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近世东亚儒学研究

作者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30129150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书首先对朱子的哲学思想进行全面剖析,继之以此为参照,通过对李退溪、李栗谷、宋尤庵、林罗山等韩国、日本著名理学家思想的研究,勾勒出朱子哲学思想在东亚的完整面貌,展示了历史上朱子学体系逻辑发展的多元可能性。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序言
  • 朱子《大学章句》的解释特点
    • 一 《大学章句序》:知其性与全其性
    • 二 《大学》经一章的解释:明德与明明德
    • 三 对格物、致知的解释
    • 四 对诚意的解释
    • 五 总论《大学》诠释
  • 朱子《中庸章句》及其儒学思想
    • 一 《中庸章句序》:道统与道学
    • 二 “中”与“庸”
    • 三 戒惧与慎独
    • 四 诚身与明善
    • 五 尽性之功:存心与致知
  • 朱子《论语集注》的儒学思想
    • 一 《集注》特点:以道学之说发《论语》义理之精微
    • 二 天,即理也
    • 三 道者,事物当然之理
    • 四 仁者,心之全德
    • 五 乐:天理流行,胸次悠然
    • 六 人性皆善
    • 七 心:公私理欲之间
    • 八 为学:其分虽殊,而理则一
  • 朱子《孟子集注》及其儒学思想
    • 一 仁心:天地以生物为心,人得之以为心
    • 二 天理:以理言之谓之天
    • 三 浩然之气:天地之正气本自浩然
    • 四 人性:性者人之所得于天之理
    • 五 尽心:极其心之全体而无不尽
  • 朱子理气思想概论
    • 一 理气先后
    • 二 理气动静
    • 三 理一分殊
    • 四 理气同异
    • 五 未发已发
    • 六 心统性情
    • 七 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
    • 八 主敬涵养
    • 九 格物穷理
    • 十 道心人心
    • 十一 知先行后
  • 李退溪对朱子的继承和发展
    • 一 理自动静,理有体用
    • 二 四端理之发,七情气之发
    • 三 物格理到
  • 李退溪与奇高峰的四七理气之辩
    • 一 四七理气辩始末
    • 二 奇大升说
    • 三 李退溪说
    • 四 论辩结果及其评价
  • 李退溪心学之研究
    • 一 心动性动
    • 二 心发性发
    • 三 道心人心
    • 四 疏养性情
  • 李退溪性理学的再研究
    • 一 当然之理与所以然之理
    • 二 血气之知行与义理之知行
    • 三 论心之体用
    • 四 论义与利
    • 五 退溪与自然
  • 李栗谷理气思想研究
  • 宋尤庵与李朝中期的朱子学
    • 一 四七理气说
    • 二 人心道心说
    • 三 心性情意说
    • 四 格物物格说
  • 李牧隐理学思想简论
    • 一 “天则理”说
    • 二 明德明命说
    • 三 浩然之气说
    • 四 气之理乱说
    • 五 性情功夫论
    • 六 理寓于象说
  • 林罗山的理学思想
    • 一 理气合一
    • 二 心性归一
    • 三 格物主敬
    • 四 心中风月
    • 五 神儒合一
    • 六 穷理疑义
  • 中日韩三国儒学的历史文化特色
    • 引言
  • 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东亚传统(《德川宗教》读后)
  • “博雅英华·陈来著作集”后记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