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懸崖上的花園:太平洋戰爭時期上海文學場域〈1942─1945〉

出版日期
201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037631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1942-1945年間的上海文壇,日本占領時期、汪精衛政府治下的「淪陷區」,一處懸崖上的花園。新世代文藝少女對文學祖師奶奶及其所屬時代的追索;自二戰後期之上海至戰後臺北,楊佳嫻探問張愛玲及其文學舞臺的學術研究之作。以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之「場域」、「資本」、「習癖」等概念,將此一時期的上海文學界視為一動態場域,展開整全且深刻的考察。
在讀者心目中擁有明星般地位、深刻浸染了臺灣戰後寫作者的張愛玲,幾乎已經成為舊上海的代名詞。但是,她成名的上海,是什麼時代的上海?她崛起的文壇,又是什麼樣的文壇?哪些作家和她一起活動?她那些膾炙人口的小說與散文,又是發表在什麼樣的文學雜誌上?張愛玲是1940年代太平洋戰爭時期上海文壇最重要的作家。當時上海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中,租界逐漸取消,受汪精衛政府管轄,而背後又存在著日本的力量。生死存亡之際,忠奸難辨之時,在時代的懸崖邊上,上海文人們做出了怎樣的選擇?在文學寫作與文壇活動上,是否也折射了他們困窘的狀態?而年輕的張愛玲,對此又有何回應?那些比她年長、成名更早的寫作者,或者與她同時期崛起的青年寫作者,情形又是如何?世代、性別、文類,是否都有影響?本書鎖定太平洋戰爭發動後,1942-1945年間的上海文壇,運用布迪厄(P. Bourdieu)的文化場域說(cultural field),針對當時當地發行的文學期刊,從中探索刊物風格走向與文人群體之活動情況,以及重要作家作品,進而勾勒文學場域的運作。
★☆★華文與臺灣文學研究領域備受矚目新生代學者,詩人楊佳嫻博士學位論文☆★☆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臺灣文學研究所梅家玲教授指導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第三節 研究範圍
    • 第四節 前人研究評述
      • 一、資料編纂、回憶錄及其他
      • 二、1949 年以前的論著
      • 三、1949 年以後的論著
    • 第五節 研究方法
      • 一、以文學期刊為核心
      • 二、以「文化場域」(cultural field)觀為思考基礎
    • 第六節 預期貢獻
      • 一、勾勒40 年代前半葉上海文學場域
      • 二、昭顯女作家在此一時空下的表現
      • 三、嘗試補充場域觀念在中國現代文學的應用
      • 四、闡明上海現代性如何傳播到戰後臺灣文壇
  • 第二章 日人占領下的上海文化環境
    • 第一節 日汪政府在占領區的文化統制方針
      • 一、新秩序
      • 二、報刊書籍出版之統制
      • 三、思想運動之倡發
      • 四、協力大東亞的文化團體與會議
    • 第二節 作家的出走與文學場域的分化
      • 一、作家出走及其影響
      • 二、文學場域的分化
    • 第三節 出版事業、言說環境與文人群體
      • 一、出版事業的變化
      • 二、言說環境的新狀態
      • 三、文人群體的形成
      • 四、美學位置的變化
      • 五、文學統制之成果
  • 第三章 改變位置──第二線作家與新作家
    • 第一節 亂世微言──《古今》與散文寫作
      • 一、戰爭裡的懷舊,淪落中的抒情
      • 二、舊人另起新爐灶:《古今》的作者組成及其特殊性
      • 三、魯迅或周作人?──三十年代散文的兩種路線
      • 四、另一種現實:周作人與《古今》的散文風格
    • 第二節 守住現代派的位置:路易士與《詩領土》
      • 一、火種從哪裡來?
      • 二、太平洋戰爭時期以前路易士的文學活動
      • 三、《詩領土》與日本占領下的上海文壇
      • 四、路易士詩作中的時空意識
    • 第三節 烽火裡的閨秀:青年女作家與通俗刊物
      • 一、女性新人之崛起
      • 二、「閨秀文學」之變化及特質
      • 三、「閨秀文學」及其反面
      • 四、「閨秀文學」與通俗刊物:以《萬象》為例
  • 第四章 戰爭下的女性寫作
    • 第一節 女性的戰爭處境
    • 第二節 女性主導的刊物(一):《女聲》
      • 一、《女聲》的特色
      • 二、關露作品及其文學觀、女性觀
      • 三、節約與增產:戰時統制下的家務
    • 第三節 女性主導的刊物(二):《天地》
      • 一、《天地》與《古今》
      • 二、《天地》與女性寫作
      • 三、《天地》談家庭問題:以「生育特輯」為例
    • 第四節 (不)出走:張愛玲、蘇青及其作品
      • 一、謀生也謀愛:女作家、女編輯
      • 二、務實的女性觀點
      • 三、戰爭裡的尋常與生死
    • 第五節 女性編輯、女作家與文學生態
  • 第五章 從戰時上海到戰後臺灣
    • 第一節 雙聲:胡蘭成與張愛玲
      • 一、文學場域內的胡蘭成
      • 二、太平洋戰爭時期胡蘭成散文的「張愛玲化」
      • 三、胡蘭成、張愛玲與臺灣女作家──以蕭麗紅為例
    • 第二節 傳遞「現代派」火種:紀弦
  • 第六章 結論∕餘論
    • 第一節 研究結果
      • 一、戰爭影響文學文化生態
      • 二、三種女性寫作力量
      • 三、散文清談風與新詩現代派的延續
      • 四、作家的自我宣傳與自我定位
      • 五、文人群體以期刊為核心
      • 六、戰時上海與戰後臺灣文壇的聯繫
    • 第二節 研究檢討與展望
      • 一、補充小報材料
      • 二、補充檔案材料
      • 三、與日本占領下的北京做比較
      • 四、理論的補充
      • 五、與傳統的對話
  • 參考書目
  • 論文附錄
    • 一、《古今》目錄
    • 二、《女聲》文藝欄目錄
    • 三、關露於《女聲》上發表作品之目錄
    • 四、《天地》所刊登女作家篇目
    • 五、《詩領土》目錄
    • 六、太平洋戰爭時期路易士刊登於《詩領土》以外作品簡目
    • 七、青年女作家於《紫羅蘭》、《萬象》、《大眾》、《家庭》發表目錄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