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從「脫儒」到「脫亞」:日本近世以來「去中心化」之思想過程

出版日期
2009/11/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020247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朱子學在近世日本,經歷過受容、懷疑、批判和否定的激盪史。由其被利用、排擠和摒棄之角色變換的軌跡中,呈顯了江戶學界的「道統」自立願望和「去中心化」的焦慮。由於脫「朱子學」意義上的「脫儒」,與「脫中心化」互為表裏,因此,這一看似思想史問題的背後,實蘊藏著極其複雜的社會歷史背景和區域關係糾葛。由「明清鼎革」所帶來的「華夷變態」說,激化了禮教「華夷秩序」在東亞地區的震盪程度,不但顛覆了長久以來的「中心-邊緣」體系,也便利了日本「實務主義」與「民族主義」的登場及達成了「去中心化」之「中心化」的夙願。當代表新知識體系的「洋學」與「國際公法」構成了新的權威依據時,在脫離「儒教」則必脫「支韓」,脫離「支韓」則必須「脫亞」的邏輯下,明治政府乃通過對中國的軍事行動而逐步展開其「脫亞」的歷程。
  • 自 序
  • 序 章 近代以來日本學界朱子學解讀的文脈
    • 第一節 井上哲次郎對江戶朱子學的解讀
    • 第二節 津田左右吉對江戶朱子學的解讀
    • 第三節 丸山真男對江戶朱子學的解讀
    • 第四節 黑住真對江戶朱子學的解讀
  • 第一章「道統」意識的萌生與日本朱子學派的表裏價值
    • 第一節 「京師朱子學派」的朱子學對待
    • 第二節 崎門朱子學派對「神道」主體性的開發衝動
    • 第三節 「神道」哲學「正統」的由來與「華夷」理念之顛覆
    • 第四節 「神道」史學「正統」的由來及其影響
  • 第二章「古學派」與「國學派」對朱子學的連續性排拒
    • 第一節 山鹿素行的「嚆矢」作用
    • 第二節 伊藤仁齋對宋儒「道德金律」的質疑
    • 第三節 「徂徠學派」對朱子學的解構
    • 第四節 本居宣長「國學神道」論的登場
  • 第三章日本近代知識體系的更新與朱子學解說
    • 第一節 知識體系的更新及其作用
    • 第二節 變與不變的隱曲
    • 第三節 難以突破的悖論圈
  • 第四章「華夷」理念的非對稱變化與晚明之對日「乞師」
    • 第一節 傳統的「華夷秩序」與清帝國「華夷」理念的轉變
    • 第二節 晚明「乞師」對「華夷」事態的誇張性傳遞與後果
    • 第三節 「乞師」者負面行為對華人尊嚴的損傷
    • 第四節 「乞師」話題下的相互利用
    • 第五節 日式「華夷秩序」的擴大與推進
  • 第五章朱舜水在日活動再思索
    • 第一節 朱舜水的「仇夷」情結與日本「變夷為華」輿論
    • 第二節 理學辯難與朱舜水「實理實學」的淵源
    • 第三節 朱舜水對釋、道的排斥與日本的「古學派」
    • 第四節 朱舜水與《大日本史》的修撰理念
    • 第五節 朱舜水在日期間的幾個疑點
  • 第六章兩種「實學」的相遇與幕末明治期的「脫亞」行程
    • 第一節 朱子學時代及其「實學」理解
    • 第二節 幕府中期以降日本人的「實學觀」演變
    • 第三節 由「脫儒」到「脫中華」
    • 第四節 福澤諭吉及其「脫亞論」的理論與實踐
  • 終 章「朝貢體系」和「條約體系」的遭遇與變容
    • 第一節 中國對歐洲「條約體系」的察覺與反應
    • 第二節 「條約體系」與「朝貢體系」的東亞交匯與顯隱變化
    • 第三節 中日兩國國際地位逆轉的原因分析
    • 第四節 日本兩大目標的遂願及其隱憂
  • 附 論
    • 「八千天日記」中隱藏的近世日本
  • 散 論
    • 東亞的病理
    • 東亞的心胸
    • 東亞的鄉愁
  • 後 記
  • 參考書目
  • 人名索引
  • 名詞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