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的研究重點是漢代地方權力集中到中央的過程,以及國家權力如何滲透至基層社會的每一個領域;目的在探討漢代國家的政治控制力──兩漢四百多年,如何維繫大帝國的運作,在於國家控制力量的強弱。作者選擇由地方豪族大姓、社會精英士大夫輻輳至中央架構之內的角度切入,以說明國家的控制。而書中討論的問題,如漢代豪族的地域分佈和社會影響、漢帝國控制地方社群和人的途徑、漢代的宗族聚居等,都是漢代歷史研究中的重要問題。
作者有意識地運用文獻及考古材料二重證據法去討論和分析問題。而本書的一大特色,是所依據的史料,有很大一批是最近數十年出土的漢代簡牘。這些材料提供了地方層次的真實訊息,突破了過往治史只依靠傳世典籍的局限。
作者有意識地運用文獻及考古材料二重證據法去討論和分析問題。而本書的一大特色,是所依據的史料,有很大一批是最近數十年出土的漢代簡牘。這些材料提供了地方層次的真實訊息,突破了過往治史只依靠傳世典籍的局限。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研究範圍是秦漢及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史。研究興趣包括秦漢及魏晉政治與社會史、家庭制度和漢代簡牘研究。
- 許倬雲序
-
序論輻輳與秩序
-
一 權力的輻輳
-
二 帝國的秩序
-
三 豪族大姓與民間秩序
-
四 全書結構與觀點
-
-
第一章 漢代豪族大姓的研究回顧
-
一 漢代豪族的定義和研究
-
二 豪族大姓對帝國權力的挑戰
-
三 士族大姓與帝國的互動及其與學術文化的關係
-
四 豪族大姓的經濟力量
-
五 宗族紐帶與豪族大姓的社會網絡
-
六 地方領袖與鄉里共同體的民間秩序
-
七 豪族大姓的地域性發展
-
-
第二章 地方豪族大姓分佈的研究
-
一 漢代豪族大姓的類別
-
二 漢代豪族大姓的分佈
-
三 漢代豪族大姓分佈現象分析
-
附錄
-
表一 漢代豪族大姓的出身人數/佔該州比率/佔全國比率分佈
-
圖一 西漢豪族大姓分佈圖
-
圖二 東漢豪族大姓分佈圖
-
圖三 西漢初期司隸地區豪族大姓分佈圖
-
圖四 武昭宣時期司隸地區豪族大姓分佈圖
-
圖五 王莽時期司隸地區豪族大姓分佈圖
-
圖六 光武、明、章時期司隸地區豪族大姓分佈圖
-
圖七 東漢中期司隸地區豪族大姓分佈圖
-
圖八 東漢末期司隸地區豪族大姓分佈圖
-
圖九 西漢時期幽、冀、并地區豪族大姓分佈圖
-
圖十 東漢時期幽、冀、并地區豪族大姓分佈圖
-
圖十一 西漢時期荊揚地區豪族大姓分佈圖
-
圖十二 東漢時期荊揚地區豪族大姓分佈圖
-
圖十三 漢代關東地區豪族大姓分佈圖
-
圖十四 漢代益州地區豪族大姓分佈圖
-
-
-
第三章 豪族大姓、豪強與三老
-
一 三老與地方領袖
-
二 豪強大族侵凌地方
-
-
第四章 漢代東海郡的豪族大姓:以〈東海郡下轄長吏名籍〉及〈贈錢名籍〉為中心
-
一 東海豪族大姓
-
二 東海郡著姓長吏:〈東海郡下轄長吏名籍〉
-
三「郡中士大夫」、「縣中士大夫」
-
四〈贈錢名籍〉所示東海郡大姓
-
附錄
-
表一 東海郡著姓長吏表
-
表二 東海郡著姓長吏籍貫分佈表
-
表三 東海郡著姓長吏籍貫分佈簡表
-
表四〈贈錢名籍〉所示東海大姓表
-
圖一 東海郡著姓長吏籍貫分佈圖
-
-
-
第五章 地方社群的控制:什伍連坐制度的淵源問題
-
一 商鞅推行的什伍連坐制度
-
二 秦代什伍連坐制度的淵源
-
三 漢代亦推行什伍制度
-
-
第六章 地方社群的控制:個別人身支配問題
-
一 戶律控制編戶民的功能
-
二〈戶律〉與田宅授予
-
三 戶籍申報與更新
-
四 造籍與徵收賦稅
-
五 名數與戶籍
-
六 名數、身分和個別人身的支配
-
-
第七章 宗族聚居的反思:聚族而居與聚族里居
-
一 漢代至三國初年編戶齊民的聚族里居
-
二 三國孫吳〈嘉禾吏民田家〉所示的聚居現象
-
附表
-
表一 嘉禾四年、五年長沙郡臨湘侯國(縣)同姓吏民田畝統計表
-
-
-
第八章 宗族聚居的反思:同鄉與同里
-
一 同鄉里、同鄉、同里
-
二 人口遷移與雜姓丘里
-
-
第九章 漢代亭長、盜賊與地方大姓
-
一 亭長犯科與地方豪族大姓
-
二 地方大姓與盜賊
-
- 結語
- 後記
-
參考書目
-
一 文獻資料
-
二 出土簡牘
-
三 中文論著
-
四 中文論文
-
五 日本專著及論文
-
六 英文專著及論文
-
- 索引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62996/5020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