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研究為延續前一年計畫,針對臺北港遠期擴建方案港池形狀成為狹長型,探討其港池振盪特性,也藉以防範未然。針對臺北港遠期擴建規劃案之港池配置,本文利用邊界元素法模式,以代表性水深配合港池岸壁邊界條件,計算和分析港池振盪特性。報告內容包括:臺北港 相關自然條件;臺北港遠期規劃的配置和數位化圖形;邊界元素法數值模式計算之港池振盪結果,和遠期方案港池振盪特性分析;遠期方案和第三期方案港池振盪特性比較。在計算結果上,除以等水深矩形港池的結果驗證所使用港池振盪模式的正確性外,並以長週期波浪進入臺北港遠期規劃配置波浪分佈的情形說明計算合理性。另外,利用臺北港入侵波浪方向分別計算和分析港池振盪特性,計算結果並與第三期規劃方案互相比較。由結果顯示:在波浪的屏蔽效果上,遠期規劃案對WNW波向的效果較差,而對NNE向效果較佳;在港區的共振特性上,海洋遊樂船停泊區值得進一步作研究探討;在遠期與第三期的比較上,WNW波向在遠期規劃案的計算可以得到較佳的屏蔽,而在N向與NNE向的波浪則第三期的屏蔽效果較好。
- 中文摘要表
- 英文摘要表
- 圖目錄
- 表目錄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臺北港自然條件和配置
-
2.1 自然條件
-
2.1.1 水文
-
2.1.2 氣象
-
2.1.3 海象
-
-
2.2 臺北港配置
-
-
第三章 港池振盪數值模式
-
3.1 港池振盪數值模式
-
3.2 港池振盪模式測試計算
-
- 第四章 臺北港港池振盪計算
-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參考文獻
-
附錄
-
期中報告審查意見處理情形表
-
期末報告審查意見處理情形表
-
期末簡報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