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台海风云六十年:1949~2009

出版日期
2010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51080317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共分為十大類,所選擇的文章涵蓋了國民黨退踞臺灣以來的60年,比較詳盡地分析了臺灣近60年的歷史,以及五代領導人中每一代領導人相同和不相同的政治立場,對大陸政策及其經驗教材。所選擇的文章,十大類中每一類都有其特定的內涵,最重要的標準是“堅持一個中國,反對臺灣獨立”,這也是貫穿全書各篇的一根紅線。
  • 一、历史纵观篇
    • 纪念《马关条约》签订一百周年
    • 香港回归洗刷了我中华民族百年国耻——1997年4月在中共中央党校某学习班讲课提纲之一
    • 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写在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前夕
      • 一、李登辉的“梦”
      • 二、陈水扁当政以来
      • 三、外国势力与“台独”
      • 四、统一大势不可违
    • 台湾光复时期的恢复与发展(1945—1949)
    • 现代台湾历史与两岸关系的几个片断
      • 一、战后接管台湾
      • 二、美国与台湾(1)
      • 三、美国与台湾(2)
      • 四、“八·二三”炮战
      • 五、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发展
      • 六、国民党大陆政策的演变
      • 七、“台独”势力的发展
    • 必须还原历史真相——抗日战争70周年纪念有感
    • 台湾历史上先后三次“去中国化”运动
    • “二·二八”事件的三个“是什么”
    • 台湾四代领导人及其大陆政策评估
    • 蒋经国生前最后一次政策大调整
      • 一、调整的内容
      • 二、背景和原因
      • 三、四次大教训
      • 四、四个“三角形”
    • 蒋经国去世前夕国民党领导层的矛盾
      • 一、矛盾的焦点
      • 二、矛盾的表现
      • 三、发展的趋势
    • 蒋经国和“后蒋经国时代”
      • 一、“三个不好”
      • 二、“三大难题”
      • 三、“三种可能”
    • 李登辉和“后李登辉时代”
      • 一、李登辉及其外国影子
      • 二、台湾的“李登辉时代”
      • 三、“后李登辉时代”的台湾
    • 陈水扁和“后陈水扁”时期
      • 一、陈水扁当局的主要特点
      • 二、问题·教训·启示
      • 三、“后陈水扁”时期之展望
    • 一次有关台湾文献史料会上的发言
    • 两岸关系上的科学发展观
    • 马英九主政台湾后两岸关系新态势
      • 一、马英九上台后的“四大变化”
      • 二、两岸关系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 三、关于几个具体问题的看法
      • 结束语
    •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台海形势
      • 一、和平统一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要求
      • 二、对台政策的三次战略性调整
      • 三、力争在改革开放中实现和平统一
  • 二、形势剖析篇
    • 蒋经国晚年的台湾形势与三场政治风波
    • 关于海外学者对台湾问题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 李登辉“戒急用忍”政策的由来
    • 民进党执政后的两岸关系——参加第九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有感
      • 一、台湾“变天”后的基本态势
      • 二、历史遗留下来的重大难题
      • 三、值得台当局深思的几个问题
      • 四、海内外华人的共同愿望
    • 从唐飞下台看台湾海峡形势
      • 一、陈水扁主政后的新一轮政治风波
      • 二、唐飞下台所反映的各种深层矛盾
      • 三、对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走向的估计
    • 陈水扁的“变”与“不变”
      • 两岸关系上面临的“困局”
      • “变”的条件与可能性
      • “变”也不是那么简单
      • 向陈水扁先生进一言
    • 略议当前台湾政坛的诸种乱象
      • 一、岛内的政经形势不佳
      • 二、政坛出现“文革”现象
      • 三、两岸政经形势在“逆转”
      • 四、向美、日投怀送抱不会有好处
    • “台独”也是纸老虎——答《新华网》记者问
      • 开场白
      • “公投制宪”:起于私欲 终将幻灭
      • 台湾民意:民心思安 了解需时日
      • 美国因素:两面手法,表里不一
      • 中国方略:力争和平 不惧挑战
      • 结束语
    • 十问陈水扁
    • 两岸关系中的“四个对立”
      • 一、两种“悲情”的对立
      • 二、两种“方向”的对立
      • 三、两种“和平”的对立
      • 四、两种“紧迫感”的对立
      • 作者的结论
    • 陈水扁在联合国问题上的谬论
    • 逆潮流而动的政治闹剧
    • 台湾是不是处在“文革”末期?
    • 民进党的下滑势头与两岸关系
      • 一、民进党的下滑趋势
      • 二、两岸关系的新特点
      • 三、对于未来的新期待
    • “三合一”胜选后看国民党及其未来
      • 一、胜选原因及众人期待
      • 二、未来将“任重而道远”
      • 三、国民党历史功过简评
      • 四、两岸关系和台湾政党
    • 从“扁七点”看“废统”阴谋
    • 从“反贪倒扁”到“北高选举”
    • 台湾奈何“统”声低而“独”声高——国民党与民进党观察比较
    • 台湾北高两市选举之我见
    • 陈水扁的新花招——“入联公投”
      • 一、目的所在
      • 二、手段毒辣
      • 三、应对之策
    • 陈水扁对“国共和解”的逆反心态
    • “闹剧演员”陈水扁的最新表演
    • “胡布会”为何冷漠视扁
    • 一份挑衅性“台独”宣言书
    • 陈水扁所谓“三条件”本质是什么?
    • 新一届台湾“立委”选后的两岸关系
    • 民进党的“造反”哲学
      • 一、民进党的“造反”
      • 二、人民否定“台式文革”
      • 三、人心思“安”,人心思“和”
      • 四、台湾不能再乱下去
    • 台湾两候选人的一场辩论战
    • “藏独”和“台独”遥相策应
    • 民进党竟然猛打“西藏牌”
    • 马胜谢败的意义为何?
    • 败选后犹念“台独经”
    • 就马英九当选回答媒体几个问题
    • 春天的燕子真的来了!?
    • 感想与希望——皖台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 马英九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两岸关系的春天来了
    • 祝“两岸首航”
      • (一)
      • (二)
      • (三)
      • (四)
    • 台湾政情观察刍议
    • 台湾在北京奥运中的两种“情”
  • 三、大政方针篇
    • 如何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及特征
      •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 “一国两制”的基本特点
    • “一国两制”的现实可行性
      • “一国两制”完全可行
      • “一国两制”比其他方案更可行
      • “一国两制”对中国统一最为有利
    • 关于“一国两制”的几个问题
      • 发展两岸关系的主要障碍在哪里
      • 发展两岸关系的指导思想问题
      • 何谓“一国”及如何实现的问题
      • 如何保证“两制”落实的问题
      • 两岸统一前的“过渡”问题
    • 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思想——在全国对台系统一次学习班的讲课提纲
      • 一、“一国两制”的形成、发展
      • 二、“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
      • 三、“一国两制”的主要特征
      • 四、“一国两制”的理论意义
    • “一国两制”可确保台湾人民权益
      • 一个中国——符合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
      • 两制并存——充分考虑了台湾人民的实际利益
      • 高度自治——旨在让台湾人民更好地当家做主
      • 和平协商——可以防止相互间的武力对抗
    • 台湾当局为何重弹“一国良制”?
      • 所谓“好制度”和“坏制度”
      • “一国良制”也是“死胡同”
    • “一国两制”是歪曲不了的——评“台湾两岸关系说明书”
      • “一国两制”是歪曲不了的
      • “一国两制”最合情合理
      • 两种不同的理念基础
      • 还是实事求是些为好
    • 两岸实现“一国两制”前怎么办?
    •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 香港问题的特殊性
      •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
      • “一国两制”的理论意义
    • 香港回归,台湾何去?——写于1997年7月香港回归前夕
      • 一、全中国人民的殷切期待
      • 二、大局为重必将柳暗花明
      • 三、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
      • 四、不可走向人民期待的反面
    • “一国两制”果真不适用于台湾吗?
      • 一、台湾当局为何反对“一国两制”
      • 二、“一国两制”完全适用于台湾
      • 三、“一国两制”对两岸都有好处
    • 澳门回归与“一国两制”
      • 一、澳门问题的历史回顾
      • 二、“一国两制”在澳门
      • 三、港澳回归望台湾
    • “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探讨——在一次对台政策学习班上的发言
      • 一、“一国两制”的来龙去脉
      • 二、“一国两制”和它的台湾模式
      • 三、“一国两制”存在的五个“误区”
      • 四、“一国两制”是两岸“双赢”之路
    • “钱八条”与“一国两制”
      • 一、“钱八条”包含有哪些内容
      • 二、关于“保持政府架构”问题
      • 三、“台独”主张者的八个“盲点”
    • 关于对台实行“一国两制”及相关问题探讨
      • 一、传说中的一个故事
      • 二、主要难点之所在
      • 三、可探索的思考方向
      • 四、对几个问题的看法
    • “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模式——一次内部学习座谈会上的发言
      • 一、“一国两制”,适用台湾
      • 二、“一国两制”,核心“一国”
      • 三、“一国两制”,四大好处
      • 四、“三心”高照,前路光明
      • 五、三个“可以”,切实可行
    • 香港“一国两制”对台湾应有启示
    • 我看《反分裂国家法》
    • 《反分裂国家法》旨在把我对台政策“法制化”——在《思想者论坛》会上的发言节录
      • 座谈会开场白
      • 以民为本的根本体现
      • 新阶段 新做法
      • 新法更具权威性和约束力
      • 应予澄清的传言与“误区”
      • 真正的“时间表”操之在台湾当局
      • 绿营强烈反对掺杂诸多政治因素
      • “台独”高潮已过 开始曲折下降
      • 对手的选择与对待
      • 下一步的设想——依靠台湾人民
    • 以民为本是两岸关系的核心
    • 指导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从江泽民的“八项主张”到胡锦涛的“四个决不”
    • 香港回归十年话台湾
      • 一、东方明珠已更加亮丽
      • 二、台当局害怕香港模式
      • 三、当前最突出的问题
      • 四、“以独逼战,拉美下水”?
      • 五、“一国两制”的光芒不会磨灭
    • 胡锦涛重申“一个中国”的对台方针
    • 读胡锦涛对台政策最新讲话有感
  • 四、政策阐述篇
    • 和平统一大业不可视为做交易
    • 读中国政府关于台湾问题发表的第一个白皮书
      • 一、台湾问题白皮书的发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 二、关于白皮书中提到的几个问题
      • 三、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 四、两岸关系现状及前景展望
    • 读中国政府关于台湾问题发表的第二个白皮书
      • 白皮书是在当前这个新的历史条件下发表的
      • 白皮书非常突出地强调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 要不要维护一个中国原则,是“爱台湾”还是“害台湾”的分水岭
      • 只有彻底清除“两国论”流毒,两岸和平统一才有希望
    • 再读中国政府关于台湾问题发表的第二个白皮书
    • 两岸关系中有关美国因素的几个问题——写于1998年5月克林顿总统访华之前
    • 从克林顿访华看中美和海峡两岸关系——写于1998年7月克林顿总统访华之后
      • 一、关于克林顿总统访华的影响和意义
      • 二、关于对克林顿总统这次访华所取得成果的评估
      • 三、关于台湾问题在这次克江高峰会谈中所处地位
      • 四、关于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前景
      • 五、关于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的交互影响
    • 港澳回归话台湾
      • 一、祖国统一大业的又一盛事
      • 二、台、港、澳三地之异同
      • 三、“一国两制”是“双赢”政策
    • 海峡两岸关系中的几个敏感问题
    • 江泽民“八项主张”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 两年酝酿“江八点”
      • 从“促统一”到“反分裂”
    • 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重大意义
    • “九二共识”的迷津与真相
    • 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纪念江泽民同志“八项主张”发表12周年
    • 大陆的对台政策与两岸关系——香港无线电视台记者访谈摘要
    • 民进党终年炒作“主权”何时了?
  • 五、经济透视篇
    • 台湾农村经济关系的变化
    • 从对外贸易看台湾经济
      • 一、引言
      • 二、外贸在台湾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三、台湾对外贸易的基本特征
      • 四、当前台湾外贸中的几个问题
      • 五、结论
    • 祖国统一与台湾经济
    • 两岸经贸现状、前景和希望——在上海“二十世纪世界经济对海峡两岸之挑战”研讨会闭幕式上的发言摘要
    • 两岸经贸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向探讨
      • 一、两岸经贸的新形势及特点
      • 二、两岸经贸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未来两岸经贸关系之展望
    • 台湾经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 一、特殊的历史条件和背景
      • 二、经济发展策略上的一些做法
      • 三、对台湾经济发展的评估和看法
    • 从香港资本地区构成看两岸经贸发展趋势
      • 一、在港外资与两岸经贸
      • 二、在港华资与两岸经贸
      • 三、在港台资与两岸关系
      • 四、在港中资与两岸经贸
  • 六、专题探讨篇
    • “一国两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造
      • 一、“一国两制”的形成发展
      • 二、“一国两制”的基本特征
      • 三、“一国两制”的理论意义
    • 从蒋介石到李登辉时期的台湾政局及派系斗争
    • 从三大因素看两岸关系的未来
      • 一、两岸关系的历史因素
      • 二、两岸关系的美国因素
      • 三、两岸关系的岛内因素
      • 四、两岸间的统独之争
    • 围绕台湾问题的三个“三角关系”——台湾形势观察有感
      • 第一个“三角关系”:中国—美国—日本
      • 第二个“三角关系”:中国大陆—美国—中国台湾
      • 第三个“三角关系”:民进党—国民党—亲民党
      • 三个“三角关系”的矛盾焦点何在?
    • 海峡两岸存在的几个大是大非问题
      • 一、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 二、“主权”和“治权”
      • 三、“事实独立”和“法理独立”
      • 四、“台湾意识”与“台独意识”
      • 五、“爱台湾”和“卖台湾”
      • 六、武力“保台”和武力“犯台”
    • 陈水扁主政台湾后的两岸关系
      • 一、陈水扁的“渐进式台独”
      • 二、两岸之间的“政冷经热”
      • 三、“大两岸”和“小两岸”关系
      • 四、几个原则性和理论性问题
    • 当前台湾政局新特点和两岸关系
      • 一、岛内选情三大特点
      • 二、“公投制宪”炒得火热
      • 三、两岸“三通”人为受阻
      • 四、“一国两制”与台湾未来
    • “三·一九”枪击案后台湾形势及两岸关系
      • 一、四大迷思
      • 二、五大矛盾
      • 三、六点思考
    • 当前台海形势和中央对台政策新思维
      • 一、当前台湾形势之我见
      • 二、中共对台政策新思维探讨
      • 三、有关两岸关系的几个问题
    • 海峡两岸主要政党的“不等边三角”关系
      • 一、复杂的掎角之势
      • 二、共产党与国民党
      • 三、共产党与民进党
      • 四、国民党与民进党
      • 五、新态势和新特点
    • 关于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问题研究
      • 一、两岸关系的历史回顾
      • 二、各种解决方案之提出
      • 三、台湾当局政治地位问题的基本思考
    • 六十年来“台湾意识”发展面面观
      • “台湾意识”发展的历史观
      • “台湾意识”发展的哲学观
      • “台湾意识”发展的政经观
      • 有关“台湾意识”的几点看法
    • 签订两岸和平协议的可行性研究
      • 一、台湾政党轮替后两岸关系新态势
      • 二、签订和平协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三、签订和平协议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 四、两岸和平统一的内涵、途径和展望
      • 结束语
    • 中国四代领导人对于台湾问题的战略思考
      • 一、毛泽东的战略思考
      • 二、邓小平的战略思考
      • 三、江泽民的战略思考
      • 四、胡锦涛的战略思考
      • 五、几点研究心得体会
    • “一国两制”与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
      • 一、“一国两制”的提出及其在港澳的实践
      • 二、“一国两制”与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的关系
      • 三、关于落实“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的几个问题
  • 七、重要评论篇
    • 试论国民党的“独台”及其危险性
      • 一、什么是“独台”
      • 二、“独台”的国际背景
      • 三、“独台”与“台独”
      • 四、“独台”的危险性
    • 中国人的感情在哪里?——评李登辉与司马辽太郎对话
      • 内心秘密的大曝光
      • 什么是中国人的感情
      • 不可误导人民的感情
      • 中国人的事应由中国人办
      • 所谓“主权在民”的真义
    • 应澄清两岸关系上一些不当提法——答《台声》杂志记者问
    • 李登辉访美和中美关系问题
      • 一出双簧公开亮相
      • 过了时的霸主心态
      • 错误地估计了形势
      • 要看美国政府的态度
    • 中国和平统一展望——在《大统一》电视片北京学术会议暨开机仪式上的发言
      • 一、有进展
      • 二、有困难
      • 三、有希望
    • 两种“台独”一脉相承——评李登辉的“隐性台独”与彭明敏的“显性台独”
      • 政治密友 心心相印
      • 李氏“理念”照搬彭氏
      • 两种“台独”正在合流
      • 同台参选 暗藏玄机
    • “反统八股”何时休?
      • 十足的“反统八股”调
      • 台当局为何此时重弹旧调
      • 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强交流和交往
    • 李登辉的“七块论”剖析
      • 一、一位“皇民化”者的自白书
      • 二、“七块论”的来龙去脉
      • 三、不可救药的分裂主义者
    • 究竟要把台湾人民引向何方?——评李登辉与日本加濑英明合著的《今后的亚洲》
      • 一、挥之不去的“日本情结”
      • 二、“复辟梦”和“台独梦”
      • 三、偷换概念的“主权在民”
      • 四、真正的“悲哀”将是李氏自己
    • 李登辉的分裂图谋注定要失败——答《求是》杂志记者王安琪、杨发喜
    • 李登辉的“两国论”与“皇民化”心态
      • 一、总根子来源于三个方面
      • 二、“皇民化”思想根深蒂固
      • 三、日本军国主义衣钵的忠实继承者
      • 四、“皇民化”经验在台湾的运用
    • 不提“两国论”的“两国论”——评陈水扁《五·二〇就职演说》
      • 一、全篇讲话的主旨何在
      • 二、国、民两党政策比较
      • 三、海峡上空乌云仍旧
      • 四、陈水扁的“机遇”和“挑战”
    • 遥望“南云”,台湾何去?
      • 一个“变化”,两个“营垒”
      • 三大势力,四个矛盾
      • 五大乱象,六场风波
      • “南云”不散,永无宁日
    • “三个代表”理论与两岸关系
    • 陈水扁正铤而走险——析陈水扁“一边一国”论
      • 国际“大气候”与岛内“小气候”
      • “小民意”不能压服“大民意”
      • 陈水扁所谓“善意、诚意”真面目
      • 制造矛盾和麻烦不得人心
    • “汪辜会谈”十周年纪念有感
      • “汪辜会谈”的历史意义
      • 坎坷曲折的十年
      • 台当局必须回归“一个中国”原则
    • “防卫性公投”的欺骗性
      • 一、民进党所推动的“公投”
      • 二、什么是“防卫性公投”?
      • 三、一切都是为了选票
      • 四、应撤除“飞弹”还是“台独党纲”?
      • 五、一场“贼喊捉贼”的闹剧
    •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不光彩角色
      • 一、美国对台政策的本质
      • 二、大选中的“双簧”表演
      • 三、诸多不妥的“国内法”
    • “法理台独”是在玩火
    • 陈水扁所谓“和平”的虚伪性
      • “照妖镜”下露出“假和平”原形
      • “和平台独”的内核是“法理台独”
      • “和平”幌子下的“反和平”勾当
      • 陈水扁“和平原则”的本质
    • 连战先生“大陆行”是成功的
      • 一、热烈的反响
      • 二、成功的访问
      • 三、强烈的震撼
    •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究拟何时解“套”
    • 中美“高峰会”中的台湾问题
    • 陈水扁的“五大恐惧症”
    • 陈水扁是岛内最大乱源
      • “新春讲话”的实质是什么?
      • 陈水扁的“一石三鸟”术
      • 终将“搬石头砸自己脚”
    • 民进党必须调整的“四大心态”
    • “本土牌”竟被运用到荒唐地步
    • “当家做主”决不等于要“台独”——就陈水扁“元旦祝词”答台湾媒体记者问
    • 民进党政权的“刨根”战术
      • 一、“去中国化”的新阶段
      • 二、中国根是刨不掉的
      • 三、一意孤行必自食恶果
    • 民进党“四大天王”互比“毒”(独)性
    • 台湾宝岛的一面爱国主义红旗——祝《海峡评论》发行二〇〇期
    • 民进党奈何成了“情绪化”政党
      • 一、应该如何对待已被打败的政敌
      • 二、民进党对待国民党做法不得人心
      • 三、中共衡量台湾政党的标准是“一中”
    • “台独”之路不可能走得通
      • 之一
      • 之二
      • 之三
    • 新春佳节话台湾
    • 陈水扁下台前仍疯狂攻击“九二共识”
    • 抗震救灾中的“两岸情”
      • (一)
      • (二)
      • (三)
    • 海基会和海协会复谈的重要意义
    • 美国重启对台军售为哪般?
    • 两岸关系迈出的历史性步伐
  • 八、焦点议题篇
    • “台独”、“独台”与统一
      • 不能麻痹
      • 关键所在
      • 求统防独的办法
    • 关于“台湾人是否中国人”的争议——参加与台北电视现场连线座谈有感
      • 一、令人颇感惊异的一个“议题”
      • 二、为什么不愿承认是中国人
      • 三、做一个中国人的十二大好处
    • 是“爱台湾”还是“祸台湾”?
    • 如何处理国家统一和实现现代化的关系——答香港《中国评论》记者罗祥喜
      • 处理发展与统一的关系有两种思路
      • 四次反“台独”斗争
      • 主张打的理由
      • 主张在现代化过程中解决台湾问题之理由
      • 现代化高于统一
    • 如何才能避免两岸“兵戎相见”?——为台湾执政诸公进一言
      •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乎?
      • 二、台湾的上、中、下三策
      • 三、个人的一点看法和想法
    • 所谓“国号”之争与“法理台独”
      • 一、台所谓“国号”问题的困扰
      • 二、台所谓“国号”之争的本质
      • 三、“法理台独”同样是“红线”
    • 陈水扁当局为何“危而不倒”?——2006年台湾形势回顾与展望
    • 与美国朋友谈“法理台独”
    • 所谓“新宪”又是一场“闹剧”
    • 民进党的真正危机在哪里?(之一)
    • 民进党的真正危机在哪里?(之二)
    • “本省人”和“外省人”的迷思(上)
    • “本省人”和“外省人”的迷思(下)
    • 就“马萧配”答台港媒体记者问
    • 一场关于“中华民国”称号的大争论
    • 台湾真正的“入联”之路
    • 台湾“绿卡风波”的本质是什么?
    • 衡量“台式民主”的最后标准是什么?
    • 再谈“中国台北”和“中华台北”
    • 关于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感思
    • 两岸关系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 “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关系
  • 九、人物评议篇
    • 历史上一位真正称得上“爱台湾”的人——纪念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20周年
      • 抗击外敌,保卫台湾
      • 建设台湾,造福人民
      • 联系历史,不尽感思
      • 结束语
    • 历史上又一位真正称得上“爱台湾”的人——纪念姚莹出任台湾兵备道170周年
      • 导言
      • 一、抗英保台,五战五胜
      • 二、热爱台湾,深察民情
      • 三、面对历史的几点反思
      • 结束语
    • 汪老永远活在两岸人民心中
    • 悼念辜振甫先生
    • 宋美龄值得肯定的三件事——《新浪观察》记者专访纪要
    • 马英九先生“两岸观”探讨
    • 悲剧人物陈水扁
    • 陈水扁其人在海峡两岸
    • 读《李登辉:我想访问大陆》
    • 读辜宽敏口述《我独故我在》
    • 再谈辜宽敏的《我独故我在》
    • 读陈明通先生与中评社记者谈话
    • 谁是台湾的“邓小平”?
    • 评台湾媒体对李远哲先生专访
    • 谢长廷想成为第二个“陈水扁”?
    • 谢长廷再一次亮明“两岸政策”
    • 热爱台湾,心系统一——追忆方生教授
      • “台湾”二字连着两颗心
      • 一件鲜为人知的事
      • 他对李登辉的失望
      •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 十、形势杂谈篇
    • 话说“爱台湾”
    • “爱台”与“卖台”
    • 陈水扁的“台独梦”
    • “三小”岂能抗拒“三大”
    • 脱去外壳露“独”心——评李登辉给“五·一一正名联盟”授旗
      • 三次丑表演
      • 丑表演的背后
      • 玩火者必自焚
    • 扁李合谋唱“双簧”——评2003年9月6日“台湾正名”大游行
      • “唯恐天下不乱”
      • 大游行其实是为“选举”
      • 为何能动员那么多人
      • 扁李唱的是“双簧剧”
      • 不要踩破大陆的底线
    • 一首台湾民歌引发的思考
      • (一)
      • (二)
      • (三)
      • (四)
    • 我的“两个‘不解之缘’”
    • 赞台湾“新党精神”
    • 但愿“小马哥”勿忘历史教训
    • 台当局的“去中国化”带来“去政府化”
    • 回应陈水扁的三个“阶段论”
    • 读萧万长先生“一中市场”
    •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 浅议“飞弹”和“熊猫”
    • 我对两个“一中”的解读
    • 也谈“大象和兔子”
    • 陈水扁的“最大败笔”
    • “悲情牌”下尝苦果
    • 万里蓝天怜孤雁
    • 民进党“全代会”随笔
    • 陈水扁现象浅议
    • 所谓“新式资本主义”说
    • “日出江花红胜火”——台湾反贪倒扁形势观察
    • 民进党的“围魏救赵”战术
    • 红潮遍地,超越蓝绿
    • 打油诗八首(含赞红衫军)
    • 请看“正名者”人亦“正其名”
    • 再赋打油诗八首(含批“独”)
    • 民进党内激进“台独”派“曲高和寡”
    • 民进党内的“长扁之争”
    • 但将冷眼看螃蟹
    • 从马英九案再被起诉说起
    • 扁当局的“入联”和“护贪”——“台研论坛”会上的思考(之一)
    • 扁当局为何反对“熊猫入台”?——“台研论坛”会上的思考(之二)
    • 如同妖星笼罩的“台独决议文”
    • 台湾“双十”,“一旗两政”
    • “认同牌”和“经济牌”比较
    • 小议“卖台”与“卖国”
    • 大陆“出头天”与台湾“出头天”
    • “台独”乃“十恶”之源——台湾新一届“立委”选举有感
    • 台湾选战的“十大怪招”
    • 贺马英九当选
    • “贪腐”与“台独”
    • 民进党内“独声”转为“猿声”
    • 我有一个绿色的“交友梦”
    • 再赞《我们都是一家人》
    • 我与《告台湾同胞书》
      • 沧桑大变化
      • 两个“三十年”
      • 我的“台湾缘”
    • “大三通”启动了!
    • 春节杂谈(之一)
    • 春节杂谈(之二)
  • 后记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