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日本統治台灣的五十年期間,真的像反日人士所說的那樣,是一段充滿掠奪、壓榨與暴行的歷史嗎?作者全面挑戰這種說法,並細數在台灣的經濟產業開發、博物學研究、教育體制、文學發展、共通語言等方面,日本人實際上做了什麼,留下那些決定性的影響,以詳實的資料反駁長期誤導的錯誤歷史認識。
除了兒玉源太郎、後藤新平等政治人物的功過外,你是否還知道開發東台灣功績甚鉅的賀田金三郎、讓世界驚艷「帝雉」之美的菊池米太郎、踏遍台灣山林的鹿野忠雄、開啟台灣近代教育的伊澤修二、啟蒙台灣美術意識的石川欽一郎、建立台灣手工藝教育基礎的山本鼎、系統化台灣語的小川尚義……於今看來,這些老一輩台灣人懷念的「日本精神」,不就是由他們開創打造了台灣的精神文明嗎?歷史為鑑,現在就請先隨本書走一趟日本遺留在台灣的精神遺產巡禮吧!
除了兒玉源太郎、後藤新平等政治人物的功過外,你是否還知道開發東台灣功績甚鉅的賀田金三郎、讓世界驚艷「帝雉」之美的菊池米太郎、踏遍台灣山林的鹿野忠雄、開啟台灣近代教育的伊澤修二、啟蒙台灣美術意識的石川欽一郎、建立台灣手工藝教育基礎的山本鼎、系統化台灣語的小川尚義……於今看來,這些老一輩台灣人懷念的「日本精神」,不就是由他們開創打造了台灣的精神文明嗎?歷史為鑑,現在就請先隨本書走一趟日本遺留在台灣的精神遺產巡禮吧!
- 序言
-
第一章 台灣人敬愛的「日本之心」
-
台灣人繼承的「日本精神」
-
戰後的日本人為什麼失去「武士道精神」?
-
沒有武士道精神就不可能有日本的近代化
-
現在的「否定傳統」將使日本滅亡
-
人類最高倫理道德的「日本精神」與最低的「支那人本性」
-
中國人的「詐」和日本人的「誠」
-
中國人在日本的犯罪事實
-
台灣人因日本人而對現代化大開眼界的夕
-
在台灣文化中生根的「大和魂」
-
台灣精神的核心是日本精神的「努力」
-
台灣原住民和日本人因武士道精神而產生共鳴
-
親日派台灣人受到悲哀的誤解
-
-
第二章 遺留在台灣經濟產黨上的民士道精神
-
日本人反而是經營台灣時被榨取的對象
-
台灣沒有日本的統治就不會有發展
-
除中國和韓國外,東亞約有九成團家親日
-
日本將「經濟體制」引進台灣
-
台灣商業因日本商人的貢獻而飛躍發展
-
具「為人類為國家」使命感的日本商人
-
海上大商人平田末治發現群島
-
台灣經濟因戰後國民黨的進駐而破壞
-
台灣經濟因日本遺留下來的「士魂商才」而復甦
-
繼續支撐台灣新舊財閥的武士道精神
-
-
第三章 大和魂開拓出台灣博物學
-
台灣山岳地區於二十世紀初期是世界最後秘境
-
日治時代之前的台灣調查殘缺不全
-
跨越死亡威脅,向探索台灣挑戰的日本研究人員
-
超越歐美研究成果的動物學家
-
對台灣農業生產有所貢獻的昆蟲學家
-
來自東京帝大的三位學者
-
功績涵括植物學、林業和有用植物栽培
-
日本研究人員留下前所未有的台灣博物誌
-
富有勇氣和冒險心的日本學者的武士道精神
-
-
第四章 教導台灣人「美之心」的日本人
-
伊澤修二對無緣接觸美術的民眾進行教育
-
台灣美術之父 - 石川欽一郎
-
描繪台灣風土的鹽月桃甫
-
扎根台灣的木下靜涯、鄉原古統等東洋畫家
-
台灣民俗版畫第一人 - 立石鐵臣
-
建立台灣手工藝教育基礎的山本鼎
-
帝展中獲獎的台灣美術家 - 黃土水和陳澄波
-
日本人將「美之心」散播在台灣
-
-
第五章 在日本時代中誕主的台灣文學
-
日治之後文學界出現新風氣
-
以漢詩和台灣人交流的日本知識份子
-
自漢文變成日文的台灣作家
-
與民族運動結合的台灣新文學
-
與日本同調且成熟的台灣文學
-
日本的和歌手俳句至今仍受喜愛
-
台灣文學界在日治時期相當活躍
-
戰後封筆的台灣作家
-
-
第六章 中國人破壞日本人建立的共通語言
-
沒有日語就沒有今日的台灣
-
近代民主國家不可欠缺的文字和語言
-
日治之前台灣的語言相當混亂
-
台灣和中國的語言世界都有斷層
-
日語成為台灣最初的共通語
-
致力於台灣話的系統化和近代化的日本人
-
國民黨政府對台灣話和日語採取撲滅政策
-
東亞的現代用語幾乎都是日本製
-
溶入台灣話之中的日語
-
戰後日語也繼續流入台灣
-
武士道的象徵也成為台灣人的常用語
-
-
第七章 捏造台灣史的中國人
-
追求史實的日本人和捏造歷史的中國人
-
中國想創造「一個中華民族」的理由
-
中國捏造台灣史
-
「台灣自古不屬中國」的歷史證據
-
中國正史有「台灣屬於日本」的記載
-
滑稽的「台灣人和中國人的同祖同源說」
-
科學已證明「台灣人和中國人是不同的人種」
-
自稱「中國人」就是一種區別意識
-
迎合中國政府捏造歷史的日本人
-
戰後越來越嚴重的歷史扭曲
-
-
第八章 台灣管轄權的歷史真相
-
台灣過去真的是倭寇的巢穴嗎?
-
發現I lh a Formosa 的葡萄牙人
-
日本、荷蘭和西班牙爭奪無主之地的台灣
-
中世紀的日本人和中國人對台灣有不同的認知
-
日本在十七世紀初遠征台灣
-
西歐國家因濱田﹒ 努易茲事件而知道日本的存在
-
台灣再度被遺忘兩百年
-
十七世紀之前生活在台灣的日本人
-
-
第九章 重新再認識「台灣人」
-
台灣文化迥異於中國文化
-
台灣的文化土壤和中國不同
-
台灣的日本文化無法被國民黨的反日教育消滅
-
未來取向的日本文明正在台灣扎根
-
文化共通性緊密連結台灣和日本
-
台灣和中國自有史以來就處於對立狀態
-
選擇做為日本人的台灣人
-
外省人的中國人意識和「新台灣人」的誕生
-
日本人給予的「台灣人意識」
-
台灣人對被看做中國人感到恥辱
-
剝奪國家和國民意識的「和平愛好者」
-
策劃阻止李登輝訪日的日本學者與政治家
-
- 結語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