • 1. 膝關節疼痛的發病原因
    • 2. 骨刺是怎麼回事,它是怎樣產生的?
    • 3. 自我發現骨性關節炎
    • 4.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三部曲
  • CH5 治療膝關節疼痛節的運動療法
    • 1. 運動療法的目的
    • 2. 治療膝關節疼痛的3個運動方法
  • CH6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相關疾病
    • 1. 活動彈響──半月板損傷
    • 2. 走路卡腿──膝關節游離體
    • 3. 腿窩大包──膝關節囊腫
    • 4. 膝關節的壞蘋果──膝關節骨壞死
    • 5. 膝關節腫脹──膝關節滑膜炎
    • 6. 膝蓋痛──髕骨軟化症
    • 7. 走路時腿常發軟──髕骨不穩
    • 8. 天鵝頸樣畸形──類風濕關節炎
    • 9. 小腿上端痛──脛骨結節骨骺炎
    • 10. 痛來如風吹──痛風
    • 11. 小腿前後不穩──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
    • 12. 多關節遊走痛──風濕性關節炎
  • CH7治療膝關節疼痛的常用方
    • 1. 出現膝關節痛怎樣及時應對?
    • 2. 膝關節疼痛的保守治療
    • 3. 膝關節常用的手術方法
    • 4. 術後各階段訓練
    • 5. 術後注意事項
  • CH8 「人老,腿不老」的三大法寶
    • 1. 控制體重
    • 2. 注意調護
    • 3. 適度運動
  • CH9 膝關節疼痛常見問題Q&A
    • 1. 什麼是骨性關節炎?
    • 2. 關節炎有哪些訊號?
    • 3. 哪些人易患骨關節炎?
    • 4. 看醫生之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 5. 如何自測骨關節炎?
    • 6. 年齡、職業和骨性關節炎有何關係?
    • 7. 骨刺會引起關節疼痛嗎?
    • 8. 為什麼關節炎患者會預知天氣變化?
    • 9. 膝關節疼痛時,越痛越活動對嗎?
    • 10. 久坐會引起骨性關節炎嗎?
    • 11. 多吃糖會加重骨關節炎嗎?
    • 12. 運動會導致骨關節炎嗎?
    • 13. 骨質增生就是骨關節炎嗎?
    • 14. 吸煙會加重骨性關節炎嗎?
    • 15. 有能去除骨刺的藥物嗎?
    • 16. 急性扭傷會引起骨性關節炎嗎?
    • 17. 著涼會誘發骨性關節炎嗎?
    • 18.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都有哪些症狀?
    • 19. 骨性關節炎的預後怎麼樣?
    • 20. 為什麼肌肉會萎縮?
    • 21. 為什麼說膝關節炎功能訓練不能少?
    • 22. 骨關節炎患者如何做膝關節的靜力訓練?
    • 23. 如何用負重訓練來減輕關節炎疼痛?
    • 24. 骨關節炎患者如何運動膝關節?
    • 25. 得了骨關節炎怎麼治療?
    • 26. 關節炎能隨意服用止痛藥嗎?
    • 27. 手法按摩能去除骨贅嗎?
    • 28. 適當曬太陽對骨性關節炎有好處嗎?
    • 29. 得了骨性關節炎是多動好還是不動好?
    • 30. 骨性關節炎一定要開刀嗎?
    • 31. 人工關節置換術能解決什麼問題?
    • 32. 怎樣預防創傷性關節炎引起的骨質增生?
    • 33. 膝關節炎病情會不斷惡化嗎?
    • 34. 游泳對關節有哪些好處?
    • 35. 膝關節炎會引起下肢癱瘓嗎?
    • 36. 膝關節炎需要補鈣嗎?
    • 37. 貼膏藥能治療骨性關節炎嗎?
    • 38. 關節炎患者可以多吃糖嗎?
    • 39. 關節炎患者可以喝酒嗎?
    • 40. 關節炎患者可以隨便按摩嗎?
    • 41. 怎樣防止疲勞蓄積?
    • 42. 預防慢性膝關節疼痛的方法有哪些?
    • 43. 肥胖者關節疼痛該怎麼辦?
    • 44. 怎樣預防骨關節炎?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