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西方異文化的衝擊
既是中國文化的災難
也是中國文化的轉機
本書企圖指出中國文化改弦易轍後
在工業生產和民主政治前途上所遭遇的曲折
以及所顯露的曙光
本書從中國遠古的文化形成與其架構講起,除了參考結構功用主義(structural- functionalism)的理論,也兼採李維史陀(Claude Levi-Strauss)的神話研究路徑以及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和榮格(Carl G. Jung)所建構的心理分析和文化原型(archetype)的理論,主要討論的是中國文化在歷史發展中的基層架構及其影響。其重點有二:
一、提出「老人文化」做為中國文化基層架構的表徵:虞舜和姜太公的神話反映出古中國以周文化為基礎的「老人文化」的基本特徵,是故代表周文化的儒家在農業經濟、宗法制度的社會中得以一枝獨秀,屹立數千年。但是到了工業社會,老人權力頓失,缺點顯露,反倒成了社會進步的阻礙。
二、提出「繭式文化」做為人類文明發展的共同模式: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屢蹼屢起,其間晦暗之時,與其若湯恩比(Arnold Toynbee)稱之謂「僵化」(petrifaction),莫若稱之謂「繭化」。任何文化相對於族群都具有雙重作用:一面維繫、保護族群的生存與發展,一面也局限了族群的發展趨向,正如繭之於蛹的關係。中國文化也須經過繭縛與破繭的過程,如果能破繭而出,自將會是另一種面貌。
西方異文化的衝擊,既是中國文化的災難,同時也是中國文化的轉機,本書也企圖指出中國文化改弦易轍後,在工業生產和民主政治前途上所遭遇的曲折以及所顯露的曙光。
既是中國文化的災難
也是中國文化的轉機
本書企圖指出中國文化改弦易轍後
在工業生產和民主政治前途上所遭遇的曲折
以及所顯露的曙光
本書從中國遠古的文化形成與其架構講起,除了參考結構功用主義(structural- functionalism)的理論,也兼採李維史陀(Claude Levi-Strauss)的神話研究路徑以及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和榮格(Carl G. Jung)所建構的心理分析和文化原型(archetype)的理論,主要討論的是中國文化在歷史發展中的基層架構及其影響。其重點有二:
一、提出「老人文化」做為中國文化基層架構的表徵:虞舜和姜太公的神話反映出古中國以周文化為基礎的「老人文化」的基本特徵,是故代表周文化的儒家在農業經濟、宗法制度的社會中得以一枝獨秀,屹立數千年。但是到了工業社會,老人權力頓失,缺點顯露,反倒成了社會進步的阻礙。
二、提出「繭式文化」做為人類文明發展的共同模式: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屢蹼屢起,其間晦暗之時,與其若湯恩比(Arnold Toynbee)稱之謂「僵化」(petrifaction),莫若稱之謂「繭化」。任何文化相對於族群都具有雙重作用:一面維繫、保護族群的生存與發展,一面也局限了族群的發展趨向,正如繭之於蛹的關係。中國文化也須經過繭縛與破繭的過程,如果能破繭而出,自將會是另一種面貌。
西方異文化的衝擊,既是中國文化的災難,同時也是中國文化的轉機,本書也企圖指出中國文化改弦易轍後,在工業生產和民主政治前途上所遭遇的曲折以及所顯露的曙光。
- 序 言
-
第一章 文化的意涵
-
一、人類是否有創造文化的潛能?
-
二、文化釋義
-
三、文化與族群
-
四、進化與擴散
-
-
第二章 文明的成長、僵化與覆滅
-
一、文明的經驗與步伐
-
二、四大文明古國
-
三、中國文明的壽命
-
四、文明放射的三種形態
-
-
第三章 人類文化的模式──繭式文化
-
一、圖騰與禁忌
-
二、繭式文化
-
三、中國文化之繭
-
-
第四章 周文化的歷史地位
-
一、史料中的古帝王世系
-
二、史料的意識型態
-
三、遊牧與農耕
-
四、封建與宗法制度
-
-
第五章 神話與神話原型
-
一、虞舜的神話
-
二、虞舜的神話所透露的訊息
-
三、姜太公的神話
-
四、姜太公的老人形象
-
五、原型及其變體
-
-
第六章 商周的遞嬗與宗法制度
-
一、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
-
二、宗法制度
-
-
第七章 家族主義的形成與持續
-
一、何謂「家族主義」?
-
二、家族主義的特徵
-
三、父權家庭與核心家庭
-
四、儒家思想與家族主義
-
-
第八章 周公與孔子
-
一、周公的歷史地位
-
二、夢見周公的孔子
-
三、孔子是周文化的代言人
-
四、孔子的仁學
-
五、孔子思想的局限
-
六、孔子復甦了周文化
-
-
第九章 孟子的光輝與矛盾
-
一、大批楊墨的孟子
-
二、仁義並舉與義利之辨
-
三、孟子的性善說
-
四、孟子的矛盾
-
五、孟子的政治觀
-
六、仁政是親情的延伸
-
七、親情超越法理
-
八、天倫之樂是人生的最高理想
-
九、敬老、尊老與慕父
-
十、解開孟子的矛盾
-
-
第十章 不見容於周文化的墨家
-
一、周文化在春秋、戰國時代受到了挑戰
-
二、墨子的出身背景
-
三、墨子尊天而明鬼
-
四、反儒家的「非命」
-
五、「節葬」與「非樂」
-
六、「兼愛」與「非攻」
-
七、針對孔子的「非儒」
-
八、組織嚴密、苦行自勵
-
九、墨家式微的真正原因
-
-
第十一章 道家對周文化的背反
-
一、老子其人與其書
-
二、《老子》一書的楚文化特徵
-
三、《老子》思想對周文化和儒家的背反
-
四、莊子的出身背景
-
五、洸洋瑋的莊文風格
-
六、全性保真
-
七、逍遙與齊物
-
八、莊子對老子的思想繼承
-
九、莊子對儒家的背反
-
-
第十二章 儒家的另一面──法家
-
一、管仲與商鞅
-
二、上承商鞅下開韓非的關鍵人物──荀子
-
三、集法家之大成的韓非
-
四、法家的治術非民主法制
-
-
第十三章 中國文化中的陰陽觀
-
一、二元對比
-
二、《易經》中的卦與爻
-
三、在二元對比中認識世界
-
四、陰陽相輔相成而非矛盾對立
-
-
第十四章 秦文化的興起與消弭
-
一、秦民族起源的神話與秦文化的特質
-
二、商鞅變法與秦國的暴起
-
三、秦滅六國,統一天下
-
四、焚書坑儒的真正意圖
-
五、秦文化的敗北
-
-
第十五章 周文化的復起與鞏固
-
一、漢興與周文化的復起
-
二、封建與宗法制度的恢復
-
三、從黃老得勢到罷黜百家
-
四、孔子原型的形成
-
-
第十六章 家族倫理的政治化──釋《孝經》
-
一、中國的文化核心
-
二、假借孔子之名的《孝經》
-
三、事親、事君與立身
-
四、以孝治天下
-
五、孝的理性化和教條化
-
-
第十七章 中國文化中的女性地位:《列女傳》的意義
-
一、男性觀點下的女德
-
二、母儀與貞女事例
-
三、男女之間
-
四、女童的啟蒙與女德之養成
-
-
第十八章 中國人心靈中的黑暗海洋
-
一、人類心靈中的黑暗海洋
-
二、古代的殘存或原型
-
三、虞舜及姜太公神話的意義
-
四、農業生產與老人崇拜
-
五、難以抗拒的無意識
-
-
第十九章 中國文化的轉折
-
一、漢族之搏成與中國之創建
-
二、中國傳統文化遭受到空前的挑戰
-
三、下層建築與上層意識型態的變革
-
-
第二十章 從傳統到現代
-
一、文化的變遷
-
二、現代化的肇始及傳播
-
三、現代化還是西化
-
四、中國現代化的噩夢
-
五、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
-
-
第二十一章 從集體主義到個人主義
-
一、個人主義與資本主義相伴而生
-
二、民主的理念與個人的權利
-
三、在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之間
-
-
第二十二章 結語
-
一、絕對文化與相對文化
-
二、老人文化
-
- 參考資料
- 附錄 馬森著作目錄
- 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