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藥應該這樣吃

出版日期
2010/03/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659755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源自《皇帝內經》、《神農本草經》
《本草綱目》、《金匾要略》等中醫精華
輔以現代科學驗證 以實用為出發點

  自神農氏嘗百草開始,歷經數千年的時間,中醫雖然發展成為了一個系統龐大、內容精深的體系,但卻也是公認複雜深奧的體系,藥品的種類繁多、品質各異,而治療方法也更是千差萬別,步步皆有奧妙。至今為止,恐怕也沒有人敢肯定的說,他已經完全掌握了中藥的奧秘,那在生活中離不開中藥的您我,對於中藥又瞭解多少呢?讓本書一一為您詳細解說。

  本書將從中藥使用的各個方面出發,對中藥服用的每一個步驟進行詳細的剖析解說,從中藥的選擇、煎熬到服用,從不同人群的中藥服用到不同病患的中藥服用,從中藥的治病機能到中藥的其它功效,都一一向你說明,從而讓服用中藥的你真真正正的瞭解到,怎樣才是正確的服用方法,怎樣才是安全的服用方法。如果你對於正在服用或即將服用的中藥還有一點點的疑問的話,那你需要看看這本書,給自己百分之百的安全用藥保證。
  • 第一章 中華文明的瑰寶-中藥
    • 第一節 中藥的歷史
    • 第二節 中藥的種類
    • 第三節 中藥的原理
    • 第四節 中藥和西藥的差別
    • 第五節 中藥和西藥的相互作用
  • 第二章 根基先打牢-中藥服用前的準備
    • 第一節 火眼金睛看藥材
    • 第二節 摸清門道看處方
    • 第三節 洞澈內因抓關鍵
  • 第三章 步步不可懈-中藥煎熬
    • 第一節 中藥煎熬常識
    • 第二節 煎煮處方說明
    • 第三節 中藥煎熬程序
    • 第四節 煎藥時如何不糊鍋
    • 第五節 不宜煎煮的中藥
    • 第六節 怎樣讓中藥不苦口、不變質
    • 第七節 腎病患者中藥如何煎熬
  • 第四章 小竅門大道理-中藥服用
    • 第一節 中藥服用的最佳時間
    • 第二節 中藥服用的最佳溫度
    • 第三節 中藥服用劑量和次數
    • 第四節 中藥沉澱物是喝還是扔
  • 第五章 雷區須謹慎-中藥禁忌
    • 第一節 我們可以放心地服用中藥嗎?
    • 第二節 入口需小心-飲食禁忌
    • 第三節 相生亦相剋-藥物禁忌
    • 第四節 見招來拆招-破解中藥禁忌
    • 第五節 養生正負極-中藥與糖不相容
  • 第六章 各個擊破-不同人群不同法
    • 第一節 兒童服用中藥須知
    • 第二節 孕婦服用中藥須知
    • 第三節 老人服用中藥須知
    • 第四節 糖尿病患者服用中藥須知
    • 第五節 高血壓患者服用中藥須知
    • 第六節 腫瘤患者服用中藥須知
    • 第七節 其他常見病患者服用中藥須知
  • 第七章 收藏得宜-中藥的保管
    • 第一節 影響中藥變質的因素
    • 第二節 中草藥的保管
    • 第三節 中成藥的保管
    • 第四節 中藥飲片的保管
    • 第五節 幾種貴重中藥的保管法
    • 第六節 中藥黴變的處理方法
  • 第八章 健康多面手-中藥的其他功效
    • 第一節 中藥調理
    • 第二節 飲食養生術
    • 第三節 季節與中藥養生
    • 第四節 中藥與美容
    • 第五節 老年人的中醫養生之道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