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歐洲統合自1952年開始推動,迄今逾50年,從歐洲共同體至歐洲聯盟的成立,不但成員一再擴大,而且也一再深化,歐盟正朝政治經濟一體化邁進。 歐盟制度已產生多層次治理,一些樂觀的觀察家認為民族國家的主權已經衰退,甚至進入後主權時代。雖然這種說法有待商榷,但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漸進落實,使它在許多方面以單一實體產出共同對外行動及立場,而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扮演日益重要角色。 本書主要探討歐盟對亞洲及兩岸關係之政策,並分析其是否可在兩岸關係擔任「斡旋者」的角色。本書的認為歐盟雖已逐漸一體化,但因尚非成為歐洲合眾國,再加上缺少軍力,故仍無法扮演全球性角色。歐盟在亞洲的主要利益擺在經濟,而在安全議題上則由美國扮演主要強權角色,歐盟只站在配合的地位。 關於兩岸關係方面,歐盟強調和平解決兩岸問題,反對使用武力,反對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行動,但支持一中政策、強調人權,並暫時不解除武器禁售給中國。臺灣雖然深獲歐洲議會的支持,但它僅有建議權,如歐盟執委會不執行,也就難以落實,臺灣只有加強與歐盟及其會員國的實質關係,才能有機會突破現狀。
-
第一章 歐洲整合的發展與展望/郭秋慶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歐洲整合過程與內涵
-
第三節 歐洲聯盟的國際角色
-
第四節 歐洲整合的展望
-
第五節 結語
-
-
第二章 歐盟之亞洲政策/吳志中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歐盟之亞洲戰略總體考量
-
第三節 歐關與亞洲各強權之政治外交關係
-
表2-1 歐盟與中國貿易統計
-
圖2-1 印度對歐盟之進出口貿易總量
-
圖2-2 歐盟與印度之貿易關係
-
表2-2 歐盟與亞歐會議之比較及其在世界的百分比
-
-
第四節 結語
-
-
第三章 歐盟兩岸政策的轉變( 2003 一 2007 )一對中武器禁運的影響/陳世民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第二次波灣戰爭的影響與「解除中國武器禁運」之箏論
-
第三節 延緩解除對中武器禁運之後歐盟兩岸政策的轉變
-
第四節 結語
-
-
第四章 英國布萊爾政府對中國政策的理想與實踐/甘逸驛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新工黨政府對外政策的道德性
-
第三節 英國對中國政策
-
第四節 結語
-
-
第五章 法國對亞洲及兩岸的政策/張台麟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當前法國外交政策的重點與取向
-
第三節 法國與亞太國家的經貿互動
-
第四節 法、中關係互動與特色
-
第五節 法、中加強關係之意義及對兩岸之影響
-
第六節 結語
-
-
第六章 德國對亞洲及兩岸的政策/湯紹成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內外環境的變遷
-
第三節 德國政府亞洲政策的內涵與定位
-
第四節 德國與中國的關係
-
第五節 臺德關係的特色
-
第六節 結語
-
表6-1 施若德與梅克爾政府的中國政策對照表
-
-
-
第七章 亞歐會議與兩岸關係/郝培芝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亞歐會議的緣起與發展
-
表7 -1 歷屆亞歐會議主要議題與相關宣言
-
-
第三節 歐盟對亞歐會議的戰略思考:參與亞太事務的重要渠道
-
第四節 中國對於亞歐會議的國際戰略定位
-
第五節 亞歐會議後的歐/中高峰會議:兩岸關係政策發展的重要新走向
-
第六節 結語
-
圖7-1 國際社會對於〈反分裂國家法〉之界定與相關回應的光譜分析
-
-
-
第八章 中國與歐盟關係——現在與未來/姜家雄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中歐關係回顧
-
表8-1 中國與歐盟歷屆高峰會
-
表8-2 中歐雙方發布的重要官方文件
-
表8-3 中國一歐盟的部門對話
-
表8-4 歐盟對中國貿易(1995-2005)
-
表8-5 歐盟貿易夥伴統計(2005)
-
-
第三節 中國與歐盟雙邊關係中的變數
-
表8-6 各國於對中國人權狀況的提案(1990-2000)
-
-
第四節 結語
-
-
第九章 論歐洲聯盟的臺海政策/蘇宏達
-
第一節 前言 ·
-
第二節 歐洲聯盟臺海政策的演變
-
第三節 美國臺海政策的困境
-
第四節 邁向一個歐盟和美國的共同臺海政策
-
表9-1 政治體三支柱
-
-
第五節 結語
-
- 第十章 結論:歐盟成長及其對亞、中、臺的政策趨勢/蔡政文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