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複製的藝術:文革期間的文化生產及實踐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8237005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文化大革命不單破壞文化,也重構文化,其宣傳藝術通過欽定典範、複製樣板等方式,為毛時代的政治帶來了巨大能量,讓文革的理想和暴力走向極端。文革時期的中國,到處是一式一樣的複製品以及千篇一律的行為,任何人若要展示自己的獨特性,都必須背負極大的壓力。然而,許多參與文革者在服從權威的同時,卻又感受到一種難以名狀的自由。到底如何解釋這種現象?文革除了是一段佈滿傷痕的歷史,我們還可以從甚麼角度去理解那高度同質的世界中,各式各樣的文化經驗?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哲學博士。研究興趣包括中國現當代視覺文化、知識產權論述、文化政策、美學理論、政治理論等。

  • 圖片目錄
  • 中文版序
  • 鳴謝
  • 導論
  • (一)藝術、政治與經濟
    • 第1章 毛式美學
    • 第2章 文革的文化經濟:文學的生產與流通
  • (二)典範與複製品的文化
    • 第3章 典範與複製品的藝術與文化
    • 第4章 赤腳醫生與女性形象
    • 第5章 跨地方文化的戲曲與移植
    • 第6章 革命芭蕾舞的類型和形式
    • 第7章 毛澤東作為社會道統
    • 第8章 知識分子作為牛鬼蛇神
  • 結語
  • 參考書目
  • 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