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1992年吉林大學博士論文】如何認識孔孟儒學,是先秦歷史文化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然而,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科學地認識孔孟儒學的基本含義、歷史影響及其現實價值的問題,至今仍未很好解決。本文以實事求是為原則,結合歷史實際,對孟子學說中諸如天命觀、人性論、仁政思想、社會分工理論、倫理思想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論觀點進行了深入系統的分析,大擔地提出了一些與多年以來流行的觀點不同的看法。力圖科學揭示孟子這些理論觀點的真實含義、歷史意義及其與人們現實生活的聯繫,從而說明孔孟儒學的一些認識所包含的普遍價值,揭示其之所以發生長期的歷史與現實影響的原因。
- 前言
- 第一章孟子所處的時代
-
第二章孟子的天命觀
-
一、孟子關於天的基本認識
-
二、孟子所言天命的含義
-
結語
-
-
第三章孟子的人性論
-
一、孟子人性論在認識論方面的意義
-
二、孟子人性論在政治理論方面的意義
-
結語
-
-
第四章孟子的辯證法思想
-
一、孟子對孔子時中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
二、孟子學說中包含的其它辯證法觀念
-
結語
-
-
第五章孟子的社會分工理論
-
一、論社會分工之不可廢
-
二、論許行社會主張的落後實質與認識根源
-
結語
-
-
第六章孟子的仁政學說
-
一、孟子所謂仁政的基本含義
-
二、孟子關於實行仁政的具體設想
-
三、孟子仁政學說的認識基礎
-
四、孟子仁政學說的理論意義
-
-
第七章孟子論王道與霸道
-
一、王道與霸道的含義
-
二、王道霸道與統一天下
-
三、從王霸之論看孟子的戰爭觀
-
-
第八章孟子的倫理學說
-
一、孟子關於道德哲學基本問題的認識
-
二、仁義禮智的道德原則
-
三、“五倫”說考議
-
四、孟子的道德修養方法論
-
五、孟子的理想人格
-
結語
-
-
第九章孟子的教育思想
-
一、關於教育的社會意義的認識
-
二、論教育原則和教學方法
-
-
第十章孟子與戰國其他學派的思想分歧
-
一、孟子與楊墨兩家的論戰
-
二、孟子對法家與兵家及縱橫家的批評
-
結語
-
-
結束語孟子的思想體系及其現實意義
-
一、孟子學說的體系
-
二、孟子學說的現實意義
-
- 主要參考文獻目錄
- 《孟子研究》提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