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蔡元培先生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 梅貽琦先生則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在知識商品化、教育市場化以及高教過度擴張的巨浪之下, 本書正是對大學精神原鄉的回歸與探求。
進入21世紀之後,大學對人類文明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但是,大學也面對兩項嚴峻的挑戰:一是通訊科技與全球化趨勢的迅猛發展,使各國的大學教育趨同潮流加速發展,二是世界各國大學教育市場化與知識商品化的潮流,更為加速發展。
現代大學應如何因應21世紀的新挑戰呢?本書作者將多年來開授同一名稱之通識課程的授課稿本,撰寫成冊,全書共十四講,分為「導論」、「傳統與現代」、「實踐」、「展望」等四篇,以臺灣高等教育之現狀作為焦點,探索大學之理念及其實踐。本書並展望21世紀大學教育之願景,指出「世界的轉化」源自於「自我的轉化」。作者希望藉由重訪大學之理念,引發讀者思考因應挑戰之對策。
進入21世紀之後,大學對人類文明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但是,大學也面對兩項嚴峻的挑戰:一是通訊科技與全球化趨勢的迅猛發展,使各國的大學教育趨同潮流加速發展,二是世界各國大學教育市場化與知識商品化的潮流,更為加速發展。
現代大學應如何因應21世紀的新挑戰呢?本書作者將多年來開授同一名稱之通識課程的授課稿本,撰寫成冊,全書共十四講,分為「導論」、「傳統與現代」、「實踐」、「展望」等四篇,以臺灣高等教育之現狀作為焦點,探索大學之理念及其實踐。本書並展望21世紀大學教育之願景,指出「世界的轉化」源自於「自我的轉化」。作者希望藉由重訪大學之理念,引發讀者思考因應挑戰之對策。
- 自序
-
【導論篇】
-
第一講 導論:大學之理念與實踐
-
提要
-
一、引言
-
二、導論:「大學之理念」探討
-
三、大學之「理念」與「實踐」的辯證
-
四、大學理念與實踐發展之歷史脈絡
-
五、結語
-
附錄
-
-
第二講 21 世紀大學教育的新挑戰與臺大精神
-
提要
-
一、引言
-
二、21 世紀是全球化的時代
-
三、21 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新時代
-
四、21 世紀是亞洲崛起的時代
-
五、臺灣歷史激流中的臺大
-
六、臺大歷史的主旋律:教育主體性的追求
-
七、結論
-
附錄
-
-
-
【傳統與現代篇】
-
第三講 傳統書院的「全人教育」與現代大學的建立
-
提要
-
一、引言
-
二、傳統書院教育的起源與發展
-
三、書院教育的特色與核心價值
-
四、傳統中國官學教育的發展及其特質
-
五、海峽兩岸現代大學的建立
-
六、結論
-
附錄
-
-
第四講 大學的發展軌跡、方向及其問題:歐美與臺灣
-
提要
-
一、引言
-
二、西方近代文明的「理性化」過程:韋伯學說簡介
-
三、從「神聖」走向「世俗」:西方大學發展的軌跡與方向
-
四、19 世紀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研究型大學的興起
-
五、戰後的世局與大學的變化
-
六、戰後臺灣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方向
-
七、結論
-
附錄
-
-
第五講 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一)
-
提要
-
一、引言
-
二、大學創造及傳播知識的動力:類型與本質
-
三、大學的知識社群特性
-
四、結論
-
附錄
-
-
第六講 大學作為知識社群(二)
-
提要
-
一、引言
-
二、大學知識社群中的師生關係
-
三、大學社群中知識的傳遞:通識教育與教科書之政治問題
-
四、大學師生的社會角色
-
五、結論
-
附錄
-
-
-
【實踐篇】
-
第七講 大學作為政治組織
-
提要
-
一、引言
-
二、大學行政體系的建立及其理論基礎
-
三、大學行政組織之運作及其問題
-
四、大學行政組織的本質及其分析
-
五、結論
-
附錄
-
-
第八講 大學作為經濟組織
-
提要
-
一、引言
-
二、大學作為經濟組織之特質
-
三、大學經濟資源之獲得
-
四、大學經濟資源的分配
-
五、結論
-
附錄
-
-
第九講 大學與政治領域之關係
-
提 要
-
一、引言
-
二、大學與政治領域之關係及其本質
-
三、「國家」介入大學事務的理論基礎
-
四、「國家」介入大學教育之管道、程度及其問題
-
五、結論
-
附錄
-
-
第十講 大學與經濟領域之關係
-
提要
-
一、引言
-
二、大學與產業界緊密關係之必然性
-
三、大學與產業界關係之性質
-
四、不穩定關係下之問題及其對治之道
-
五、結論
-
附錄
-
-
-
【展望篇】
-
第十一講 21 世紀亞洲的大學理念與大學教育:全球化時代的觀點
-
提要
-
一、引言
-
二、全球化時代亞洲高等教育的新挑戰(一):霸權國家的文化成為普世價值
-
三、亞洲地區的大學因應文化霸權挑戰的對策
-
四、全球化時代亞洲高等教育的新挑戰(二):教育主體性的失落
-
五、亞洲地區的大學重建教育主體性的策略
-
六、結論
-
附錄
-
-
第十二講 21 世紀大學通識教育的新方向:生命教育的融入
-
提要
-
一、引言
-
二、當前大學通識教育的挑戰
-
三、通識教育與生命教育:內容、本質及其目的
-
四、生命教育與通識教育融合的方法
-
五、教師自我轉化的具體方法
-
六、結語:通識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的效果
-
附錄
-
-
第十三講 21 世紀通識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的新取向
-
提要
-
一、引言
-
二、21 世紀的新趨勢與新挑戰
-
三、21 世紀大學通識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的新方向:理論基礎與學習方法
-
四、結論
-
附錄
-
-
第十四講 結論:21 世紀大學生如何「改變世界」
-
提要
-
一、引言
-
二、21 世紀的新挑戰
-
三、因應21 世紀新挑戰的方法:自我的轉化
-
四、為什麼「自我的轉化」可以啟動「世界的轉化」?
-
五、結論
-
附錄
-
-
- 附錄一 「一流大學」的指標與內涵
- 附錄二 臺大通識核心課程領域的改革、挑戰及其展望
- 附錄三 醫學教育需要何種人文精神?
- 引用書目
- 人名索引
- 名詞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6327/NTUPRS-9789863501183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