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在這本書中,所揭示的臺灣自由主義思潮的政治哲學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問題上:一是人權與國權的關係問題,二是自由與平等的關係問題,三是政治與文化的關係問題。這三個問題,既是1950年代臺灣自由主義著力生髮的哲學內核,同時也是其與三民主義、現代新儒學等思潮相激相蕩的焦點。作者不僅對環繞這三個問題所展開的臺灣自由主義理論進行了梳釋,肯定了其間的積極內容與合理意義,而且對臺灣自由主義思潮在這些問題上的困境與誤區進行了剖析,說明這一思潮的局限性。
- 序言 李維武
-
導論
-
一 本書主要概念之釐定
-
1.本書所謂“自由主義”
-
2.本書所謂“民族主義”
-
3.本書所謂“社會主義”
-
-
二 台灣自由主義思潮
-
三 台灣自由主義思潮研究的意義
-
1.學術意義
-
2.現實意義
-
-
四 台灣自由主義思潮研究的現狀
-
1.香港地區
-
2.海外華人
-
3.台灣本地
-
4.外國學者
-
5.中國大陸
-
6.對既有研究工作的綜觀
-
-
五 本書的研究思路與論述框架
-
1.戰後台灣自由主義發展之三階段
-
2.本書的任務
-
3.本書的基本結構
-
-
-
第一章 自由主義從大陸到台灣
-
一 中國自由主義
-
1.自由主義進入中國
-
2.中國自由主義思潮的形成
-
3.自由主義思潮從文化領域到政治領域
-
4.20世紀上半葉中國自由主義者的價值追求
-
5.20世紀上半葉中國自由主義的失敗
-
-
二 《自由中國》的創辦
-
1.部分自由主義者選擇追隨國民黨
-
2.書生“報國”的“自由中國運動”
-
3.《自由中國》在台灣的創辦
-
4.《自由中國》初期的言論傾向
-
-
三 自由主義在台灣的延續和發展
-
1.政局的變化和國民黨當局威權化政策的底定
-
2.開明國民黨人與當局的決裂和走向自由主義
-
3.《自由中國》言論的全面自由主義化及其發言特徵
-
4.《自由中國》主要思想人物
-
5.《自由中國》主要思想資源
-
-
-
第二章 人權與國權
-
一 戰前中國自由主義者的人權與國權觀
-
二 《自由中國》初期以國家爲中心的立場
-
1.對於“團結”的強調
-
2.有關“個人自由”的謹慎陳述
-
-
三 重新思考的契機
-
四 重新言說的“人權”與“國權”
-
1.“國家自由”與“個人自由”的界定
-
2.個人與“國家”在自由上的依存與對立
-
3.“國家”爲個人而存在
-
4.個人自由優先於“國家自由”
-
5.自由民主才能團結
-
-
五 討論:自由主義者的民族情懷
-
1.“人權”與“國權”的撞擊
-
2.《自由中國》人權與國權觀的內在難題
-
3.人權論者的民族情懷
-
-
-
第三章 自由與平等
-
一 自由主義者爲什麼關心平等?
-
二 戰前中國自由主義者對自由與平等的看法
-
三 《自由中國》初期的思想尷尬
-
四 《自由中國》對自由與平等的重新思考
-
五 重新思考的幾種情形和現實政策主張
-
1.親政府的開明三民主義者
-
2.與當局保持距離的開明三民主義者
-
3.“別真假”的自由主義者
-
4.“做取捨”的自由主義者
-
-
六 討論:自由主義如何關心平等
-
1.自由與平等關係的層次性
-
2.《自由中國》對平等層次問題的檢討及其誤區
-
-
-
第四章 政治與文化
-
一 自由與文化
-
二 戰前中國自由主義者的文化論述
-
三 《自由中國》的文化選擇
-
四 對待傳統文化的立場和方法
-
五 具體文化目標
-
1.理性文化的培植
-
2.寬容的文化氛圍
-
-
六 討論:作爲民主政治根基的文化
-
1.《自由中國》文化論述的基本特徵
-
2.《自由中國》的缺失
-
3.殷海光的反省
-
-
-
第五章 走向憲政之路
-
一 自由民主憲政的內在結構
-
1.探討自由民主憲政內涵的自覺
-
2.自由爲本
-
3.民主保障自由,亦需法治保障
-
4.民主法治以憲政爲根本
-
-
二 自由民主憲政的實現道路:漸進與激進
-
三 自由民主憲政的衆議題
-
1.全面自由主義化之前
-
2.自由主義的穩健批判時期
-
3.自由主義的激烈抨擊時期
-
-
四 從議政到參政與《自由中國》的關門
-
-
結語
-
一 《自由中國》的思想特徵
-
二 《自由中國》的思想得失和歷史定位
-
基本史料與主要參考文獻
-
後記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