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化學簡史,從陶瓷到石墨烯:青黴素發明、制定元素週期表、核磁共振、碳14定年法……科學是如何從火藥走到量子新能源?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2/1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62844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科學編年史,創造、實驗與突破古法煉丹、元素實驗、分子學說、放射性分析…… 從古到今的化學技術如何改變世界科技與文明發展? ▎古代化學智慧的璀璨光芒在古代,化學智慧與生活、科技密切相連,從火的使用到陶瓷技術,再到紙張與印刷的發明,無不彰顯著古人的創新精神。本章中,煉丹術與釀造技藝揭示了古代化學在醫學、食品與文化上的深遠影響。從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到孫思邈的火藥配方,中醫藥與化學的融合展現了科學與實用的結合。此外,化學技術在近代工業化中的應用,如製鹼技術與化學工業開拓,都是走向現代化的重要基石。古代人的化學智慧,不僅是技術的延續,更是文化的傳承與再創造。 ▎近代化學的全球視野近代化學的發展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一場科學革命。波以耳提出元素的概念,舍勒與拉瓦錫的發現則奠定了現代化學的基礎,而門得列夫的元素週期表更成為化學學科的指導框架。這一時期的科學家,透過理論與實驗的結合,探索了氣體定律、原子結構及有機化學的奧祕,例如原子論與對苯結構的解析。不僅如此,技術層面的創新,如諾貝爾的炸藥發明與巴斯德的疫苗研製,更將化學的應用推向了工業與醫學的領域。近代化學家的不懈努力,將分子、元素和化學反應帶入了系統化、理性化的視野,為現代化學的興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現代化學的革命與突破進入現代,化學不僅延續了理論的進步,更開啟了多學科交叉的時代。從量子化學的奠基者波耳到發現原子核模型的拉塞福,他們以創新的眼光揭示了化學與物理的內在關聯。瑪里居禮對鐳的研究以及哈伯法製氨技術的工業化,則彰顯了化學在能源與材料領域的應用價值。此外,高分子化學與合成纖維的發明,如尼龍塑造了現代材料科學的基礎。而青黴素的發現,更展現了化學對人類健康的貢獻。這些革命性的成果,象徵著現代化學在科學與社會中的深刻影響,使其逐步成為解決現代問題的核心工具之一。 ▎當代化學的創新與未來當代化學在技術與理念上更卓越發展,深入探索了分子、基因與材料的微觀世界。例如,綠色螢光蛋白的研究以及福井謙一的前線軌道理論,不僅推動了化學在生物與物理領域的應用,也為尖端技術如基因編輯與分子機器提供了基礎。同時,隨著鋰電池的突破與石墨烯的應用,化學為新能源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此外,隨著基因剪刀、冷凍電子顯微鏡等技術的問世,化學正在朝著更精準、更高效的方向邁進。展望未來,化學將在人工智能、環境保護與太空探索等領域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為人類文明的持續發展注入強大的創新動力。 【本書特色】: 本書整理了從古代到現代全球化學發展的脈絡,展現了化學如何深刻影響人類文明的技術與文化。涵蓋古人的煉丹術、造紙術、火藥等實用智慧,以及全球近代化學的理論突破和現代化學的技術創新,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書寫,兼顧學術性與趣味性,既適合科學愛好者,也能啟發一般讀者對化學的興趣。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