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西漢學術界殿軍主帥――揚雄,學術跨度之大,超出同時學者甚多,本書以視域比照之法,為其思想找出最具詮釋力的視點,進而切入並理解西漢學術範式的形構。
揚雄思想範疇跨度甚大,可探索的領域極多。而揚雄在學問上多方面的成就,亦普遍受到學界的認同。不過,揚雄在學界最為人注目的,是他乃中國學術史上,最富爭議的思想家之一。不惟古代學者有取捨相反的觀點,即近賢研究揚雄的論著近三百種,學界對揚雄思想詮釋的對立評價,不但沒有愈益收窄,反而有論辯更趨激烈的傾向。
本書主要透過揚雄的學問發展歷程,以概括其核心思想,並拓清學界的相關爭議。當然,更為核心的關注,是揚雄在不同範疇中,面對學術範式衝突時,如何折中與重整。本書以較全面的視角察照西漢末年,思想界內不同範域的真實境況與困難所在。對吾人進一步理解西漢學術範式的形構,當有更為深刻的切入點。
揚雄思想範疇跨度甚大,可探索的領域極多。而揚雄在學問上多方面的成就,亦普遍受到學界的認同。不過,揚雄在學界最為人注目的,是他乃中國學術史上,最富爭議的思想家之一。不惟古代學者有取捨相反的觀點,即近賢研究揚雄的論著近三百種,學界對揚雄思想詮釋的對立評價,不但沒有愈益收窄,反而有論辯更趨激烈的傾向。
本書主要透過揚雄的學問發展歷程,以概括其核心思想,並拓清學界的相關爭議。當然,更為核心的關注,是揚雄在不同範疇中,面對學術範式衝突時,如何折中與重整。本書以較全面的視角察照西漢末年,思想界內不同範域的真實境況與困難所在。對吾人進一步理解西漢學術範式的形構,當有更為深刻的切入點。
-
引 論
-
第一章 問題發端及方法論反省
-
一、揚雄在西漢思想史的重要性
-
二、取捨相反的學術評價
-
三、文本選取與人文視角/視障
-
四、比對研究法的進路
-
五、反省研究法的作用
-
六、人文價值與知識取向的詮釋限度
-
七、範式衝突內的學術道路
-
八、結語
-
-
-
本 論
-
第二章 揚雄初仕與為郎考
-
一、揚雄生平之考訂
-
二、〈答劉歆書〉的寫作時年
-
三、從〈答劉歆書〉看揚雄的至京與初仕
-
四、揚雄初仕之政治主張與為郎經過
-
五、結語
-
-
第三章 揚雄的美學思想──揚雄對西漢儒家審美觀的反省
-
一、揚雄美學之爭議
-
二、先秦與兩漢藝術觀點的殊異
-
三、個體感受與美感經驗
-
四、美學的功能與本質之辨
-
五、恰如其分的表現與情趣:文與質
-
六、結語
-
-
第四章 《太玄》的思考及其思想架構
-
一、《太玄》之探究
-
二、「玄」的內涵與作用
-
三、自陰陽而三儀
-
四、《太玄》與曆法
-
五、五行與音律
-
六、結語
-
-
第五章 《太玄》與《易》的「殊塗同歸」關係
-
一、《太玄》與《易》
-
二、「擬易」說
-
三、「擬易」說的困難
-
四、「準易」說
-
五、孔子主導的《易》學範式轉移
-
六、西漢《易》學的「殊塗」與「同歸」問題
-
七、《太玄》與《易》「殊塗同歸」關係
-
八、結語
-
-
第六章 《太玄》儒、道思想歸趨辨
-
一、儒、道主從的爭論
-
二、《太玄》討論的文本選擇
-
三、評騭《太玄》思想主從的原則
-
四、作者自行定斷的準則:「仁義」
-
五、從「玄」看《太玄》儒、道思想分野
-
六、儒、道思想的「陰陽」觀與《太玄》
-
七、從文、質觀看儒、道思想的別異
-
八、結語
-
-
第七章 類我與自主的調和問題──揚雄教育思想研探
-
一、揚雄與「類我」
-
二、今學的類我教育觀
-
三、古學的類我教育觀
-
四、類我與自主的調和
-
五、結語
-
-
-
結 論
-
第八章 是摹擬還是創新?──範式衝突內的揚雄
-
一、揚雄的批評哲學
-
二、摹擬與批判的第一聲──屈賦創作
-
三、揚雄賦作的摹擬與批判
-
四、揚雄《太玄》對《易》是摹擬?是改造?
-
五、摹擬的極峰──「類我」教育範式
-
六、揚雄何以在範式衝突漩渦中要作摹擬?
-
-
- 引用書目
- 人名列表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6327/NTUPRS-9789863500858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