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浮世中修心,王陽明的知行哲學:將心學哲理融入當代思維,從根本上改善行動力與決策力
你若光明,萬物生!心學與日常相結合擺脫外求、專注修心、放下偏見、回歸本心以王陽明心學為本,教人如何在浮世中保持自我 【心即理】一切力量來自內心王陽明提出「心即理」,認為心是萬物的主宰,人心即是道德與智慧的泉源,無需外求。當人能夠靜下心來認知世界,所有的問題其實可以從自身的心靈中找到答案。正如王陽明所說,「心外無物」,即萬事萬物的理都存在於心中。這一觀點使人們更注重心靈的培養,將精力從外物的追求轉向內在的覺醒,並相信內心自帶的光明與智慧。 【知行合一】將所悟所學化為具體行動心學的核心之一在於「知行合一」,即將認知與實踐結合起來。王陽明認為知與行不可分離,真正的「知」必須在行動中實現。書中以大量事例闡述了這一理念的深意:只有行動才可以讓我們真正掌握知識,光有理論而缺乏實踐只是空談。因此,心學並非紙上談兵的哲學,而是生活中的實踐指南,提醒人們將所悟所學化為具體行動,才能達到身心統一,成就理想人生。 【致良知】打破世俗偏見在王陽明的學說中,「致良知」是極為重要的一環,代表心靈最高的智慧覺悟。王陽明認為每個人內心都擁有「良知」,這是道德的本源,是天理的具體展現。透過致良知,人們能夠辨別是非,對萬事萬物做出準確的判斷,並進而超越個人私利。書中強調,「致良知」並非外求的智慧,而是打破世俗偏見,回歸本真,聆聽內心最真實的聲音,以此指引人們行事,達到身心安定的境界。 ▎在逆境中修練強大內心王陽明一生飽經挫折,曾在逆境中頓悟心學哲理,透過內心的力量找到生活的方向。人生中無法避免困難和挫折,但強大內心能使人從容應對。正如王陽明在困境中所示範的,逆境是修心之良機,只要心靈不被挫敗,困難最終都將成為成長的階梯。 ▎點亮內心之燈,迎接幸福生活內心的強大不僅讓人更有智慧地應對生活挑戰,也讓人感受到內在的幸福。當內心變得充實、穩定,人便不再被外界的名利浮華所擾,而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寧靜與美好。這份內心的光明,不僅照亮自己,也會溫暖身邊的人,使整個人生都豐盈而幸福。 本書特色:本書以王陽明心學為主軸,探討人心的強大力量,提出「知行合一」、「心即理」等核心理念,強調人須自我提升心境,致力於修得清明強大的內心。書中以王陽明的生平與理念為例,激勵讀者透過內心的自我照亮來達到內外平衡,無懼外界影響,收獲內在的幸福與智慧。全書兼顧哲理與實踐,讓讀者在浮躁的社會中找到力量和方向。
- 前言
-
第一章 一切力量從「心」開始
-
心之所想,力之所及
-
欲成大事先立志
-
保持童心,做真實的自己
-
順應性情生活,找準自己的位置
-
相信自己最優秀
-
求人不如求己
-
挖掘內心的巨大潛能
-
敢為天下先
-
-
第二章 在逆境中修練強大內心
-
正確對待不如意之事
-
坦然地面對失敗
-
用心感受生活中的苦與樂
-
在苦難中磨練自己
-
做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
消除恐懼的良藥是自信
-
將自己雕琢成一塊璞玉
-
寂寞是一種清福
-
-
第三章 大格局者,胸懷坦蕩能容物
-
無論他人譽與謗,只管做好自己
-
做到中正平和,關鍵在於慎獨
-
只要肯「下學」,自然能夠成功
-
狂者胸次:不被瑣事所擾
-
恕人之過,釋人之嫌
-
大肚能容,寬大為懷
-
將誹謗和侮辱當作進取的動力
-
用寬容的安撫感化惡人
-
-
第四章 做「知行合一」之人
-
真正的學問是學以致用
-
知行合一:知和行是一件事
-
改掉淺嘗輒止的毛病
-
少空談,多實踐
-
抓住關鍵問題,對症下藥
-
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
另闢蹊徑,巧幹要比苦幹強
-
-
第五章 修練一顆「不動心」
-
心無外物,超然灑脫
-
過分執著於靜,易空虛寂寞
-
修心,在萬事萬物上下功夫
-
修練不動心的境界
-
重視內心的修行,鍛造強大的氣勢
-
身處惡境,更要持重守靜
-
保持本色,以真示人
-
在寧靜中感悟奔騰
-
-
第六章 自省是認識自己的最佳方法
-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
正視自己的錯誤,不要文過飾非
-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
克服傲慢自大的毛病
-
同樣的錯誤不犯兩次
-
善於反省,揚長避短
-
別過分執迷於細節問題
-
-
第七章 做學問必須從內心下功夫
-
博學是成功的基礎
-
循序漸進,才能有長進
-
學無止境,永無巔峰
-
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
-
打破文字的局限,追求真正的事實
-
知識不等於智慧
-
德比才更重要
-
追求完美是一種偏執
-
-
第八章 做真誠人,行仁愛事
-
誠信是立身之本
-
心誠則靈,懷有一顆真誠心
-
不做作,待人待己皆真誠
-
誠意的最高境界是至善
-
將心比心,推己及人
-
少一些批評,多一些讚美
-
養一身浩然正氣
-
-
第九章 用「心」體會人生之美
-
自然是生命的方式
-
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美
-
擺脫羈絆,培養空靈的心
-
隨心而動,隨性生活
-
身體忙,心悠閒
-
樂觀的心態有利於身體健康
-
書法之中悟心法
-
用中正平和的心態品味音樂之美
-
-
第十章 從容淡定過一生
-
前半生不要怕,後半生不要悔
-
沉浮動靜皆人生
-
短暫的生命,長久的快樂
-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對生命的執著
-
生命不在於長短,在於活得有意義
-
須從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辯濁清
-
絢爛過後歸於平淡
-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