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南宋儒學

出版日期
2010/09/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52517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乃作者繼《北宋儒學》專書出版後近五年之續作。作者繼續以「哲學基本問題研究法」針對「南宋儒學」進行系統性研究,主要對象即是朱熹與陸象山,以及胡宏與葉適。尤其,「朱陸之爭」是一綿延千年的儒學重大課題,「朱陸異同」更是當代學者墊立儒學詮釋立場的關鍵問題。

  本書將對讀者提出解讀「南宋儒學」的一嶄新且清晰的詮釋架構,以及豐富且充實的文本疏解材料,更及深入當代中國哲學研究的方法論觀點之反思,而最後匯集到對儒學史上的「朱陸之爭」及其引發的理論問題有不同的討論觀點。

  書中藉南宋四家學說研究而提出的許多新意見,確實會對中國哲學的研究方法有相當的影響,同時本書的學術成果之優劣與否,亦幾乎是決定於此。
  • 緒論
  • 第一章:對胡宏儒學的當代詮釋之反省
    • 一、前言
    • 二、當代胡宏學研究與本文研究方法
    • 三、對胡宏為性本論的反省
    • 四、對胡宏為縱貫系統的「以心著性」型的反省
    • 五、結論
  • 第二章:胡宏在儒學基本哲學問題的理論建構
    • 一、對胡宏儒學的基本哲學問題研究進路
    • 二、由誠、仁概念對傳統儒學之本體論及工夫論的繼承
    • 三、對心、性概念之存有論討論及本體論和工夫論的發揮
    • 四、對道、物概念之存有論討論及本體論和工夫論的發揮
    • 五、對命運問題的宇宙論立場
    • 六、對天人感應的宇宙論態度
    • 七、對鬼神概念的宇宙論觀點
    • 八、境界論進路的人物評鑑智慧
    • 九、工夫論進路的具體人生智慧
    • 十、結論
  • 第三章:胡宏對二程儒學的繼承與對道佛的批判
    • 一、胡宏的儒學傳承與三教辨正
    • 二、對程顥境界哲學思路的繼承
    • 三、對程頤《大學》格物致知說的繼承
    • 四、對程頤《中庸》已發、未發說的繼承
    • 五、對佛教的批判意見
    • 六、對老子的批判意見
    • 七、結論
  • 第四章:對朱熹在《知言疑義》中批評胡宏的方法論反省
    • 一、《知言》與《知言疑義》
    • 二、朱熹與胡宏哲學理論之基本性格疏解
    • 三、朱熹批評胡宏的論述主旨
    • 四、對《知言疑義》的文義疏解
    • 五、結論
  • 第五章:朱熹儒學的研究進路
    • 一、朱熹儒學研究進路之釐清
    • 二、從北宋儒學的繼承談朱熹學思的綱要
    • 三、從朱熹與敵論的辯爭談朱熹學思的綱要
    • 四、從經典詮釋的進路談朱熹學思的綱要
    • 五、從基本哲學問題的研究進路談朱熹學思的綱要
    • 六、當代朱熹學研究專著的研究進路探析
    • 七、當代朱熹學研究的爭議問題解析
    • 八、結論
  • 第六章:朱熹形上學的建構
    • 一、朱熹形上學的問題意識
    • 二、對勞思光批評朱熹形上思想的反省
    • 三、對牟宗三批評朱熹形上思想的反省
    • 四、形上學概念之當代使用意義的反省
    • 五、整體存在界的存有論系統
    • 六、個別人存有者的存有論及本體論系統
    • 七、仁概念的存有論討論
    • 八、理一分殊說的倫理學與形上學義涵
    • 九、結論
  • 第七章:朱熹經典詮釋進路的工夫論建構
    • 一、前言
    • 二、《大學》工夫次第進路的詮釋
    • 三、《中庸》工夫次第進路的詮釋
    • 四、《孟子》本體工夫及工夫次第進路的詮釋
    • 五、結論
  • 第八章:朱熹其他詮釋傳統的本體工夫論
    • 一、前言
    • 二、談本體工夫的概念表達方式的四種類型
    • 三、以道德實踐主體的存有範疇概念說的本體工夫
    • 四、以純粹化主體意志的活動形式說的本體工夫
    • 五、特定修養活動中的本體工夫
    • 六、結論
  • 第九章:朱熹對三教辨正的鬼神問題之處理
    • 一、前言
    • 二、儒學理論建構中的三教辨正問題
    • 三、朱熹論鬼神問題的方法論反省
    • 四、朱熹的鬼神觀
    • 五、結論
  • 第十章:陸象山工夫論進路的儒學建構
    • 一、前言
    • 二、哲學基本問題的概念約定
    • 三、象山學術性格
    • 四、象山論為學宗旨
    • 五、象山論為學方法
    • 六、象山心學是工夫論哲學
    • 七、象山對一般學術問題的意見
    • 八、結論
  • 第十一章、朱陸《辯太極圖說書》之義理爭辯
    • 一、前言
    • 二、《辯太極圖說書》的緣起
    • 三、《辯太極圖說書》的爭辯問題
    • 四、朱陸對「無極、太極、陰陽」觀念的不同設想
    • 五、朱陸對《通書》〈理性命章〉的詮釋及對「太極」是否為「中」義的辯爭
    • 六、陸象山對朱熹為老學的攻擊
    • 七、陸象山與朱熹互指為禪
    • 八、當代學者的評價觀點
    • 九、結論
  • 第十二章:鵝湖之會與朱陸之爭
    • 一、前言
    • 二、朱陸之爭與朱陸比較的澄清
    • 三、為人風格之爭的意義
    • 四、為學方法之爭的意義
    • 五、經典詮釋之爭的意義
    • 六、哲學體系之爭的意義
    • 七、陳來提出為學工夫義的朱陸之爭
    • 八、彭永捷作全面性的朱陸比較研究
    • 九、劉述先提出哲學體系建構義的朱陸之爭
    • 十、鵝湖之會中朱陸為人風格之別
    • 十一、中庸尊德性道問學之經典詮釋義下的朱陸為學方法平議
    • 十二、大學格物致知之經典詮釋義下的朱陸為學方法平議
    • 十三、朱陸兩人在為人風格上的意氣之爭
    • 十四、結論
  • 第十三章:葉水心事功進路的儒學建構
    • 一、前言
    • 二、事功進路的論學立場
    • 三、對曾子不能繼承道統的意見
    • 四、對《易傳》失去道統本旨的意見
    • 五、對孟子的心性之學的意見
    • 六、對孔子之道的意見
    • 七、訴諸聖治的經學觀
    • 八、對禪佛教言覺的意見
    • 九、結論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