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如何扭轉威權體制餘緒下專家政治所造成的「僵局風險治理」?
政府與社會之互不信任,為臺灣近年最大的挑戰。
氣候變遷威脅形塑了全球治理與社會轉型挑戰,在國際脈絡下,臺灣面臨國際綠色公約制裁之垂直壓力,而對應性地導致國內社會經濟轉型要求之水平壓力;這兩者的螺旋效應直接撼動經濟、產業與能源的結構變革。
本書所稱「氣候變遷社會學」,關鍵在於批判論證社會轉型的結構性路徑依賴、鎖入效應,以及社會能動、強健性知識的挑戰。第一部曲探討臺灣高碳社會的結構路徑,分析高耗能與高排碳產業之政策、轉型怠惰與困境。第二部曲探討公眾風險感知之典範轉移象徵、水資源爭議與永續衝突。第三部曲聚焦在公民認識論與社會強健性分析,凸顯臺灣從反污染到氣候風險之環境運動變遷元素,探討多元團體強健的風險知識動員如何翻轉重大開發案決策,以及壓迫政府啟動PM2.5空污管制。
政府與社會之互不信任,為臺灣近年最大的挑戰。
氣候變遷威脅形塑了全球治理與社會轉型挑戰,在國際脈絡下,臺灣面臨國際綠色公約制裁之垂直壓力,而對應性地導致國內社會經濟轉型要求之水平壓力;這兩者的螺旋效應直接撼動經濟、產業與能源的結構變革。
本書所稱「氣候變遷社會學」,關鍵在於批判論證社會轉型的結構性路徑依賴、鎖入效應,以及社會能動、強健性知識的挑戰。第一部曲探討臺灣高碳社會的結構路徑,分析高耗能與高排碳產業之政策、轉型怠惰與困境。第二部曲探討公眾風險感知之典範轉移象徵、水資源爭議與永續衝突。第三部曲聚焦在公民認識論與社會強健性分析,凸顯臺灣從反污染到氣候風險之環境運動變遷元素,探討多元團體強健的風險知識動員如何翻轉重大開發案決策,以及壓迫政府啟動PM2.5空污管制。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師承德國社會學思想巨擘Professor Ulrich Beck,致力於倡議、轉化與創造「風險社會」與臺灣及東亞社會的新理路,並進行鉅變社會轉型之行動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全球化、科技與社會、風險治理、能源轉型、氣候變遷與低碳社會、東亞風險社會與現代性。
-
推薦序
-
典範轉移大不易/蕭新煌
-
風險時代的暮鼓晨鐘/顧忠華
-
理論與實作的連結/陳東升
-
- 自序
-
第一章 導論:氣候變遷與風險社會
-
氣候變遷風險與災難
-
高碳社會
-
本書架構與章節安排
-
-
第二章 治理創新
-
反身性治理與轉型管理
-
轉型社會之路徑依賴
-
管制科學
-
社會強健性與公民認識論
-
遲滯型風險社會
-
-
第一部曲 結構性路徑依賴
-
第三章 臺灣永續發展的困局:高耗能與高排碳產業與政策轉型怠惰
-
重要能源會議與產業轉型規劃
-
社會抗爭與壓力
-
產業轉型怠惰
-
-
第四章 高碳社會結構
-
能源密集產業排碳結構
-
主要工業部門之碳排放結構
-
主要耗能產業之碳排放結構
-
小結
-
石化業能源消耗分析
-
石化業與能源密集產業之能源密集度
-
石化業消耗能源與對全國GDP 貢獻不成正比
-
全國、能源密集產業與石化業之能源消耗與GDP 貢獻比較
-
工業產值與二氧化碳排放之比較
-
氣候變遷政策下之產業政策調整
-
討論
-
結論
-
-
-
第二部曲 風險感知與永續衝突
-
第五章 氣候治理的新挑戰:臺灣民眾氣候變遷認知轉移
-
全盤社會的典範轉移
-
抽樣樣本分析
-
問卷設計
-
兩個年度的問卷結果分析比較
-
氣候變遷嚴重性
-
環境與經濟發展典範逐步轉移
-
個人行動與世代正義
-
低碳能源與永續發展意識提高
-
願付代價
-
環境補貼
-
風險溝通
-
風險治理
-
公民參與決策
-
企業社會責任
-
討論與結論
-
-
第六章 氣候變遷與耗水產業雙人舞:水資源治理之路徑依賴分析
-
氣候變遷與反身性現代化
-
反身性治理與轉型管理
-
研究方法
-
臺灣水資源背景簡介
-
臺灣水資源政策
-
建壩的成本、目的與代價
-
石化產業之發展脈絡
-
石化產業之用水消耗與GDP
-
案例分析:集集攔河堰與大度攔河堰
-
集集攔河堰與六輕之用水爭議
-
移用農用水與成本外部化
-
集集攔河堰轉嫁之環境成本
-
大度攔河堰與國光石化、中科四期供水爭議
-
轉嫁傷害:工農搶水
-
大度攔河堰轉嫁之環境成本
-
小結:耗水與不永續的路徑依賴
-
結論
-
-
-
第三部曲 轉型治理:公民認識論與社會強健性
-
第七章 從反污染到氣候變遷風險運動
-
發展型國家脈絡下之公民認識論
-
遲滯型風險社會之公民認識論
-
從發展型國家到新自由主義政權
-
反污染運動
-
轉向氣候變遷風險運動
-
反污染運動階段:社會強健知識初生
-
氣候變遷風險運動階段:重塑公民認識論
-
行政路徑
-
立法路徑
-
司法路徑
-
風險論述路徑
-
結論
-
-
第八章 超越高碳社會:朝向公民參與路徑之氣候治理
-
風險與反身性治理
-
次政治與社會強健性知識
-
反國光石化事件決策
-
社會爭議與公民社會抗議
-
風險溝通與社會信任
-
次政治:多元自我動員
-
次政治與公民知識動員
-
地方知識vs. 白海豚會轉彎
-
風險美學與藝文界知識
-
異議專家知識
-
醫界知識
-
結論
-
-
第九章 從氣候到PM2.5風險管制爭議
-
管制科學在東亞
-
多元的氣候風險論述
-
從無知到主流論述框架
-
異議專家:大學教授
-
異議專家:彰化醫療界聯盟
-
科學評估方法爭議與政治
-
排除六輕共伴效應健康風險評估
-
排除公民推薦之異議專家
-
結論
-
-
第十章 結論:啟動氣候變遷社會學
-
命題一:氣候變遷世界主義化與全球跨界風險
-
命題二:氣候變遷與高碳社會
-
命題三:氣候變遷與遲滯型風險社會之轉型能耐
-
命題四:氣候治理與公眾覺醒
-
命題五:氣候治理與社會運動
-
命題六:建構驅動社會轉型網絡
-
-
- 參考文獻
- 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6327/NTUPRS-9789863502272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