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歷史中國的內與外:有關「中國」與「周邊」概念的再澄清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8237014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葛兆光教授十年前開始推動「從周邊看中國」研究計劃,把日本、韓國、越南等地保存的有關中國史資料作為「新材料」,試圖提供重新認識東亞和中國的多重視角與立場。為此,葛教授陸續出版了《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等著作,在國際學界受到廣泛關注。本書是葛兆光教授有關東亞與中國研究系列論著之一。為了對「周邊」及其相對應的「中國」概念做一個清晰的界定,作者在這本書中梳理歷史上中國疆域、族群和文化的移動與交錯,說明「內」與「外」之變化,並嘗試溝通原本分屬中外關係史、中國民族史(包括「邊疆民族」)、歷史地理學(包括「邊疆史地」)、全球史(和區域史)等各學術領域的資料和方法。

葛兆光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教授。曾任日本京都大學、東京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台灣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哈佛燕京學社、芝加哥大學客座教授或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是東亞及中國的思想、文化與宗教史。著有《增訂本中國禪思想史》、《中國思想史》(兩卷本)、《宅茲中國》、《想像異域》、《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等。

  • 引言 「從周邊看中國」到「歷史中國之內與外」
  • 壹 「周邊」的重新界定:移動與變化的「中國」
    • 一 從〈禹貢〉到《史記》:「九州」與「中國」
    • 二 統一與統合:帝國內部政治、制度與文化的同質化
    • 三 內與外:古代敵國的爾疆我界
    • 四 有疆無界:移動的「周邊」
  • 貳 成為「中國」:「外」何以成「內」
    • 一 從《職貢圖》說起:「朝貢之邦」與「神州帝宅」
    • 二 「胡化」與「漢化」:帝國向南再向南
    • 三 宋明之「中國」:仍是「九州」?
    • 四 歷史的頓挫:大清帝國的擴張
  • 參 成為「外國」:「內」何以成「外」
    • 一 「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北宋的西北與西南
    • 二 「限山隔海,天造地設」:安南成為異國
    • 三 「少虧尺寸」:帝國疆域贏縮之無奈
  • 肆 核心與邊緣:凝聚、雜糅、延續
    • 一 「歷史過程」:如何書寫「中國」形成的歷史?
    • 二 制度、社會與文化:「中國」得以延續的基礎
    • 三 穩定的、移動的和交錯的
    • 四 傳統帝國與現代國家的糾纏
  • 伍 重思所謂「漢化」、「殖民」與「帝國」
    • 一 政治史與文化史:如何重新理解「漢化」
    • 二 同與異:大清帝國也是「殖民主義」嗎?
    • 三 何謂「帝國」:歷史中國何時是帝國?
  • 結論 如何解釋「中國」? 在現代概念與古代歷史之間
  • 附錄 對「天下」的想像 一個烏托邦想像背後的政治、思想與學術
  • 後記
  • 引用文獻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