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建國不只靠戰爭,更要靠修法! 聚焦美國憲法「重開機」的關鍵時刻,重新定義共同體的界線與價值。 普立茲獎得主、美國史學界最重要的公共知識分子馮納,反思民主根基的深刻之作 「人皆生而自由平等」是美國最重要的立國價值,但問題是:誰才是有資格享受自由平等的人? 重新校準公民定義的,是美國於南北戰爭後通過的三條憲法修正案。本書作者馮納認為,它們不僅終結了奴隸制,更為真正的民主政治奠定法律基礎,重要性堪比美國的「第二次建國」。他透過生動的文字與豐富的史料,帶領讀者重回南北戰爭與其後重建時期的歷史現場,還原峰迴路轉的修憲過程與驚心動魄的各方角力。修憲之後,這些法案隨即遭到限制與扭曲,最高法院的保守判決與各州推行的種族歧視法律,削弱了它們本來充滿解放潛力的憲政承諾,直到《民權法案》通過才有所改善。 當人們的自由、平等與參政權利依舊在今日的政治環境面臨重重考驗,歷史便是最好的警醒與啟發。《二次建國》不只描繪普世價值被寫入憲法的精彩歷程,也讓我們看到這些條文的意義並非固定不變,而是必須憑藉後代不斷的努力與詮釋,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 第十三修正案:廢除奴隸制度(自由) 第十四修正案:定義美國公民,確立平等保護、程序正義原則(平等) 第十五修正案:投票權不得因種族、膚色而受剝奪(參政)
- 封面
- 推薦序 別人有第二次了,但我們的第一次呢?/劉珞亦
- 導讀 修憲與重建:美國民主的未竟承諾/盧令北
- 美國憲法第十三修正案(禁止奴隸制,共兩項)
- 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公民之政治權利與民權,共五項)
- 美國憲法第十五修正案(投票權,共兩項)
- 前言
- 引言 二次建國的起源
- 第一章 自由的定義?美國憲法第十三修正案
- 第二章 朝平等邁進: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
- 第三章 投票的權利:美國憲法第十五修正案
- 第四章 正義與判例法
- 結語
- 致謝
- 圖片
- 關於作者
- 註釋
- 版權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