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國文學批評小史

出版日期
200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748297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中國文學有著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作家們在實踐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他們對文學理論上的一些原理,也做了反覆的探討﹔對中國語言文字特徵也做了深入的研究。這些認識成果,也包括在歷代文學理論家寫作的理論著作中。因此,文學批評史又是總結歷代文學創作經驗的結晶的歷史。學習中國文學批評史,除了可以由此瞭解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上繼承發展事實外,還有以下幾方面之作用︰(一) 幫助我們更全面地、更深刻地瞭解文學史。(二) 對古代的文學實踐進行科學的總結,可以豐富文學寶庫,為當前的創作活動提供借鑒。(三) 提高民族自信心。
  • 題記
  • 小引
  • 第一編 先秦的文學批評
    • 第一章 “詩言志”說的形成
    • 第二章 道家對有關文學問題的一些看法
    • 第三章 儒家在文學理論上的貢獻
      • 孔子重視文學的社會作用
      • 孟子提出評論文學作品的一些原則
      • 荀子建立正統的文學觀
    • 第四章 法家的功利主義文學觀
  • 第二編 兩漢的文學批評
    • 第一章 漢儒詩歌理論的總彙《毛詩大序》
    • 第二章 漢代學者對辭賦的不同看法
    • 第三章 揚雄發展了正統的文學觀
    • 第四章 王充對漢代正統學風的批判
      • 幾項重要的文學主張
      • 對後代的影響
  • 第三編 魏晉南北朝的文學批評
    • 第一章 曹丕首先寫作專篇論文《典論•論文》
    • 第二章 陸機總結創作經驗的文章《文賦》
    • 第三章 葛洪的文學進化觀
    • 第四章 南朝文學理論的鬥爭和發展
      • 聲律論的創建和影響
      • 裴子野和蕭綱的論爭
      • 蕭統主張文質並重
    • 第五章 劉勰的巨著《文心雕龍》
      • 生平和作品的概況
      • 立論原則
      • 文學和時代的關係
      • 構思和修養的關係
      • 意境和比興的問題
      • 內容和形式的問題
      • 風骨和風格的問題
      • 文體論
      • 創作論
      • 批評論
      • 餘論
    • 第六章 鍾嶸評論五言詩的專著《詩品》
      • 論五言詩的長處和“滋味”
      • 五言詩創作中出現的問題
      • 分品的歷史淵源和標準
      • 論繼承和流派的問題
  • 第四編 隋唐五代的文學批評
    • 第一章 唐初的文學批評和杜甫的詩論
      • 各家對南朝文風的批判
      • 陳子昂的先導作用
      • 杜甫的“集大成”理論
    • 第二章 元稹、白居易和新樂府運動
    • 第三章 韓愈、柳宗元和古文運動
      • 第四章 司空圖的風格論和詩味說
  • 第五編 宋金元的文學批評
    • 第一章 宋初詩文革新運動的開展
      • 宋代詩文革新運動先驅者的歷史作用
      • 歐陽修起承先啓後的作用
    • 第二章 道學家抹煞文學的謬論
    • 第三章 蘇軾對創作經驗的闡述
    • 第四章 黃庭堅的詩論和江西詩派的形成
    • 第五章 南宋詩人對江西詩派的批判
    • 第六章 宋人詩話和嚴羽的《滄浪詩話》
      • 詩話的形成和發展
      • 張戒的《歲寒堂詩話》
      • 姜夔的《白石道人詩說》
      • 嚴羽的《滄浪詩話》
    • 第七章 元好問的優秀詩篇《論詩三十首》
    • 第八章 婉約派和豪放派的詞論
  • 第六編 明至清中葉的文學批評
    • 第一章 明代詩文擬古主義者的紛爭
      • 高棅的《唐詩品彙》
      • 臺閣體和荼陵詩派
      • 前後七子擬古理論中的同異
      • 唐宋文派的改弦更張
    • 第二章 李贄和公安派的創新學說
      • 李贄的童心說
      • 公安派的文學發展觀點
      • 竟陵派追求“別趣奇理”
    • 第三章 明末清初三大學者的文學見解
    • 第四章 葉燮探討詩歌原理的著作《原詩》
    • 第五章 清初詩壇的紛爭
      • 王士禛的神韻說
      • 格調派和性靈派的爭論
      • 肌理說和宋詩派
    • 第六章 桐城派的基本理論和發展
      • 方苞提倡“義法”之說
      • 劉太櫆講求神氣音節
      • 姚鼐主張義理、考證、文章相濟
      • 桐城派的支流與餘波
    • 第七章 明清文人對民間歌曲的評述
    • 第八章 明代戲曲理論的爭論和發展
      • 早期戲曲理論家的先導作用
      • 吳江派和臨川派的爭論
      • 王驥德發展了兩派的理論
    • 第九章 李漁《閒情偶寄》論戲曲創作與舞臺表演
      • 李漁的爲人
      • 幾項重要理論
      • 餘論
    • 第十章 李贄和金人瑞的小說理論
    • 第十一章 浙派和常州詞派的詞論
  • 第七編 清代中後期的文學批評
    • 第一章 地主階級改革派的文學見解
    • 第二章 太平天國的文學主張
    • 第三章 資產階級改良派的文學理論
      • 翻譯理論
      • 新民體
      • 詩界革命
      • 小說界革命
    • 第四章 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文學思想
    • 第五章 王國維集資產階級美學之大成
      • 生平簡介
      • 《紅樓夢評論》
      • 《人間詞話》
      • 《宋元戲曲考》
  • 小結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