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中華文化的發展
本書闡述中華文化之形成與發展,提供學生關於中華文化之基本知識,特別著重於思想與文化的發展,使學生對中華文化之價值系統及其於近現代之演變,獲得較為全面之理解。牟宗三先生在《中國哲學的特質》一書中指出,中華民族的優點不止於堅忍,因為堅忍是消極的。中華民族的優點在於積極進取,能夠吸收外來的思想文化,融會貫通應用於自己的生活中。中華文化是以生活為本,由此伸展到智慧、學問與修行。他的論點正好反映出文化是與時並進的,而中華文化的發展更是細水長流、苦心經營的長遠事業。
黃俊傑(1946~)教授,臺灣大學歷史學學士、碩士,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曾任臺大歷史學系講師及副教授、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合聘教授、美國華盛頓大學等校客座教授,現任臺大歷史學系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史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著有《孟學思想史論(卷一)》(1991)、《孟子》(1993)、《孟學思想史論(卷二)》(1997)、《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1999)、《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2000)、Mencian Hermeneutics: A History of Interpretations in China(2001)、《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2001)等書。編有《孟學思想的歷史發展》(1995)、《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一):通論篇》(2001)、Norms and the state in China(1992)、Culture Change in Postwar Taiwan(1993)、Imperial Rulership and Cultural Change in Traditional China(1994)、Time and Space in Chinese Culture(1995)等書。
- 課程簡介
-
第一編:古代中華文化的形成
-
第一講 導論
-
第二講 古代中華文化的形成(一) :春秋戰國時代經濟與社會變遷
-
第三講 古代中華文化的形成(二) :春秋戰國時代政治與思想的變動
-
第四講 先秦諸于與古典中華文化的凝塑
-
第五講 秦帝國的建立及其崩潰的文化史意義
-
-
第二編:中古中華文化的發展
-
第六講 中古中華文化的基礎:漢代的政治與學術
-
第七講 亂世中文化與思想、轉向:魏晉思潮的新動向
-
第八講 中古中華文化精神及其表現:兼論中華佛教思想
-
-
第三編:近世新傳統的變遷典塑造
-
第九講 近世中華文化發展的趨勢
-
第十講 近世中華文化的社會經濟基礎:歷史重心的南移
-
第十一講 中華文化價值系統的拓深與普及
-
第十二講 帝制晚期中華文化的基礎:明清經濟的繁榮與社會變遷
-
-
第四編:邁向新世界
-
第十三講 二十世紀中國對現代化的追求
-
第十四講 戰後台灣經驗及其文化史意義
-
第十五講 戰後台灣文化變遷的方向及其問題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6327/NTUPRS-9860002800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