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憲政論:憲政變遷與體制改革

出版日期
2014/02/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52903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在歷經數次修憲後,的確我國政府體制雖已轉變為雙首長制或半總統制,總統在憲政上所扮演之角色,大多數民意也都傾向期望一個權能兼備的總統制。因此,當前我國的總統在憲政體制與實際政治運作中,除了要遵守雙首長制的憲法規定,更需發揮溝通協調與領導能力,去說服其所帶領之執政團隊有效貫徹總統的治國理念與政綱政策,並體察民主政治就是民意政治,亦是政黨政治之真諦,做好與國會議員與在野黨的政策說明。

本書研究之重點乃是從我國總統之地位、職權、產生方式,以及總統與行政院等機關間之關係,以歷史途徑及比較方法對我國當前憲政體制做一次全面性的剖析與檢視,也就是從憲政原理透視我國憲政體制變遷的歷程,剖析國家元首與國人對憲法之認知與憲政實踐,以及針對總統之職務在憲法及相關法律應然面及實然面之符合度及差異性,作一具體深入之探微,並且對若干爭議性之課題提出改進之道。諸如府院權責是否釐清、總統是否有責無權或有權無責、總統是否對行政院所屬的部會逾越憲政規範而直接指揮?總統對行政院所提請任命之各部會首長以及政務委員之任命所發揮之影響力如何?有關總統職權究竟採法定職權說或實質影響說、總統所負的政治責任與法律責任之界限如何?總統在政黨政治的運作中所扮演之角色與功能如何?亦就是希望透過對於中央政府體制的研究與發現,以就教於國人,凝聚提升優質憲政文化之共識,同心協力共同思考一個長治久安的憲政體制之改革方向,落實權力分立與制衡之憲政運作效果,為國家的永續發展與人民的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幸福生活,開創一個更為美好的新境界。
  • 董序
  • 趙序
  • 周序
  • 王序
  • 自序
  • 緒論:我國憲政體制實踐的回顧與前瞻
  • 第一章 憲政主義與我國憲法的變遷發展
    • 第一節 民主政治與憲政主義之關係
      • 第一項 憲政主義的意義
      • 第二項 中華民國憲法的立國精神
    • 第二節 我國的憲政發展史
      • 第一項 清末立憲運動
      • 第二項 民主共和的憲政藍圖與袁世凱的毀憲
      • 第三項 軍閥的制憲與毀憲
      • 第四項 從訓政到憲政
      • 第五項 從制憲到臨時條款的制定與延長
  • 第二章 司法解釋與判決對總統職權的見解與再思考
    • 第一節 釋字第387號
      • 第一項 解釋文
      • 第二項 理由書
      • 第三項 小結
    • 第二節 釋字第419號
      • 第一項 解釋理由書
      • 第二項 董翔飛大法官之不同意見書
      • 第三項 小結
    • 第三節 釋字第627號(總統之刑事特權)
      • 第一項 解釋文節錄
      • 第二項 理由書節錄
      • 第三項 小結
    • 第四節 高等法院99年度矚上重訴字第77號判決節錄
      • 第一項 判決文節錄
      • 第二項 小結
  • 第三章 憲法權力分立理論
    • 第一節 權力分立理論
      • 第一項 意義
      • 第二項 起源
    • 第二節 五權憲法理論
    • 第三節 權力分立的現代意涵
    • 第四節 學者對於權力分立的相關見解
    • 第五節 從大法官解釋看權力分立理論
      • 第一項 釋字第3號節錄
      • 第二項 釋字第76號
      • 第三項 釋字第175號
      • 第四項 釋字第461號解釋理由書節錄
      • 第五項 釋字第499號解釋理由書節錄(權力分立具有本質之重要性)
      • 第六項 釋字第520號解釋文與理由書節錄
      • 第七項 釋字第585號解釋文節錄
  • 第四章 從比較觀點論世界各國中央政府體制的特色
    • 第一節 當今世界各國主要中央政府體制概述
      • 第一項 總統制
      • 第二項 內閣制
      • 第三項 委員制
      • 第四項 雙首長制
    • 第二節 總統制
      • 第一項 採總統制的國家
      • 第二項 總統制的特色
    • 第三節 美國總統制
      • 第一項 美國總統制的由來
      • 第二項 總統的選舉方式
      • 第三項 總統的職權
      • 第四項 總統與國會間的制衡
    • 第四節 內閣制
      • 第一項 採內閣制的國家
      • 第二項 內閣制的特色
    • 第五節 英國的憲政制度
      • 第一項 英國的憲法
      • 第二項 英國的國王
      • 第三項 英國的國會
      • 第四項 英國國會制衡政府的方式
      • 第五項 英國的內閣
    • 第六節 德國的憲政制度
      • 第一項 基本法的民主原則
      • 第二項 總理式民主(Kanzlerdemokratie, Chancellor Democracy)
      • 第三項 聯邦議會多數制民主
    • 第七節 雙首長制
      • 第一項 採雙首長制的國家
      • 第二項 雙首長制的特色
    • 第八節 法國第五共和憲法
      • 第一項 法國總統
      • 第二項 法國總理
      • 第三項 法國國會
      • 第四項 左右共治的經驗
    • 第九節 國內學者對中央政府體制類型的綜合比較
      • 第一項 形似半總統制的實質總統制
      • 第二項 總統制與內閣制間之換軌制
      • 第三項 半總統制(或稱雙首長制)
      • 第四項 總統制與內閣制之混合制
      • 第五項 二元型議會內閣制或雙首長制
      • 第六項 浮動制
      • 第七項 混雜總統制、議會政府制與半總統制
      • 第八項 四分之一的總統制
  • 第五章 我國總統職權與行政立法運作互動之分析
    • 第一節 總統
      • 第一項 地位與產生方式
      • 第二項 職權
      • 第三項 總統、副總統兼職的限制
    • 第二節 行政院
      • 第一項 地位
      • 第二項 組織
      • 第三項 職權
    • 第三節 立法院
      • 第一項 地位
      • 第二項 組織
      • 第三項 職權
      • 第四項 立法委員身分保障與報酬待遇
    • 第四節 總統職權的其他面向關係
      • 第一項 政黨運作
      • 第二項 院際調解權
      • 第三項 總統與國安會組織之職權運作與輔佐關係
    • 第五節 總統與行政院長的行政權競合關係
      • 第一項 總統與行政院長的三種行政權力面向
      • 第二項 從憲政運作角度觀察:行政權的二元化
  • 第六章 我國歷年憲政體制改革與變遷之檢討(1991~2005)
    • 第一節 學者對於當前政府體制瓶頸之看法
    • 第二節 透過憲政改革以建構真正權責相符的中央政府體制
    • 第三節 國內學界對總統選舉制度相關意見
    • 第四節 總統選舉改為絕對多數制,似較有利政局穩定之發展
  • 第七章 當前我國憲政體制之改革與展望
    • 第一節 各類政府體制均有其特色
    • 第二節 我國中央政府體制的屬性
      • 第一項 屬於修正式的內閣制(1947年以前)
      • 第二項 屬於總統制(1947-1997年)
      • 第三項 屬於雙首長制(1997年以後至今)
    • 第三節 各界對中央政府體制的看法與建議
      • 第一項 對雙首長制的看法與建議
      • 第二項 對內閣制的看法與建議
      • 第三項 對總統制的看法與建議
    • 第四節 我國現行憲政制度變遷之剖析
    • 第五節 建立有效的制衡機制
    • 第六節 總統的產生方式似應改為絕對多數
    • 第七節 培育優質的憲政文化
      • 第一項 選舉制度攸關政黨發展
      • 第二項 候選人民主風範是百姓之福
      • 第三項 建構優質憲政深化民主根基
    • 第八節 當前我國憲政體制改革之途徑
      • 第一項 賦予行政院長完整組閣權
      • 第二項 賦予總統主動解散國會權
      • 第三項 制定政黨法規範政黨運作
      • 第四項 落實換軌制形成憲政慣例
      • 第五項 制定「總統職權行使法」
    • 第九節 結論與展望
  • 附錄
    • 附錄一中華民國憲法
    • 附錄二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 附錄三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一次~第七次)
    • 附錄四德國威瑪憲法
    • 附錄五法國憲法
    • 附錄六美國憲法
    • 附錄七美國憲法增修條文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