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圖解經絡穴位小百科
-
第一章 PART1 經絡探幽
-
1. 經絡--氣血運行的載體
-
2. 經絡的重要性--凡學醫之人,不懂經絡,開口動手便錯
-
3. 歷史溯源--經絡的產生
-
4. 病於內,治於外--溝通內外,網絡全身
-
5. 經絡治未病--中國古代先進的預防醫學
-
6. 中醫號脈,號的是什麼脈--經絡與脈學
-
7. 經絡.陰陽.五行--中醫的天人相應觀
-
8. 臟腑配屬經絡--以氣血為中介的聯結
-
9. 氣功--經絡的一體雙生
-
10. 揭開經絡的神祕面紗--高手神功真面目
-
11. 扁鵲--脈學始祖
-
12. 《黃帝內經》——《靈樞》、《素問》裡的經絡學說
-
13. 皇甫謐與《針灸甲乙經》—— 針灸學之祖
-
14. 王維一--宋代銅人腧穴的發明者
-
15. 李時珍的經絡學說 ——《奇經八脈考》
-
16. 現代經絡學--當今經絡研究發展現狀
-
-
第二章 PART2 經絡圖譜
-
1. 經絡腧穴--珍珠鍊上的珍珠
-
2. 命名法--腧穴取名,其意也深
-
3. 腧穴分類--經穴、奇穴、阿是穴
-
4. 特定穴--具特殊作用的經穴
-
5. 四總穴、回陽九穴--人體生命之根
-
6. 如何尋找腧穴--經穴定取法
-
7. 標本根結、氣街四海--經絡腧穴的聯繫
-
8. 打通奇經八脈,是困難的嗎--大小周天氣功功夫
-
9. 手太陰肺經--主管宣發通暢的經絡
-
中府:肺經首穴,作用多多
-
尺澤:主治外邪痰濁的經穴
-
孔最:咳嗽氣喘,請找孔最
-
列缺:解表祛風成效好
-
太淵:脈會之穴,宣肺止咳
-
魚際:清熱瀉火除肺熱
-
-
10. 手厥陰心包經--保護心臟,阻止邪氣入侵
-
間使:理氣散滯真妙穴
-
內關:治療胃病的首選穴位
-
大陵:瀉心火,除口臭,對治鼠標手
-
-
11. 手少陰心經--心志的專職護士
-
極泉:醒腦開竅,治療中風後遺症
-
通里:中風失語的天然良師
-
神門:失眠焦慮症的剋星
-
-
12. 手陽明大腸經--治療頭面上肢疾病的好幫手
-
合谷:頭面縱有諸般症,一針合谷效通神
-
曲池:筋骨拘攣找曲池
-
迎香:不聞香臭從何治,迎香兩穴可堪攻
-
-
13. 手少陽三焦經--氣盛則宜,調氣護腦
-
中渚:頭痛眩暈,但取中渚
-
外關:一切風寒暑濕邪,頭痛發熱外關起
-
支溝:治療便祕良穴
-
翳風:面癱、耳疾且取此穴
-
-
14. 手太陽小腸經--舒筋活絡,有容乃大
-
少澤:治療產後缺乳症
-
後溪:癲狂治乃輕
-
-
15. 足陽明胃經--消化吸收,人體後天所本
-
承泣:治療眼部疾痛重要穴位
-
人迎:迎候三陽之氣
-
天樞:腹瀉便祕別無他,針灸此穴保安寧
-
足三里:善治胃疾,調理脾胃
-
下巨虛:調胃腸,通經絡,安神志
-
豐隆:痰咳哮喘宜向此穴尋
-
-
16. 足少陽膽經--肝膽的守護神
-
風池:祛風邪,治傷寒
-
環跳:專治坐骨神經痛,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
陽陵泉:治療膽腑筋絡諸頑疾的要穴
-
丘墟:使頭腦清晰、情緒穩定的急方
-
-
17. 足太陽膀胱經--體液代謝,筋絡之本
-
睛明:療近視,復明目
-
肺俞:肺氣出入之穴
-
腎俞:補腎益精,壯腰利濕
-
委中:腰背病痛委中求
-
承山:痔瘡最傷人,承山效有神
-
申脈:伸全身經脈
-
-
18. 足厥陰肝經--人體氣機條暢的護理師
-
行間:瀉肝膽頭火,清肝膽濕熱
-
太沖:擅治肝諸病
-
期門:疏肝理氣,防治肝膽病
-
-
19. 足少陰腎經--藏精納氣,先天所本
-
湧泉:功用巨大的回陽九穴之一
-
太溪:擅治腎虛諸病
-
復溜:滋補腎陰
-
-
20. 足太陰脾經--運化水谷,營養全身
-
隱白:十三鬼穴之一,可治躁狂症
-
三陰交:婦科病的首選穴
-
血海:婦女經血病的專用穴
-
-
21. 任脈: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的經絡
-
關元:主治腎病,溫補腎陽
-
神闕:真氣所聚,人之生門
-
-
22. 督脈:總督一身陽經,調節陽經氣血
-
命門:人體生命之門
-
百會:諸陽所會,百病得治
-
-
-
第三章 PART3 經絡對症施治
-
1. 病與症--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
2. 人體疾病的病因--外感六淫是百病之源
-
3. 情志致病--情緒也是導致疾病的一大禍首
-
4. 看面相,知病原--面部診療法
-
5. 經絡療病法一--經絡推拿
-
6. 經絡療病法二--經絡針灸治療
-
7. 經絡療病法三--經絡拔罐與刮痧
-
8. 頸椎病--手三陽經、胸大椎
-
9. 骨質增生--環跳、尺澤
-
10. 高血壓--百會、湧泉
-
11. 胃腸病及消化不良--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
-
12. 近視與疲勞--風池、睛明、四白、承泣
-
13. 頭痛--天池、膻中、極泉
-
14. 感冒--曲澤、太陽、迎香
-
15. 鼻炎--上星、迎香
-
16. 口腔潰瘍--列缺、太沖
-
17. 痛經--關元、足三里、地機、三陰交
-
18. 失眠--神闕、湧泉
-
19. 憂鬱症--極泉、昆崙、膻中、天池
-
20. 肥胖症--髀關、伏兔、梁丘、足三里
-
21. 哮喘--膻中、肺俞、定喘
-
22. 耳鳴耳聾--翳風、聽會、聽宮
-
23. 陽痿--地神、命門、腎俞
-
24. 面斑、痘痘--曲池、合谷、魚際
-
25. 婦科炎症--帶脈
-
-
第四章 PART4 經絡養生
-
1. 中醫與天人合一學說--經絡養生的基礎
-
2. 元氣--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
3. 經絡.陰陽--陰陽平衡是健康之本
-
4. 春季重護肝--發陳生長
-
5. 夏季重護心--蕃秀茂盛
-
6. 長夏重養脾--暑濕主化
-
7. 秋季須潤肺--榮平收斂
-
8. 冬季重補腎--閉藏伏匿
-
9. 經絡美容--新型的美容養顏方
-
-
附錄
-
古代人體部位名稱今釋
-
經絡腧穴歌訣
-
十二經治症主客原絡
-
八脈八穴治症歌
-
人體全身常用腧穴圖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