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兩場帶領台灣人看見民主的運動
兩個學運世代的映照、合作與反思
《學運世代》全新增訂版
完整收錄 太陽花學運領袖 陳為廷 專訪文章
特別收錄 野百合學運領袖 范雲 以及林佳龍、羅文嘉、陳信行、段宜康、顧玉玲等十三篇文章
「學運世代」不需要定調,而是一種異質多元的精神內涵。
相隔二十四年,1990年與2014年的兩次大規模學運後,
兩個世代各自承受成長歷程中的焦慮,也努力尋求生命的出口,
如今,他們正從不同角落用力發聲,形成一片「眾聲喧嘩」……
這是一本關於台灣學運世代的「生命史」,不是學運理論或學運史;這是一本關於學運世代這群「人」畢業後生命歷程的書,不只是回顧八○年代到野百合學運歷史脈絡與定位,全新增訂的《學運世代:從野百合到太陽花》更加入太陽花世代的人物訪談。從野百合到太陽花,不論他們是映照、銜接、輪替或合作,他們已經為台灣社會散發出益加灼熱的光芒。
這是一本關於兩個學運世代嘈雜喧嘩、活力奔放、成長轉變、多元異質、苦悶焦慮、生命情懷的書。每個世代都有屬於自己的精神象徵,當年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豎立的「野百合」雕塑,至今仍是台灣社會對野百合學運的認知圖騰。而二十四年後,遍地綻放的「太陽花」則開出截然不同的成果與感動。野百合世代如何看待過去二十四年的生命歷程?又如何看待太陽花世代的崛起?且讓我們從「人」的角度切入,或許更能了解兩個學運世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本書除了重新增訂探討八○年代到野百合學運的重要著作《學運世代──眾聲喧嘩的十年》外,更增加三一八學運爆發以來,作者對於前後學運世代彼此合作的觀察。除此之外,本書還新增太陽花學運領袖陳為廷的獨家專訪文章,野百合學運領袖范雲以及林佳龍、羅文嘉、陳信行、段宜康、顧玉玲等人共十三篇文章,為台灣八○年代至今的學運世代留下精彩見證與紀錄。
兩個學運世代的映照、合作與反思
《學運世代》全新增訂版
完整收錄 太陽花學運領袖 陳為廷 專訪文章
特別收錄 野百合學運領袖 范雲 以及林佳龍、羅文嘉、陳信行、段宜康、顧玉玲等十三篇文章
「學運世代」不需要定調,而是一種異質多元的精神內涵。
相隔二十四年,1990年與2014年的兩次大規模學運後,
兩個世代各自承受成長歷程中的焦慮,也努力尋求生命的出口,
如今,他們正從不同角落用力發聲,形成一片「眾聲喧嘩」……
這是一本關於台灣學運世代的「生命史」,不是學運理論或學運史;這是一本關於學運世代這群「人」畢業後生命歷程的書,不只是回顧八○年代到野百合學運歷史脈絡與定位,全新增訂的《學運世代:從野百合到太陽花》更加入太陽花世代的人物訪談。從野百合到太陽花,不論他們是映照、銜接、輪替或合作,他們已經為台灣社會散發出益加灼熱的光芒。
這是一本關於兩個學運世代嘈雜喧嘩、活力奔放、成長轉變、多元異質、苦悶焦慮、生命情懷的書。每個世代都有屬於自己的精神象徵,當年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豎立的「野百合」雕塑,至今仍是台灣社會對野百合學運的認知圖騰。而二十四年後,遍地綻放的「太陽花」則開出截然不同的成果與感動。野百合世代如何看待過去二十四年的生命歷程?又如何看待太陽花世代的崛起?且讓我們從「人」的角度切入,或許更能了解兩個學運世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本書除了重新增訂探討八○年代到野百合學運的重要著作《學運世代──眾聲喧嘩的十年》外,更增加三一八學運爆發以來,作者對於前後學運世代彼此合作的觀察。除此之外,本書還新增太陽花學運領袖陳為廷的獨家專訪文章,野百合學運領袖范雲以及林佳龍、羅文嘉、陳信行、段宜康、顧玉玲等人共十三篇文章,為台灣八○年代至今的學運世代留下精彩見證與紀錄。
- 二○一四年.新版自序 我們跑贏自己了嗎?
- 二○○一年.舊版自序 看見別人,也看見自己
-
序篇 從野百合到太陽花
-
野百合到太陽花的世代合作 / 何榮幸
-
花開的時候 / 范雲
-
「預演式的政治」—看24年前後的學生抗議 / 陳信行
-
學習當家做主是一輩子的事 / 駱明永
-
專訪陳為廷:野百合的啟蒙影響,太陽花的檢討反思
-
-
第一篇 野百合學運世代的眾聲喧嘩
-
第一章 學運世代這種人
-
第二章 看見學運世代
-
第三章 惡魔黨被打倒了,然後呢?
-
第四章 學運世代的腳印
-
第五章 下一回風起雲湧
-
結語 和自己賽跑—學運世代的下一個十年
-
-
第二篇 野百合看太陽花:太陽花崛起與二十四年來的見與思
-
林佳龍:不斷「開路」,活出自我
-
段宜康: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我的心情—「讓路」
-
顧玉玲:不清算歷史,還是會重覆犯錯
-
李文忠:沒有能力打破遊戲規則,只好繼續跑攤
-
羅文嘉:回首
-
鄭文燦:真誠的力量,推動歷史的進步
-
周奕成:關於學運世代的筆記
-
陳裕鑫:不斷被喚醒,又不斷陷入沉睡的小巨人
-
-
第三篇 野百合世代的第一個十年與近況
-
檔案一 林佳龍― 我給自己兩年時間來了解國家運作
-
檔案二 馬永成― 現在沒有「政治正確」的問題了
-
檔案三 郭文彬― 不要老記得做過什麼,革命是論件計酬的
-
檔案四 曾昭明― 外界過度誇大我們的決策權力
-
檔案五 周奕成― 我除了造反、選舉,其他什麼都不會
-
檔案六 顏萬進― 我的人生哲學是「隨波逐流」
-
檔案七 鍾佳濱― 我是在選垃圾袋,不是在選國代
-
檔案八 田欣― 台灣四百年移民史,有誰不是外來移民?
-
檔案九 陳俊麟― 我們把自己捧得太高,把過去講得太低
-
檔案十 羅正方― 我們這一代還沒有獨立人格
-
檔案十一 林正修― 馬英九找我當民政局長,其實蠻凶險的
-
檔案十二 許傳盛― 九二一時,我是社會局長也是受災戶
-
檔案十三 丁勇言― 我已經不會想當馬克思或列寧了
-
檔案十四 周克任― 我曾在崩潰的邊緣中尋找自我
-
檔案十五 翁章梁― 老闆的政治命運和幕僚息息相關
-
檔案十六 李文忠― 如果只要討好支持者,我何必從政?
-
檔案十七 賴勁麟― 我被安排在第四批準備被關名單
-
檔案十八 王雪峰― 感謝學運成就我的姻緣
-
檔案十九 郭正亮― 我在追求對這個社會的影響力
-
檔案二十 羅文嘉― 我不會再自我膨脹,搞得傷痕累累
-
檔案二十一 沈發惠― 這個社會已經不知道要怎麼改變了
-
檔案二十二 李建昌― 人頭黨員每個人都有,但不能用金錢選舉
-
檔案二十三 段宜康― 你會發現自己喪失的東西愈來愈多
-
檔案二十四 鄭文燦― 學運世代以前像鬥魚、現在像鱒魚
-
檔案二十五 劉坤鱧― 我在北大的同學都是中共中上層官員
-
檔案二十六 王時思― 我想走出一條專業社運的路
-
檔案二十七 邱毓斌― 工人應該組黨,起碼組一個左一點的政黨
-
檔案二十八 顧玉玲― 如果沒辦法自我改造,還談什麼改變社會?
-
檔案二十九 陳尚志― 有些朋友想法沒進步,連笑話都一樣
-
檔案三十 台邦.撒沙勒― 我有很長一段時間必須和「原奸」對抗
-
檔案三十一 范雲― 我回家就像在做族群田野觀察
-
檔案三十二 林國明― 我們一直在找學術與政治間的平衡點
-
檔案三十三 陳志柔― 我不會放棄中國研究這個領域
-
檔案三十四 徐永明― 單靠熱情燃燒,不夠照亮前方
-
檔案三十五 孫瑞穗― 我們這一代女人比男人更堅強快樂
-
檔案三十六 施威全― 罵他們「統派」是侮辱了中國人民
-
檔案三十七 陳正然― 網路沒辦法改變真實世界的不公平
-
檔案三十八 方凱亮― 每個人都該問自己,到底想過什麼生活?
-
檔案三十九 劉一德― 跟周伯倫去酒家,才覺得百無一用是書生
-
檔案四十 陳裕鑫― 寫了上千萬字,到底改變過什麼?
-
檔案四十一 周家齊― 我以前兇的不得了,缺乏應有的厚道
-
檔案四十二 陳豐偉― 現在校園反而更加保守退化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