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國人的烏托邦之夢:新村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發展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72913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新村」曾是一代中國人的夢想,
一個源自遠古大同世界的烏托邦理想,
李大釗、毛澤東等共產黨元老也曾是一同作夢的人,
而這個美夢後來竟然對中國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


  新村主義──
  原由日本著名作家武者小路實篤倡導,並於1910年在《白樺》雜誌上開始宣傳新村主義。新村主義提倡「人的生活」認為,主張泛勞動,提倡協力的共同生活,冀望透過建立新村,使全人類過上「人的生活」,實現人人平等、勞動互助、友愛、幸福的理想社會。

  本書為研究五四時期「新村主義」思潮及其對現代中國影響的第一部專著。新村主義於五四時期經周作人等人介紹傳入中國,它所幻想的無政府、無剝削、無強權,既讀書又勞動的田園詩般新生活,廣泛影響了一批激進知識份子和青年學生,包括李大釗、毛澤東、惲代英、何孟雄等一批早期共產黨人。

  新村主義雜糅了泛勞動主義、工讀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等思想,並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它對現代中國產生的影響是巨大且深遠。不啻1920年曾轟動一時的工讀互助團、早期的鄉村建設運動,到後來的「人民公社」、「知青上山下鄉」、「五七幹校」等歷次政治運動中,都能找尋到新村的影子,通過新村運動的研究,可一探中國現代思潮發展的內在邏輯和軌跡。

本書特色
  研究五四時期「新村主義」思潮及其對現代中國影響的第一部專著

  新村主義──影響了一批激進知識份子和青年學生,包括李大釗、毛澤東、惲代英、何孟雄等一批早期共產黨人

1966年生。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博士生。歷任貴州人民出版社文史編輯室編輯、南方日報出版社新聞編輯室主任、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出版有《風俗通義全譯》、《媒介品牌傳播學》、《企業媒體公關與危機管理》等專著,參與撰寫了《中國近代社會思潮》、《旗報──〈深圳特區報〉30年史稿》等著作。發表歷史學、新聞傳播學論文30餘篇。

  • 自序
  • 第一章 周作人與新村
    • 一、周作人訪日本新村
    • 二、周恩來仍記得50年前的那場演講
    • 三、胡適的詰難
  • 第二章 新村運動的支持者
    • 一、無政府主義者與新村
    • 二、李大釗號召「青年應該到農村去」
    • 三、毛澤東的「學生之工作」
    • 四、惲代英的「未來之夢」
    • 五、沈定一─「浙江最有天賦之人」
    • 六、嚮往新村的學子們
    • 七、王拱璧和他的「青年村」
  • 第三章 曇花一現的工讀互助團
    • 一、李超之死
    • 二、城市中的新生活
    • 三、短暫的共產生活
    • 四、上海工讀互助團
    • 五、曦園和利群書社
    • 六、匡互生和工學會的實踐
    • 七、工讀互助組先後解散
    • 八、他們這樣看待失敗
  • 第四章 少年中國之夢
    • 一、不可忘記的王光祈
    • 二、青春思潮與少年中國學會
    • 三、關於小組織的討論
    • 四、「讓我們在戰場上相見!」
    • 五、分道揚鑣的少年們
  • 第五章 新村與現代中國
    • 一、烏托邦:從夢想到現實
    • 二、人民公社化運動
    • 三、「五七指示」大放光芒
    • 四、轟轟烈烈的知青上山下鄉
    • 五、從「勞心者治人」到「勞力者治人」
    • 六、傳統與異端
    • 七、反動與顛覆:我們怎樣才能避免悲劇?
    • 八、新村運動的啟示
  • 主要參考文獻
  • 後記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