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科學作為探索:超越現象的科學形上學
科學是什麼? 本書從形上學的取向來提出答案。 作者將「科學是什麼」理解為一個存有學上的問題,即從天性的「是」和同一性的「是」來分析「是」這個概念的意義。又從具主體性意味的「科學的目的」來提出回答,論證「科學的根本且首要的目的」是「科學探索」,而不是許多科學哲學家主張的「科學說明」,並進一步把「科學探索」定徵為「探索實在世界種種存有的對象」。所謂的「存有對象」是各種存有範疇,包括物項/實體(又分成個體和種類)、活動/互動/交互作用、關係、特徵/狀態、內在性質/性能/功能、空間、時間、系統、機制、結構、事件和規律,作者透過大量實例論證,科學確實而且應該探索這些存有範疇。 本書所提出的超越現象的科學形上學理論,是對應當代科技社會中的科學而建立起來的,這十分配合我們今天的科學,也提供我們一幅通用的科學形象。
- 自 序
-
第一章 導論:探索世界、反思科學
-
壹、我們要往哪裡走?
-
貳、一幅科學與世界的通用形象
-
參、從形上學之路走向「科學是什麼」
-
肆、什麼是形上學?
-
一、「形上學」(metaphysics)一詞和存有(being)
-
二、形上學和語言
-
三、存有論、存有範疇和範疇架構
-
-
伍、這趟旅程的風光:本書的內容
-
-
第二章 科學是什麼?或者,怎樣才算是科學?
-
壹、科學是什麼?從單一本性到家族相似
-
貳、科學的原型是什麼?或者,如何使用「科學」這個詞?
-
參、科學性的歷史判準:一個回答「科學是什麼」的假說
-
肆、從行為分類界定科學:科學與技術/科技的區分
-
-
第三章 科學的目的應該是什麼?科學探索
-
壹、有科學的目的嗎?或者,科學的目的應該是什麼?
-
貳、什麼是科學探索?
-
參、為什麼科學探索應該比說明更優先?
-
肆、表達科學目標對象的語言和概念
-
一、實在與實在性
-
二、準實在與準虛構
-
三、表像、表徵與實在
-
四、真、真相與真理
-
-
-
第四章 科學探索的對象是什麼?(一)元素存有範疇
-
壹、實在世界如何展現?世界觀的演變
-
貳、實在世界的構成:存有範疇
-
參、元素範疇一:物項、個體、種類
-
肆、元素範疇二:活動/互動/交互作用
-
伍、元素範疇三:關係
-
陸、元素範疇四:特徵/狀態
-
柒、元素範疇五:內在性質/性能/功能
-
捌、元素範疇六:空間與時間
-
玖、存有範疇的語言表達
-
-
第五章 科學探索的對象是什麼?(二)複合存有範疇
-
壹、複合範疇一:系統
-
一、理論系統與實存系統
-
二、構成一個實存系統的條件
-
三、系統的生成、變化與消滅
-
-
貳、複合範疇二:機制
-
一、「機制」的定義
-
二、機制的構成、擾動與崩解
-
三、社會機制與目的論
-
-
參、複合範疇三:結構
-
一、「結構」的定義
-
二、實存結構與自然結構
-
三、結構的生成、變化與破壞
-
四、心智系統假設:心智的結構、機制與系統
-
-
肆、複合範疇四:事件、規律與其他範疇的相關性
-
一、事件與規律
-
二、規律與性能/功能、機制和結構
-
-
-
第六章 結論:在科技社會中的科學探索
-
附錄一 subject 和 object 的多重意義
-
附錄二 占星學的巫術性與科學性
-
附錄三 論日常生活中的真相與事實
-
附錄四 分析形上學對於「性質」(property)的分析
-
徵引文獻
-
索 引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