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法律社會工作

出版日期
2004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702726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隨著諸多社會福利法案的通過,社會工作者在司法體系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本書分「法律與社會工作之基礎概論」、「科學證據的呈現、作證與倫理議題」、「法律與社會工作之實務」等三部分探討法律社會工作之理論與實務。內容包括社會工作在司法體系之歷史與角色、訴訟體系之介紹;兒童作證、專家證人、法庭訴訟、法律與專業倫理之議題;兒童虐待、兒童收出養、監護與探視權、偏差行為少年、老人虐待,以及性侵害、婚姻暴力之專業評估與報告。這是一本提供給社會工作人員、社會工作系學生在司法領域的實務工作手冊,也是提供給司法人員了解社會工作實務的入門,是一本兼具理論與實務的書籍。
  • 第一篇法律與社會工作之基礎概論
    • 第一章社會工作在司法體系之實務
      • 第一節司法體系中的社會工作
      • 第二節社會工作專業中法律的起源
      • 第三節社會工作與法律的關係
      • 第四節法律社會工作的實務
    • 第二章司法體系、訴訟體系中的人員
      • 第一節我國的司法體系
      • 第二節訴訟體系中的人員
      • 第三節相關法律名詞
    • 第三章精神疾病與犯罪之關係
      • 第一節人格疾患之類型
      • 第二節人格疾患類型與犯罪之關係
      • 第三節精神疾病患者的犯罪處置
  • 第二篇科學證據的呈現、作證與倫理議題
    • 第四章目擊證人與兒童作證
      • 第一節科學證據的呈現
      • 第二節目擊證人
      • 第三節兒童作證
    • 第五章法庭作證與專家證人
      • 第一節社會工作人員在法庭中之作證
      • 第二節社會工作人員作為專家證人
      • 第三節在性侵害案件中的專家作證
    • 第六章個案記錄及法庭評估報告
      • 第一節個案記錄與服務契約
      • 第二節給法庭的評估報告
    • 第七章法律、專業倫理之衝突及兩難
      • 第一節法律與專業倫理衝突之議題
      • 第二節面對保障當事人之隱私及保護第三者之安全的考量
      • 第三節社會工作面臨兩難倫理議題的處理
  • 第三篇法律與社會工作之實務
    • 第八章社會工作的臨床評估
      • 第一節社會工作的知識基礎
      • 第二節社會工作的臨床評估
    • 第九章兒童虐待、疏忽、目睹家庭暴力之評估
      • 第一節兒童虐待的原因及解釋理論
      • 第二節兒童虐待的身心影響
      • 第三節兒童虐待之評估
      • 第四節評估兒童的主要照顧者及家庭功能
    • 第十章兒童、少年、成人性侵害被害人之評估
      • 第一節解釋兒童性侵害的模式
      • 第二節性侵害對兒童的影響
      • 第三節兒童性侵害案件的調查與評估
      • 第四節兒童、少年、成人性侵害受害者之評估
      • 第五節兒童及少年性剝削的評估
    • 第十一章婚姻暴力被害人之評估
      • 第一節解釋婚姻暴力的模式
      • 第二節婚姻暴力對受害人之影響
      • 第三節婚姻暴力的評估
    • 第十二章性侵害、婚姻暴力、兒童虐待加害人之危險評估
      • 第一節性侵害加害人之危險評估
      • 第二節婚姻暴力加害人之危險評估
      • 第三節兒童虐待加害人之評估
    • 第十三章兒童及少年監護權、探視權、收出養之評估
      • 第一節監護權的評估
      • 第二節探視權
      • 第三節家事商談
      • 第四節收養與出養
    • 第十四章少年犯罪行為之評估
      • 第一節少年犯罪問題之現況
      • 第二節偏差與犯罪行為與少年的身心健康
      • 第三節少年犯罪之法庭評估
    • 第十五章老人虐待與疏忽之評估
      • 第一節老人虐待的原因及解釋
      • 第二節老人虐待的身心影響
      • 第三節老人虐待的身心評估
  • 附錄
    • 附錄一:社會工作師法
    • 附錄二:社會工作倫理守則
    • 附錄三:社會工作記錄內容撰製注意事項
    • 附錄四:聯合國兒童人權公約
    • 附錄五:高雄縣家庭暴力案未成年子女會面交往與交付處理程序
    • 附錄六:家事事件處理辦法
  • 參考文獻
  • 名詞索引
  • 圖目錄
    • 圖2-1 司法院組織及行政組織系統
    • 圖2-2 司法院所屬各機關
    • 圖2-3 法務部所屬檢察機關
    • 圖2-4 法院及地檢署外觀
    • 圖2-5 刑事法庭席位圖
    • 圖2-6 民事法庭席位圖
    • 圖2-7 台灣高雄少年法院組織架構
    • 圖2-8 少年法庭之實景
    • 圖2-9 少年刑事法庭席位圖
    • 圖2-10 少年保護法庭席位圖
    • 圖4-1 穿衣服之偵訊輔助娃娃
    • 圖4-2 有性器官之偵訊輔助娃娃
    • 圖7-1 倫理判斷原則順序表
    • 圖8-1 社會工作介入的焦點
    • 圖10-1 Wolf 的性侵害循環模式
    • 圖10-2 Finkelhor 之性侵害的四項必要條件模式
    • 圖10-3 Faller 之性侵害動力模式
    • 圖11-1 權力控制輪
    • 圖11-2 平等輪
  • 表目錄
    • 表3-1 心神喪失的標準
    • 表3-2 刑責能力判斷準則
    • 表6-1 服務契約範例
    • 表6-2 給法庭評估報告之範例
    • 表9-1 各類型兒童虐待影響之對照表
    • 表9-2 兒童虐待之危險評估
    • 表10-1 兒童性侵害之創傷動力的影響
    • 表10-2 兒童性侵害案件調查時須蒐集當事人的歷史資料
    • 表10-3 創傷症狀檢核表
    • 表11-1 婦女虐待量表
    • 表11-2 對婦女心理虐待量表
    • 表12-1 Groth 之強暴犯分類學
    • 表12-2 Groth 對兒童強暴犯之分類
    • 表12-3 台灣性罪犯靜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
    • 表12-4 三類婚暴加害人在三個向度中之差異
    • 表12-5 危險評估量表
    • 表12-6 危險評估量表—台灣版
    • 表13-1 父母離婚對子女之影響
    • 表13-2 評估監護權之詢問指引(對父母與兒童)
    • 表13-3 監護權案訪視調查報告
    • 表13-4 家事商談與諮商、訴訟之差異
    • 表14-1 少年犯之法庭評估報告格式
    • 表15-1 老人處遇的評估:議題與考量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