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知識與行動-中華文化傳統的社會心理詮釋

出版日期
199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57702278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 緒論
  • 第一章 邏輯實證論與科學實在論:西方社會科學的危機
    • 第一節 客觀主義的興起
    • 第二節 心理學: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
    • 第三節 歐洲文化的危機
    • 第四節 科學實在論的興起
  • 第二章 古典時期與現代時期的知識型:學術實踐主體性的喪失
    • 第一節 知識型與世界觀
    • 第二節 心理學的轉向
    • 第三節 「西化」的意識型態
    • 第四節 學術實踐主體性的喪失
    • 第五節 本土社會科學研究的判準
  • 第三章 主觀所究與客觀研究:多重典範的研究取向
    • 第一節 社會科學的基礎與限制
    • 第二節 多重典範的研究取向
    • 第三節 結構主義
    • 第四節 本書的結構及理念
  • 第四章 道與存在:東西文化的交會與整合
    • 第一節 發生認識論
    • 第二節 道家的宇宙觀
    • 第三節 存在與思考
    • 第四節 學術創造的歷程
  • 第五章 符號互動與社會交換:〈人情與面子〉理論模式的建構
    • 第一節 符號互動論
    • 第二節 社會交換論
    • 第三節 正義理論
    • 第四節 〈人情與面子〉理論模式的建構
  • 第六章 庶人倫理與士之倫理:儒家思想的內在結構
    • 第一節 儒家的天命觀
    • 第二節 儒家的心之模型
    • 第三節 庶人倫理:「仁、義、禮」倫理體系
    • 第四節 修身以道
    • 第五節 儒家的「士之倫理」:濟世以道
  • 第七章 天理與人欲:儒家思想的發展
    • 第一節 艾森斯塔的現代化理論
    • 第二節 兩漢時期: 儒家思想的神學化
    • 第三節 從魏晉到陪唐:佛、道的儒學化
    • 第四節 宋、元、明、清:儒家思想的理學化
    • 第五節 宋明理學的批判
    • 第六節 儒學第三期的發展
  • 第八章 法家與陽謀:中國人的組織理論
    • 第一節 「仁道」與「公道J 儒家與法家
    • 第二節 法家思想的形式結構
    • 第三節 程序正義: 中西文化的對比
  • 第九章 兵家與陰謀:中國人的計策行動
    • 第一節 中國社會中的「詭道」
    • 第二節 兵家思想的主要內容
    • 第三節 兵家思想與計策行動
  • 第十章 東亞文明的理性化:文化傳統的理解與應用
    • 第一節 「傳統」與「現代」的糾結
    • 第二節 傳統之謎及其詮釋
    • 第三節 科學的問題與進步
    • 第四節 台灣政治文化的變遷
    • 第五節 建立本土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傳統
  • 參考資料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