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關鍵特色
★水交社為台南市南區的空軍眷村,是原建立於日據時代的日本海軍航空隊宿舍,於戰後交由空軍接收做為空軍眷舍。
★1982年婦聯會的統計,全台共有879個眷村,水交社是其中之一,更是少數使用日本留下的宿舍的眷村。
★水交社歷史可追溯日據時代,是深具歷史風華的眷村。
★2009年水交社大部分眷舍皆已被拆毀,僅部分保留下來,成立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
媒體推薦
名人推薦
葉澤山 局長(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莊永明 老師(蔣渭水文化基金會董事)
黃富三 老師(中研院研究員)
劉靜貞 老師(成大歷史系)
成文松 老師(成大歷史系)
李銘輝 先生(政大書城創辦人) 珍藏推薦
內容說明
1949年的移民與過去台灣的移民不同,這批移民使台灣在歷經日本五十年統治後,能再度與中華文化銜接,尋回文化的根源;從大陸攜帶大批的黃金,穩定台灣在戰後蕭條的財政;這些移民都是軍人,他們是冷戰時期對抗共集團的第一線軍人,也是締造台灣經濟奇蹟的一分子,對台灣有不同的意義。
本書分為九章,〈水交社的地景〉與〈桂子山〉,這兩章敘述水交社的地景;〈戰爭與移民〉以及〈1949的大遷移〉,這兩章敘述1949年的移民以及回顧臺灣移民的情況;〈生活在水交社〉,這一章敘述眷村的生活;〈台南空軍子弟學校〉,這一章敘述我國國民學校教育特殊的一環,由空軍創辦的國民學校;〈水交社與台南機場〉、〈水交社與空軍〉、〈雷虎小組〉這三章敘述水交社與空軍以及台南機場的淵源。
★水交社為台南市南區的空軍眷村,是原建立於日據時代的日本海軍航空隊宿舍,於戰後交由空軍接收做為空軍眷舍。
★1982年婦聯會的統計,全台共有879個眷村,水交社是其中之一,更是少數使用日本留下的宿舍的眷村。
★水交社歷史可追溯日據時代,是深具歷史風華的眷村。
★2009年水交社大部分眷舍皆已被拆毀,僅部分保留下來,成立水交社眷村文化園區。
媒體推薦
名人推薦
葉澤山 局長(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莊永明 老師(蔣渭水文化基金會董事)
黃富三 老師(中研院研究員)
劉靜貞 老師(成大歷史系)
成文松 老師(成大歷史系)
李銘輝 先生(政大書城創辦人) 珍藏推薦
內容說明
1949年的移民與過去台灣的移民不同,這批移民使台灣在歷經日本五十年統治後,能再度與中華文化銜接,尋回文化的根源;從大陸攜帶大批的黃金,穩定台灣在戰後蕭條的財政;這些移民都是軍人,他們是冷戰時期對抗共集團的第一線軍人,也是締造台灣經濟奇蹟的一分子,對台灣有不同的意義。
本書分為九章,〈水交社的地景〉與〈桂子山〉,這兩章敘述水交社的地景;〈戰爭與移民〉以及〈1949的大遷移〉,這兩章敘述1949年的移民以及回顧臺灣移民的情況;〈生活在水交社〉,這一章敘述眷村的生活;〈台南空軍子弟學校〉,這一章敘述我國國民學校教育特殊的一環,由空軍創辦的國民學校;〈水交社與台南機場〉、〈水交社與空軍〉、〈雷虎小組〉這三章敘述水交社與空軍以及台南機場的淵源。
- 記錄地方歷史 保存文化記憶 葉澤山
- 從「空城」到「空」城 陳文松
- 自序
-
第一章 水交社的地景
-
前言
-
二十世紀以前的墓葬區時期
-
日治時期的都市計劃
-
日治時期的日本海軍航空隊時期
-
我國空軍眷村時期
-
地貌的變化
-
空軍眷村時期的尾聲
-
結論
-
周志開簡介
-
參考文獻
-
-
第二章 桂子山
-
前言
-
地景
-
日環食
-
電話總機房
-
美軍俱樂部(Magambo)
-
水交社房舍拆除後
-
桂子山考證
-
結論
-
參考文獻
-
-
第三章 戰爭與移民
-
前言
-
荷蘭人與台灣
-
台灣對外戰爭簡述
-
結論
-
參考文獻
-
-
第四章 一九四九的大遷移
-
前言
-
一九四九大遷移的背景
-
一九四九大遷移的情況
-
移民的類別
-
移民的特質
-
移民與移民社會的關係
-
台灣的族群問題
-
台灣移民簡史
-
移民與台灣
-
眷村的性質
-
一九四九移民對台灣的影響
-
參考文獻
-
-
第五章 生活在水交社
-
水交社概述
-
水交社的治理
-
水交社的生活
-
特殊的人與事
-
其他的人與事
-
銀髮族社區
-
眷村生活
-
結論
-
水交社大事記
-
參考文獻
-
-
第六章 台南空軍子弟學校
-
前言
-
空軍子弟學校列表
-
水交社幼稚園
-
台南空軍子弟學校
-
空小學校生活
-
乘坐軍用卡車上學
-
改隸
-
結論
-
參考文獻
-
-
第七章 水交社與台南機場
-
前言
-
日本海軍航空隊時期
-
台灣航空戰
-
美軍對台灣的空中攻擊
-
我空軍接收時期
-
我空軍時期的台南機場
-
結論
-
參考文獻
-
-
第八章 水交社與空軍
-
前言
-
肇建時期
-
對日抗戰時期
-
中美混合團時期
-
國共內戰時期
-
台灣時期
-
結論
-
隊徽
-
參考文獻
-
-
第九章 雷虎小組
-
前言
-
飛行特技探源
-
雷虎小組萌芽期
-
雷虎小組初露鋒芒
-
雷虎小組訪美
-
後記
-
參考文獻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