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臺灣新文學在經日本殖民統治後,直到國民政府遷臺,兩岸政權分治使臺灣散文作家身份上可區分「外省作家」、「本省作家」、「原住民作家」與來臺的「馬華作家」,而類型上則有「回憶錄」、「國族史」與「家族史」等不同視角下家國散文的書寫。
本書透過第一章導論、第二章作家身份論、第三章作品類型論與第四章結論,剖析臺灣八○年代前後歷史文化風潮下,家國散文書寫與詮釋的多樣風貌。
本書透過第一章導論、第二章作家身份論、第三章作品類型論與第四章結論,剖析臺灣八○年代前後歷史文化風潮下,家國散文書寫與詮釋的多樣風貌。
- 序 言
-
壹、導 論
-
一、研究範圍、研究方法與目的
-
二、「家國」一詞的名詞界定
-
三、問題意識
-
-
貳、家國散文之歷史回顧
-
一、二○到七○年代末的家國散文
-
二、八○年代間的家國散文
-
三、九○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初的家國散文
-
四、「八○年代」對家國散文的影響與意義
-
-
參、作家身份論
-
一、前 言
-
二、外省作家之家國散文
-
三、本省作家之家國散文
-
四、原住民、客家與臺語作家之家國散文
-
五、馬華作家之家國散文
-
六、旅外作家之家國散文
-
七、小 結
-
-
肆、作品類型論
-
一、前 言
-
二、「回憶錄」中「家國敘事」的紀實書寫
-
三、飲食散文中「家國意識」的召喚與建構
-
四、報導文學「家國議題」之詮釋觀點辯證
-
五、旅行散文「城邦∕家國」的定位與認同
-
六、小 結
-
- 伍、結 論
- 參考文獻
- 附錄:臺灣政治、社會重大事件與臺灣散文書寫對應年表(1920 年~2009 年)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