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明清時期的台灣傳統文學論文集

出版日期
2002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57668696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了渡臺悲歌、清代教育傳統文學作家童盟教育的養成教材、沈光文與台灣流寓文學的多角觀點等十二篇論文。
  • 序 魏仲佑
  • 渡臺悲歌
  • 臺灣傳統漢語詩文中所表露的「渡臺困境」初探 薛順雄
    • 前言
    • 海洋險遠,「埋冤」舊日名
    • 連日驚心千尺濤,全家終日託波臣
    • 結語
  • 清代臺灣傳統文學作家「童蒙教育」的養成教材 黃哲永
    • 一、明、清時期臺灣較著名的統文學作家
    • 二、科舉造就出臺灣傳統文學作家
    • 三、傳統文學作定的養成場所與方法
    • 四、傳統文學作家的記誦奠基書
    • 五、傳統文學作家的工具書
    • 六、作品的刪削之一(以鄭用錫作品為例)
    • 七、作品的刪削之二(以軼名的試帖詩為例)
    • 八、結語
  • 沈光文與臺灣流寓文學的多角觀點 洪銘水
  • 明清時期的臺灣民間文學 陳益源
    • 一、前言
    • 二、明鄭時期民謠與傳說存疑
    • 三、清治時期的臺灣地方傳說
    • 四、清治時期的臺灣民間歌謠
    • 五、清治時期的臺灣民間諺語
    • 六、結語
  • 清代臺北地區文壇初探 黃美娥
    • 一、前言
    • 二、清代臺北地區文風的興起與發展
    • 三、清代臺北地區的文壇概況
    • 四、清代臺北地區文人的集體活動
    • 五、結語
  • 清代台南地區詩文社研究 向麗頻
    • 一、前言
    • 二、臺南地區詩文社綜述
    • 三、其他可能存在的詩文社探析
    • 四、臺南詩文社活動特色
    • 五、結語
    • 吟詠聲中見廢興─論鹿耳門變遷 龔顯宗
  • 清代臺灣民變期間的詩人
  • 以《陶村詩稿》作者陳肇興為例 林翠鳳
  • 一、前言
    • 二、關於戴潮春事件及陳肇興
    • 三、六堡合約舉義
    • 四、參與人員
    • 五、失敗原因
    • 六、六月連日大捷
    • 七、雙方殉亡人數
    • 八、結語
    • 書寫與表演 再論臺灣戲曲史料 沈冬
  • 引言
    • 一、清代臺灣戲曲的表演
    • 二、清代臺灣戲曲史料的書寫
    • 結論
    • 晚清旅臺詩人梁子嘉及其作品初探 廖振富
  • 一、前言
    • 二、梁子嘉之生平與創作觀
    • 三、梁子嘉詩的之主要內容
    • 四、梁子嘉詩的寫作特色
    • 五、結語
    • 吳德功《瑞桃齋文稿》所反映的儒學思想 林慶彰
  • 一、緒言
    • 二、朱陸不為孔子之教
    • 三、孔教包涵萬類
    • 四、表彰忠義之士
    • 五、結論
    • 明清時期臺灣書法與文學關係
  • 以《明清時代臺灣書畫作品》一書為例 陳興平
  • 一、前言
    • 二、作者資料彙整
    • 三、作品內容
    • 四、文人與書法家之關係
    • 五、書法的願望
    • 六、書法作品內容
    • 七、結語
    • 附錄一:「明清時期的台灣傳統文學」研討會資料
    • 附錄二:「明清時期的台灣傳統文學」研討會贈書清單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