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論文以「朱熹《易》學與理學的交涉」為探究視
角,著重去考察朱熹《易》學中「尊經」與「崇理」的
表現,探究朱熹欲回歸經典本義的尊經態度,與他以窮
理為旨趣、義理建構為核心關懷的崇理思維,如何在其
《易》學中產生交融,試圖由此具體而微地見出朱熹理
學與經學間的關聯,並更深入地了解朱熹《易》學的特
色及其在《易》學史上的定位。
論文中一方面對朱熹的義理《易》學與理學的「本體
論」、「心性論」、與「工夫論」的交涉進行全面的探
究,主要包括取義說與其理本論思維的關聯,以及朱熹透
過對《易》之太極與陰陽的論述,在理氣的離合、動靜、
強弱、孰為主宰等問題上所展現的主張,從中也更深入去
評定朱熹《易》學所形塑的本體論思想之精神特色;另一
方面,文中亦探究了「朱熹的象數《易》學與理本論思維
的交涉」,分析朱熹基於理本論思想的立場,在採用取象
說的方法上,與一般象數《易》學派的學者有何不同?而
他兼採取象說的做法是否亦回過頭來對其理學思想的精神
產生變化。
此外,筆者並由朱熹的《易》圖之學去探究相關的
「儒道交涉問題」,觀察一向重視儒、道思想之辨的朱
熹,在面對所看重的《易》圖被質疑為道教之學時,於
其中所呈現出的錯綜曲折的思路轉折。最後,文中也探
究了「朱熹《易》學的經典詮釋」,考察他在讓《易》
學如此廣泛而深入地參與理學的建構當中,所運用的詮
釋方法與訂定的詮釋規範。"
角,著重去考察朱熹《易》學中「尊經」與「崇理」的
表現,探究朱熹欲回歸經典本義的尊經態度,與他以窮
理為旨趣、義理建構為核心關懷的崇理思維,如何在其
《易》學中產生交融,試圖由此具體而微地見出朱熹理
學與經學間的關聯,並更深入地了解朱熹《易》學的特
色及其在《易》學史上的定位。
論文中一方面對朱熹的義理《易》學與理學的「本體
論」、「心性論」、與「工夫論」的交涉進行全面的探
究,主要包括取義說與其理本論思維的關聯,以及朱熹透
過對《易》之太極與陰陽的論述,在理氣的離合、動靜、
強弱、孰為主宰等問題上所展現的主張,從中也更深入去
評定朱熹《易》學所形塑的本體論思想之精神特色;另一
方面,文中亦探究了「朱熹的象數《易》學與理本論思維
的交涉」,分析朱熹基於理本論思想的立場,在採用取象
說的方法上,與一般象數《易》學派的學者有何不同?而
他兼採取象說的做法是否亦回過頭來對其理學思想的精神
產生變化。
此外,筆者並由朱熹的《易》圖之學去探究相關的
「儒道交涉問題」,觀察一向重視儒、道思想之辨的朱
熹,在面對所看重的《易》圖被質疑為道教之學時,於
其中所呈現出的錯綜曲折的思路轉折。最後,文中也探
究了「朱熹《易》學的經典詮釋」,考察他在讓《易》
學如此廣泛而深入地參與理學的建構當中,所運用的詮
釋方法與訂定的詮釋規範。"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研究旨趣
-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析論
-
一、朱熹的義理《易》學研究
-
二、朱熹的象數《易》學研究
-
三、朱熹《易》學的經典詮釋方法研究
-
四、朱熹《易》學中的儒道交涉問題研究
-
五、朱熹《易》學與其他《易》學家的比較研究
-
六、朱熹《易》學對域外學術的影響
-
七、朱熹《易》學中的醫、易會通問題
-
-
第三節 論文進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材料與論文架構說明
-
-
-
第二章 取義、取象說與理本論思維的關係
-
第一節 由取義說到理本論的完成
-
第二節 將占筮神秘意義融入取義說
-
第三節 兼採取象說的方法及其思想意義
-
第四節 理本論對取象說的統攝和限制
-
本章小結
-
-
第三章 《易》學的動靜觀與理學思想的交涉
-
第一節 動靜觀與理事、理氣關係的交涉
-
一、從「以靜制動」與「動靜理均」看理本論
-
二、理、氣的動靜問題
-
-
第二節 動靜觀與心、性、情的思辨
-
一、從「一動一靜」與「互藏其根」看未發、已發
-
二、心、性、情的動靜問題
-
三、〈坤〉〈復〉〈艮〉的動靜觀與儒、釋之辨
-
-
第三節 動靜觀與工夫論的建構
-
一、「主靜」與先涵養後察識
-
二、「一動一靜」與兩輪工夫交相為用
-
三、從「靜極而動」與「主靜」看下學與上達
-
-
本章小結
-
-
第四章 從理的探尋與儒道關係論《易》圖與蓍數變化
-
第一節 朱熹觀先天《易》圖以窮理
-
一、〈河圖〉、〈洛書〉中的數理
-
二、〈伏羲先天圖〉中的陰陽之理
-
-
第二節 朱熹對後天象數學的關懷
-
一、蓍數變化中的自然之理
-
二、〈卦變圖〉中自然齊整的理勢
-
-
第三節 朱熹《易》圖之學中的儒、道關係問題
-
一、《易》圖是否為道教之學
-
二、《易》圖是否非出於儒家聖人之手
-
三、《易》圖之學是否與《易》無關
-
-
本章小結
-
-
第五章 朱熹《易》學的經典詮釋
-
第一節 朱熹《易》詮釋的兩大綱領
-
一、尊經態度與占筮本義的掌握
-
二、理學立場對義理思想的闡發
-
三、朱熹對經學與理學的融通和分辨
-
-
第二節 尊經態度下的詮釋規範
-
一、雙向的觀《易》之法
-
二、由義理到情理的詮《易》標準
-
-
第三節 理學立場開展的詮釋主張
-
一、《易》與《四書》的跨經典詮釋
-
二、詮釋者的身心體認對理解經典的重要性
-
-
第四節 朱熹《易》詮釋的評價
-
一、對占筮《易》和義理《易》的融合與齟齬
-
二、標舉《易》本義的意義
-
-
本章小結
-
-
第六章 結論
-
第一節 論文內容的回顧與總結
-
第二節 未來的研究方向
-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94272/34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