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曹丕集逐字索引

出版日期
200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62201926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 出版說明
  • Preface
  • 凡例
  • Guide to the Use of the Concordance
  • 主編簡介
  • 漢語拼音檢字表
  • 威妥碼一漢語拼音對照表
  • 筆畫檢字表
  • 徵引書目
  • 增字、刪字、誤字改正說明表
  • 曹丕集原文
    • 1《曹丕集》卷一
      • 1.1〈短歌行〉
      • 1.2〈秋胡行〉{三首}
      • 1.3〈善哉行〉{二首}
      • 1.4〈丹霞蔽日行〉
      • 1.5〈煌煌京洛行〉
      • 1.6〈釣竿行〉
      • 1.7〈十五〉
      • 1.8〈猛虎行〉
      • 1.9〈善哉行〉
      • 1.10 同前
      • 1.11〈折楊柳行〉
      • 1.12〈燕歌行〉{二首}
      • 1.13〈臨高臺〉
      • 1.14〈陌上桑〉
      • 1.15〈上留田行〉
      • 1.16〈大牆上蒿行〉
      • 1.17〈豔歌何嘗行〉
      • 1.18〈月重輪行〉
      • 1.19〈黎陽作〉{三首}
      • 1.20〈於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
      • 1.21〈於譙作〉
      • 1.22〈孟津〉
      • 1.23〈芙蓉池作〉
      • 1.24〈於玄武阪作〉
      • 1.25〈至廣陵於馬上作〉
      • 1.26〈雜詩〉{二首}
      • 1.27〈於明津作〉
      • 1.28〈清河作〉
      • 1.29 〈代劉勳妻王氏雜詩〉{二首}
      • 1.30〈黎陽作〉
      • 1.31〈寡婦〉{並序}}
      • 1.32〈令詩〉
      • 1.33〈夏詩〉
      • 1.34〈飲馬長城窟行〉
      • 1.35〈失題〉
      • 1.36〈見挽船士兄弟辭別詩〉
    • 2《曹丕集》卷二
      • 2.1〈愁霖賦〉
      • 2.2〈喜霽賦〉
      • 2.3〈濟川賦〉
      • 2.4〈臨渦賦〉{並序}
      • 2.5〈滄海賦〉
      • 2.6〈述征賦〉
      • 2.7〈浮淮賦〉{並序}
      • 2.8〈戒盈賦〉{並序}
      • 2.9〈離居賦〉
      • 2.10〈感離賦〉{並序}
      • 2.11〈永思賦〉
      • 2.12〈出婦賦〉
      • 2.13〈悼夭賦〉{並序}
      • 2.14〈寡婦賦〉{並序}
      • 2.15〈感物賦〉{並序}
      • 2.16〈哀己賦〉
      • 2.17〈登臺賦〉{並序}
      • 2.18〈登城賦〉
      • 2.19〈校獵賦〉
      • 2.20〈蔡伯喈曙女賦〉
      • 2.21〈玉玦賦〉
      • 2.22〈彈棊賦〉
      • 2.23〈迷迭賦〉{並序}
      • 2.24〈瑪瑙勒賦〉{並序}
      • 2.25〈車渠椀賦〉{並序}
      • 2.26〈槐賦〉{並序}
      • 2.27〈柳賦〉{並序}
      • 2.28〈鶯賦〉{並序}
    • 3《曹丕集》卷三
      • 3.1〈制復于禁等官〉
      • 3.2〈詔議追崇始祖〉
      • 3.3〈任城王彰增邑詔〉{延康元年}
      • 3.4〈封朱靈為鄃侯詔〉{延康元年}
      • 3.5〈報何夔乞遜位詔〉{延康元年}
      • 3.6〈詔官李通子基緒〉{延康元年}
      • 3.7〈詔張既為涼州刺史〉
      • 3.8〈出蔣濟為東中郎將不聽請留詔〉
      • 3.9〈止臨菑侯植求祭先王詔〉
      • 3.10〈詔褒張既擊胡〉{延康元年}
      • 3.11〈制詔三公改元大赦〉{延康元年十一月辛未}
      • 3.12〈荅桓階等奏改服色詔〉{黃初元年}
      • 3.13〈定服色詔〉{黃初元年}
      • 3.14〈改雒為洛詔〉
      • 3.15〈詔征南將軍夏侯尚〉
      • 3.16〈春分拜日詔〉
      • 3.17〈以張登為大官令詔〉
      • 3.18〈下詔賜華歆衣〉{黃初元年}
      • 3.19〈賜桓階詔〉
      • 3.20〈荅邯鄲淳上受命述詔〉
      • 3.21〈復颍川一年田租詔〉{黃初二年正月壬午}
      • 3.22〈以孔羨為宗聖侯置吏修廟詔〉{黃初二年正月壬午}
      • 3.23〈為漢帝置守冢詔〉
      • 3.24〈日食勿劾太尉詔〉{黃初二年六月晦}
      • 3.25〈贈諡鄧哀侯詔〉
      • 3.26〈與于禁詔〉
      • 3.27〈平準詔〉
      • 3.28〈賜故太尉楊彪几杖詔〉{黃初二年十月己亥}
      • 3.29〈改封曹植為安鄉侯詔〉{黃初二年}
      • 3.30〈取士勿限年詔〉{黃初三年正月庚午}
      • 3.31〈詔荅吳王〉{黃初三年}
      • 3.32〈撫勞西域奉獻詔〉{黃初三年二月}
      • 3.33〈毀高陵祭殿詔〉{黃初三年}
      • 3.34〈禁婦人與政詔〉{黃初三年九月}
      • 3.35〈制傍枝入嗣大位不得加父母尊號詔〉
      • 3.36〈荅中山王獻黃龍頌詔〉{黃初三年}
      • 3.37〈詔責孫權〉{黃初三年}
      • 3.38〈伐吳詔〉{黃初三年十月}
      • 3.39〈禁復私讎詔〉
      • 3.40〈敕還師詔〉{黃初四年三月}
      • 3.41〈以蔣濟為東中郎將代領曹仁兵詔〉{黃初四年三月}
      • 3.42〈鵜鶘集靈芝池詔〉{黃初四年五月}
      • 3.43〈詔賜張既子翁歸爵〉{黃初四年}
      • 3.44〈止王朗讀位詔〉{黃初四年}
      • 3.45〈詔賜溫恢子生爵〉
    • 4〈曹丕集〉卷四
      • 4.1〈改封縣王詔〉{黃初五年}
      • 4.2〈車駕臨江還詔三公〉
      • 4.3〈議輕刑詔〉{黃初五年十月}
      • 4.4〈禁設非禮之祭詔〉{黃初五年十二月}
      • 4.5〈伐吳設鎮軍撫軍大將軍詔〉{黃初六年二月}
      • 4.6〈征吳臨行詔司馬懿〉
      • 4.7〈詔賜張遼李典子爵〉{黃初六年}
      • 4.8〈追贈杜畿詔〉{黃初六年}
      • 4.9〈贈夏侯尚詔〉{黃初六年}
      • 4.10〈還洛陽詔司馬懿〉
      • 4.11〈收鮑勛詔〉{黃初七年四月}
      • 4.12〈詔劉靖遷廬江太守〉
      • 4.13〈成皋令沐并收校事劉肇以狀聞有詔〉
      • 4.14〈詔報孫邕〉
      • 4.15〈賜薛悌等關內侯詔〉
      • 4.16〈械繫令狐浚詔〉
      • 4.17〈荅孟達薦王雄詔〉
      • 4.18〈詔群臣〉
      • 4.19〈敕豫州禁吏民往老子亭禱祝〉{黃初三年}
      • 4.20〈策諡龐德〉{延康元年}
      • 4.21〈策命孫權九錫文〉{黃初二年十一月}
      • 4.22〈冊孫權太子登為東中郎封侯文〉
      • 4.23〈除禁輕稅令〉{延康元年二月}
      • 4.24〈拜毛玠等子為郎中令〉{延康元年三月}
      • 4.25〈以鄭稱授太子經學令〉{延康元年五月}
      • 4.26〈問張既令〉{延康元年}
      • 4.27〈敕盡規諫令〉{延康元年七月庚辰}
      • 4.28〈孟達楊僕降附令〉{延康元年七月庚辰}
      • 4.29〈復譙祖稅令〉{延康元年七月甲午}
      • 4.30〈殯祭死亡士卒令〉{延康元年十(一)月癸卯
      • 4.31〈以李伏言禪代合符讖示外令〉
      • 4.32〈辭符讖令〉{延康元年十一月丙午}
      • 4.33〈辭許芝等條上讖緯令〉{延康元年十一月辛亥}
      • 4.34〈再讓符命令〉{延康元年十一月辛亥}
      • 4.35〈荅司馬懿等再陳符命令〉{延康元年十一月癸丑}
      • 4.36〈止群臣議禪代禮儀令〉
      • 4.37〈罷設受禪壇場令〉
      • 4.38〈既發璽書又下令〉
      • 4.39〈辭請禪令〉{延康元年十一月乙卯}
      • 4.40〈讓禪令〉
      • 4.41〈荅董巴等令〉
      • 4.42〈三讓璽綬令〉
      • 4.43〈讓禪舟〉
      • 4.44〈允受禪令〉
      • 4.45〈令〉
      • 4.46〈荅卞蘭教〉
    • 5《曹丕集》卷五
      • 5.1〈上書讀禪〉
      • 5.2〈上書再讓禪〉
      • 5.3〈上書三讓禪〉
      • 5.4〈有司劾田疇不受封宜免宮加刑議〉{建安十五年}
      • 5.5〈報傅崔琰〉
      • 5.6〈報吳主孫權〉{黃初三年正月癸亥}
      • 5.7〈又報吳主孫權〉{黃初三年九月}
      • 5.8〈手報司馬芝〉
      • 5.9〈報王朗〉{黃初初年}
      • 5.10〈繁欽書〉
      • 5.11〈荅楊修書〉
      • 5.12〈與鍾繇書〉
      • 5.13〈九日與鍾繇書〉
      • 5.14〈鑄五熟釜成與鍾繇書〉
      • 5.15〈又與鍾繇書〉
      • 5.16〈又報鍾繇書〉
      • 5.17〈借取廓落帶嘲劉楨書〉
      • 5.18〈與吳質書〉
      • 5.19〈又與吳質書〉
      • 5.20〈又與吳質書〉{延康元年}
      • 5.21〈荅曹洪書〉
      • 5.22〈與曹洪書〉
      • 5.23〈與王朗書〉{建安二十二年冬}
      • 5.24〈荅王朗書〉{晏安二十四年}
      • 5.25〈荅劉備書〉
      • 5.26〈與孟達書〉{延康元年}
      • 5.27〈與孫權喜〉
      • 5.28〈與諸將書〉
      • 5.29 〈與劉曄書〉
      • 5.30〈與朝臣書〉
      • 5.31〈送劍書〉
      • 5.32〈敘詩〉
      • 5.33〈敘繁欽〉
      • 5.34〈敘陳琳〉
      • 5.35〈誡子〉
      • 5.36〈周成漢昭論〉
      • 5.37〈太宗論〉
      • 5.38〈交友論〉
      • 5.39〈連珠〉
      • 5.40〈五熟釜銘〉
      • 5.41〈露陌刀銘〉
      • 5.42〈曹蒼舒誄〉
      • 5.43〈武帝哀策文〉
      • 5.44〈受禪告天文〉{延康元年十一月辛未}
      • 5.45〈失題〉
    • 6《曹丕集》卷六
      • 6.1〈典論〉
      • 6.1.1 篇名缺
      • 6.1.2〈姦讒〉
      • 6.1.3 篇名缺
      • 6.1.4 篇名缺
      • 6.1.5 篇名缺
      • 6.1.6 篇名缺
      • 6.1.7〈內誡〉
      • 6.1.8〈酒誨〉
      • 6.1.9〈論郤儉等事〉
      • 6.1.10〈自敘〉
      • 6.1.11〈太子〉
      • 6.1.12〈劍銘〉
      • 6.1.13〈論文〉
      • 6.1.14〈論太宗〉
      • 6.1.15〈論孝武〉
      • 6.1.16〈論周成漢昭〉
      • 6.1.17〈終制〉
      • 6.1.18〈諸物相似亂者〉
      • 6.1.19 以下篇名皆缺
    • 7《曹丕集》附錄
      • 7.1〈董逃行〉
      • 7.2〈折楊柳行〉
      • 7.3〈詩〉
      • 7.4〈詩〉
      • 7.5〈東閣詩〉
      • 7.6〈歌〉
      • 7.7〈拜日東郊詔〉
      • 7.8〈與張郃詔〉
      • 7.9〈褒田豫詔〉
      • 7.10〈與群臣又詔〉
  • 逐字索引
  • 附錄〈Appendix〉:全書用字頻數表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