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

出版日期
2016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23644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以人類學之眼、受苦共感之心,
走進底層工人的生命世界,記錄一段被遺忘的社會史。

「不讓妳傷心的人類學,就不值得從事。」——《傷心人類學》
「我也完全不知道在『那裡』該『如何讓自己像個人類學家』。」——《泰利的街角》

這是一本關於跨國供應鏈肆虐、新自由主義浪潮席捲、港口男人勞動風雲、茶店女性作伴文化、生命陷落及底層困境的「傷心民族誌」。書中的主角包括被國家拋棄的碼頭裝卸工人、入不敷出的貨櫃車司機、慘澹營生的攤車小販、飽經風霜的茶店阿姨仔,以及失語無能的失格父親。若要凝視這些如深淵般的生命圖像,得讓目光回望島嶼過往半世紀的「發展」軌跡。

1956年,美國Sea-Land運輸公司的Ideal X號貨輪載運貨櫃啟航,開啟了貨櫃海運時代。1972年,基隆港務局首次設置貨櫃碼頭與裝卸設施。1984年,基隆港躍升為世界第七大貨櫃港。1999年,基隆港棧埠作業民營化。2016年,基隆市歡慶建港130週年,該年為世界海運貨櫃發展60週年。在上述扼要片段的主流編年記事底下,有什麼重要的社會史細節遭到忽視?又有哪些人被抹除了真實活過的痕跡?這些正是《靜寂工人》試圖呈顯與回應的。

本書作者魏明毅帶著同理之心和人類學之眼,以身為度,與田野報導人同行在基隆港的東西碼頭岸上、同處在簡單陽春的候工室裡、同坐在密閉侷促的貨櫃車內,並隨著他們的腳步進出不同的食肆與茶店。側耳傾聽他們的娓娓敘說,且聽出他們沒能說出口的喑啞之聲。然後,以筆一字一句刻劃這些暫時隱沒容貌、以化名現身的人物,記下他們在碼頭內外的日日夜夜。

魏明毅筆下堅毅認命的清水嫂、自嘲無能的李松茂、沉默寡言的阿順、夜夜喝著酒水的李正德、渴望「說」與「被聽」的王家龍、善體人意的茶店經營者陳女士等人,所交織出的生命世界,曾經是那麼絢爛豐富,如今卻顯得黯淡無光。這些故事的主人翁面對際遇變遷和生命苦境,總是自嘆命運捉弄且歸咎自身無能,但魏明毅不懈地叩問社會性受苦的緣由,在她的抽絲剝繭、細細爬梳下,個中道理逐漸浮現檯面……。
  • 推薦序
    • 不再陌生之所(王品芳、王奕蘋、陳薇仲)
    • 聽見沉默之聲(吳易澄)
    • 基隆碼頭:情感與生命價值的國境邊區(趙彥寧)
  • 序章 從會談室掉進田野地
    • 成為人類學徒之前
    • 掉進陌生之所
    • 跑田野
    • 永遠的田野魂
  • 第一章 基隆港的碼頭邊上
    • 清水嫂
    • 李正德
  • 第二章 彼時,那海洋邊上的少年與壯丁
    • 碼頭上的苦力
    • 岸上的日與夜:等船
    • 橋式機底下的工人頭家
  • 第三章 茶店仔裡的阿姨仔
    • 鐵路街仔
    • 無以言說的渴望
    • 作為一個男人:gâu
  • 第四章 失格
    • 安靜的驅逐
    • 掛斷
    • 孤身工人
    • 失聲父親
  • 第五章 他們是我們
    • 第一回合:與新自由主義的接連
    • 「像個男人」與伴文化
    • 下一回合:掛斷,但新自由主義留了下來
    • 無以為(男)人與苦難的型態
    • 他們與我們
  • 後記 那城裡城外的清水嫂與李正德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