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鴉片戰爭以後大量出現的域外遊記,呈現了旅人走向世界、面對他者與自我的辯證歷程,不但是重要旅行文學作品,同時也是一部豐富的近代文化史。
本書在縱貫百餘年(1840-1945)的旅遊文獻中,跨越了中國與台灣、晚清與民國、文言與白話等諸多疆界,兼顧縱向的發展史與橫向的外緣探討,由鏡像與旅行理論切入,配合權力展現、媒體傳播、圖像思維等不同觀點的分析,開啟了近代域外遊記更完整的弘觀研究。
本書在縱貫百餘年(1840-1945)的旅遊文獻中,跨越了中國與台灣、晚清與民國、文言與白話等諸多疆界,兼顧縱向的發展史與橫向的外緣探討,由鏡像與旅行理論切入,配合權力展現、媒體傳播、圖像思維等不同觀點的分析,開啟了近代域外遊記更完整的弘觀研究。
- 李序
- 王序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第二節 研究範圍
-
第三節 研究理論與方法
-
第四節 文獻探討
-
第五節 研究架構
-
-
第二章 當東方遇見西方(1840-1874)
-
第一節 天購跡赫,鬼聲啾啾-鴉片戰爭前的域外遊記
-
第二節 見所未見,聞所未聞-1840-1874的域外遊記
-
-
第三章 帝國凝視·文化想像(1875-1894)
-
第一節 認識/轉移酒遊記
-
第二節 眷戀/醒悟-東遊記及其他
-
-
第四章 尋找真理(1895-1911)
-
第一節 丈夫有壯別-康有為與梁啟超的流亡書寫
-
第二節 遲來的自覺-世紀之交的東/西遊記
-
第三節 閨秀的先行-單士釐的女遊書寫
-
-
第五章 眾聲喧嘩·多音交響(1912-1945)
-
第一節 「無我」到「有我」-抒情化與個性化的現代遊記
-
第二節 後退的自我-現代遊記的現實關注
-
第三節 殖民地外的天空-日治時期台人旅外遊記
-
-
第六章 我是誰?-中國/臺灣圖象的交互融攝
-
第一節 日治時期台人大陸遊記的認同焦慮
-
第二節 日治時期臺灣遊記的重層觀照
-
-
第七章 近代域外遊記的繼承與開創
-
第一節 混生的新貌州丘代域外遊記的書寫形式
-
第二節 整合與重構-近代域外遊記的主題變遷
-
第八章 新媒體/新途徑-近代域外遊記的發表與出版
-
第一節 權力的介入-以臺灣作品為例
-
-
- 第九章 結論
-
參考文獻
-
附錄一:《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所收錄之域外遊記
-
附錄二:《中國遊記文獻研究》之域外遊記清單
-
附錄三:近代域外遊記一覽表(1840-1945)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