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前沿與流動:重探冷戰的亞際連結

出版日期
2024/08/2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47087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不論是「亞洲當下」的系譜編寫,或是策略指認之「亞際參照框架」,都必得是多向、重層,且對不同型態的劃界帶有高度自覺的實踐。

受到亞際、跨太平洋與晚近冷戰研究的啟發,《前沿與流動:重探冷戰的亞際連結》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冷戰研究學群的階段性成果,也是「重探亞際當代系譜」書系的首本論文集。第一單元「軍事主義與移動」收錄的四篇文章,探討主題涵蓋美國軍事部署在臺灣引發的司法管轄權爭議與交涉過程,及其如何成為我們理解美國帝國主義性質的視角;結合軍事介入與經濟發展的美援,在何種意義與程度上提供了臺灣與南越之間的交流介面;未曾稍歇的戰爭導致的「越南難民問題」,如何反映了解殖、內戰與冷戰的盤根錯節,以及人道主義表象下的地緣政治經濟考量。相對於第一單元涉及目前尚處研究起步階段的冷戰時期臺越交流與較為顯著的美國因素,第二單元「互相參照與想像」收錄的三篇文章,則多少受到晚近地緣局勢激發,即中國陰影下的臺港互動,來回看冷戰時期兩地的連結。以足球、電影及政論雜誌不同主題切入,探究冷戰緩解所引發的諸種文化政治變動,尤其是共產陣營的應對、國族主義的重構與文化工作者的跨域移動等等。

整體而言,本書雖然聚焦於冷戰時期不同階段、不同領域的臺美、臺越、越日與臺港連結,然而,不同文章皆指出,雙邊交流並不限於兩地,往往是受到多邊互動牽引,彼此的連結也發生在殖民與冷戰更迭交錯的宏觀結構之中。這些文章更提醒我們,在宏觀結構之外,個人能動性及事件的不可預期性也會對既有社會關係帶來衝擊,並塑造新的關係。我們期望,本書有限的涵蓋範圍、議題與運用的檔案,能激發起更多研究,聚焦宏觀結構、亞際連結與個人能動性之間的碰撞,重新梳理冷戰的多元系譜。

本書特色
1. 探討主題涵蓋美國在臺軍事部署的司法管轄權爭議、美援對臺越交流的影響,以及「越南難民問題」如何反映解殖、內戰與冷戰的盤根錯節。
2. 以足球、電影及政論雜誌不同主題切入,探究冷戰緩解所引發的諸種文化政治變動。
3. 聚焦宏觀結構、亞際連結與個人能動性之間的碰撞,重新梳理冷戰的多元系譜。
  • 導論/林淑芬、葉蔭聰
  • 第一單元︰軍事主義與移動
  • 第一章/ 1965 年《在華美軍地位協定》的議定及其亞 際背景 郭彥伯
  • 第二章/戰後臺灣與越南共和國(南越)間的經濟活 動︰以1950 年代末期紡織和糖業的資本輸 出為中心 洪紹洋
  • 第三章/基礎設施的冷戰輸出︰榮工處的南越浚渫工 程(1966-1972) 張宗坤
  • 第四章/陸地與海洋︰越南青年Hùng 的難民歷程與 冷戰難民政治 林淑芬
  • 第二單元︰互相參照與想像
  • 第五章/冷戰下香港對臺灣足球的影響︰由亞運金牌 到木蘭女足 李峻嶸
  • 第六章/邱剛健的臺港冷戰經驗及其美學形構︰以 1966-1974 年在香港的作品為討論核心 陳若怡
  • 第七章/冷戰對峙緩解中的跨國華語公共領域︰以 《七十年代》雜誌的臺灣政治論述為案例 葉蔭聰
  • 編者與作者簡介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