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青天無處不同霞:明末清初三教會通管窺〈增訂版〉

出版日期
2016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50156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從三大主題──統攝哲學的可能、三教思維方式的交鋒、教法的特殊形態──切入,並以莊子思想為關注點展開三教會通的論述與發展。
宋代以後的中國思想史,三教關係為極大極難的課題。難處在於:首要需能總持各學派之義理與精神,還需有廣闊的理論背景,又要具體了解相應的歷史、社會脈絡,尚需擺脫固有的知見框架與立場,盡可能持平地看待彼此之間的挪借、錯位、轉化、融攝等關係,從而抉發對應於今日仍然深具啟發的論學宗旨與工夫。
儘管日本、歐美對於三教交涉關注既久,研究深廣,但本書取題新穎,問題意識明確,復能諦視問題淵源所自,並藉作者擅長之文本義理分析,與堅密論證,拓前人未至之新境。全書分為九章,主題包括道盛與弘智的統攝哲學、過與無明、藥病論述與教法型態、天均與易莊會通、公安袁氏解莊、佛教孝道觀、臨濟禪僧周理釋夢理論……等,對晚明思想史研究具有高度的學術價值。
  • 增訂版序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前言:何時明末?何以清初?何謂三教?何用會通?
    • 第二節 明末清初思潮的線索與特徵
    • 第三節 三教會通諸議題及本書趣向
    • 第四節 本書主題與結構
    • 第五節 三教會通前之預備
  • 第二章 統攝之學如何可能—以覺浪道盛與方以智「火.爐.土.均」取象為例
    • 第一節 道盛師生的課題:坐集折中千古之智
    • 第二節 道盛:大冶紅爐禪
    • 第三節 道盛之火與方以智之土
    • 第四節 方以智:「均」作為統攝哲學之意涵
    • 第五節 小結
  • 第三章 儒學對佛學無明問題的回應—聶豹、劉宗周、王夫之、李顒等論「過」與改悔
    • 第一節 前言:從蕺山評功過格談起
    • 第二節 「過、惡」的現象學式考察
    • 第三節 儒學對無明的發現與理解
    • 第四節 由過、惡與無明中解脫之工夫
    • 第五節 「過」與「無明」設詞之異
  • 第四章 渾天、天均與《易》《莊》會通—王夫之《莊子解》發微
    • 第一節 前言:洞悉思想體系的核心
    • 第二節 《莊子解》成書背景、凡例與特色
    • 第三節 「渾天—天均」之系統
    • 第四節 《莊子解》與儒道同異之辨
    • 第五節 檢討與發微
  • 第五章 儒學論圓徹教法之型態—王夫之與方以智之「應病予藥」喻/辯
    • 第一節 前言:「應病予藥」喻之提出、承受與反駁
    • 第二節 方以智論「應病予藥」之弘規
    • 第三節 王夫之駁「應病予藥」說
    • 第四節 二人型態之異同
  • 第六章 晚明佛教之儒學融攝—論《梵網經》註釋中的「孝道觀」
    • 第一節 前言:孝的文化史意義及儒佛衝突
    • 第二節 袾宏論孝—至德要道與涉妄非真
    • 第三節 寂光的律學中興
    • 第四節 智旭的願心與儒佛會通
    • 第五節 弘贊—性本孝慈
    • 第六節 澹歸—孔釋同心與立身行道之大
    • 第七節 出世孝之勝義
  • 第七章 貝葉前茅與三教會通—公安袁氏的莊子學
    • 第一節 前言:另類莊子注
    • 第二節 佛學為宗之交會
    • 第三節 儒學義理之並擷
    • 第四節 三教會通之綜合
    • 第五節 公安袁氏之立義與限制
  • 第八章 夢即佛法—徹庸周理《雲山夢語摘要》研究
    • 第一節 徹庸周理與《曹溪一滴》—生平與成書形式考察
    • 第二節 夢的解析與觀法綜論
    • 第三節 三教論夢或夢境之異
    • 第四節 小結
  • 第九章 結論
    • 第一節 串講
    • 第二節 疏異
    • 第三節 綜攝
    • 第四節 期會
  • 參考書目
  • 索  引
  • 後  記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