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組織行為:管理心裡導向

出版日期
199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57899506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 自序
  • 第一篇 導論-現代組織行為的基本概念
    • 1 組織行為概說
      • 第一節 組織行為與管理
      • 第二節 組織行為的意義
    • 2 組織行為學術研究的範圍
      • 第一節 組織行為是一門學科嗎?
      • 第二節 組織行為學術研究的範圍
    • 3 組織行為學術的發展
      • 第一節 科學管理的興起
      • 第二節 動作研究與時程控制理論
      • 第三節 霍桑研究
      • 第四節 人群關係研究
      • 第五節 人群關係理論的應用
      • 第六節 組織行為學術蓬勃興發
      • 第七節 未來的研究方向
    • 4 組織行為的研究
      • 第一節 科學方法概說
      • 第二節 行為科學之限制
      • 第三節 行為研究之模式
      • 第四節 研究方法之策略
      • 第五節 資料蒐集及處理
      • 第六節 研究模式之要素與檢定
      • 第七節 組織行為研究新趨勢
      • 第八節 有助於組織行為研究的相關學門
    • 5 系統方法概論
      • 第一節 系統的意義
      • 第二節 系統觀念與科學方法
      • 第三節 原因的推論
      • 第四節 實驗設計與觀察
      • 第五節 研究結果的通則化
  • 第二篇 個體行為綜論
    • 6 需求與動機
      • 第一節 個體行為之基礎
      • 第二節 需求理論
    • 7 個體差異
      • 第一節 認知論、增強論與心理分析論之下的個體
      • 第二節 個人履歷表徵差異
      • 第三節 個人智力與體能的差異
      • 第四節 適者生存
      • 第五節 智力測驗與員工甄選
      • 第六節 性向與學習
    • 8 人格
      • 第一節 人格的性質與發展
      • 第二節 影響人格發展的因素與人生歷程
      • 第三節 組織行為與人格
      • 第四節 挫折、焦慮及調適
    • 9 知覺、判斷與個人決策
      • 第一節 知覺的正確性
      • 第二節 知覺與判斷的程序
      • 第四節 知覺與判斷程序中可能的謬誤和對策
      • 第五節 個體的決策謬誤
    • 10 價值與態度
      • 第一節 價值
      • 第二節 價值觀與組織行為
      • 第三節 態度之意義和額型
      • 第四節 態度的一致
    • 11 學習
      • 第一節 學習的意義與性質
      • 第二節 學習的制約理論
      • 第三節 學習效果的增進和管理
      • 第四節 認知與學習
    • 12 創造
      • 第一節 創造力的意義與重要性
      • 第二節 創造者之特性
      • 第三節 創造力的本質
      • 第四節 創造的過程
      • 第五節 創造力的衡量
      • 第六節 組織對於創造力的影響
      • 第七節 創新的原則與條件
      • 第八節 創造力之開發
    • 13 激勵
      • 第一節 激勵的意義
      • 第二節 激勵理論的分類
      • 第三節 早期的激勵理論
      • 第四節 激勵的內容理論
      • 第五節 激勵的過程理論
      • 第六節 激勵的學習理論
      • 第七節 整合式的激勵理論
      • 第八節 擴大的整合式激勵模式
    • 14 激勵的實務
      • 第一節 行為改變
      • 第二節 參與式管理
      • 第三節 目標的設定
      • 第四節 改變工作週
  • 第三篇 群體行為綜論
    • 15 群體與群體發展
      • 第一節 群體的意羲及本質
      • 第二節 群體的分類
      • 第三節 群體的吸引力
      • 第四節 群體形成的理論模式
      • 第五節 群體的發展程序
    • 16 群體行為
      • 第一節 群體行為模式與外在影響因素
      • 第二節 群體成員的資源
      • 第三節 群體結構(之一)
      • 第四節 群體的規模(群體結構之二)
      • 第五節 群體的組成(群體結構之三)
      • 第六節 群體的程序
      • 第七節 群體的任務
      • 第八節 群體凝聚力
    • 17 群內行為與群間行為
      • 第一節 人際關係與群體行為
      • 第二節 群體內行為
      • 第三節 群體間行為的意義
      • 第四節 群體間續效
      • 第五節 群體間續效的管理策略
    • 18 群體績效
      • 第一節 有效群體和無效群體
      • 第二節 高階管理群體
      • 第三節 合作與競爭
      • 第四節 妨礙群體生產力的因素
      • 第五節 提昇群體生產力
  • 第四篇 組織行為綜論
    • 19 組織的本質
      • 第一節 組織的意義
      • 第二節 組織與管理-組織的程序觀點
      • 第三節 組織結構面的變項
      • 第四節 組織的結構面
    • 20 組給理論概述
      • 第一節 組織理論的類型
      • 第二節 第一類型的組織理論
      • 第三節 第二類型的組織理論
      • 第四節 第三類型的組織理論
      • 第五節 第四類型的組織理論
      • 第六節 組織理論的今昔
    • 21 組織結構設計
      • 第一節 行為途徑的設計原則
      • 第二節 權變途徑的設計原則
      • 第三節 當代的組織設計
      • 第四節 自由式組織結構設計
      • 第五節 組織結構設計和組織行為及組織續效
    • 22 工作設計
      • 第一節 工作設計的意義
      • 第二節 工作設計觀念之演變
      • 第三節 當代的途徑
      • 第四節 整合的工作設計模式
  • 第五篇 互動關係介面
    • 23 溝通
      • 第一節 溝通的本質
      • 第二節 溝通的有效性
      • 第三節 提昇組織溝通的有效性
      • 第四節 有效溝通的原則
    • 24 領導
      • 第一節 一個完整的領導模式
      • 第二節 領導行為的理論和實務
      • 第三節 領導的意義與重要性
      • 第四節 領導的交換模式
      • 第五節 領導之研究的一般模式基礎
      • 第六節 領導之研究的互動理論基礎
      • 第七節 領導的總括性理論基礎
      • 第八節 領導的新一般理論
    • 25 權力與政治
      • 第一節 權力的本質與來源
      • 第二節 組織政治
      • 第三節 管理具破壞性的人際政治
      • 第四節 群體間權力
    • 26 衝突與衝突管理
      • 第一節 衝突的觀念
      • 第二節 衝突的過程
      • 第三節 群體間的衝突和衝突管理
      • 第四節 群體間衝突的預防
  • 第六篇 組織動態力
    • 27 問題解決與決策制定
      • 第一節 理性的管理途徑
      • 第二節 問題分析
      • 第三節 決策分析
      • 第四節 潛在問題分析
      • 第五節 狀況評估
    • 28 組織文化
      • 第一節 組織文化的涵意
      • 第二節 組織文化的功能
      • 第三節 組織文化的構造及形成
      • 第四節 組織文化的傳播及學習
      • 第五節 組織文化與國家文化實例
      • 第六節 組織文化的改造
  • 第七篇 組織績效
    • 29 工作壓力
      • 第一節 工作透支及過勞死
      • 第二節 壓力發生的過程和結果
      • 第三節 紓解工作壓力的對策
      • 第四節 工作壓力之管理
    • 30 續效
      • 第一節 績效評估之基礎
      • 第二節 績效評估的信度與效度
      • 第三節 工作分析與目標設定
      • 第四節 績效評估的方法
      • 第五節 績效評估的回饋
    • 31 生涯發展
      • 第一節 生涯發展的意義
      • 第二節 生命週期與生涯
      • 第三節 組織中的生涯階段
      • 第四節 早期生涯階段
      • 第五節 中期生涯階段
      • 第六節 晚期生涯階段
      • 第七節 生涯的三度空間模式
      • 第八節 人與生涯的適配
      • 第九節 生涯的移動性
      • 第十節 生涯的自我管理
    • 32 組織變遷與發展
      • 第一節 組織變遷及發展的目標
      • 第二節 變革的力量以及抗拒
      • 第三節 組織發展的程序
      • 第四節 干預技術簡介
      • 第五節 人際的干預
      • 第六節 群體的干預
      • 第七節 群體的干預技術
      • 第八節 組織的變革之內涵
      • 第九節 組織層次變革的干預技術
      • 第十節 組織發展的評估
  • 附錄A 人名中英文對照
  • 附錄B 參考書目
  • 附錄C 麥特公司(個案)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