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從勝利走向戰爭!戰勝國步步埋下災難種子邱吉爾親述民主國家如何錯失和平契機納粹崛起、國際動盪,從慕尼黑協定到波蘭淪陷, 世界逐步走向無可挽回的戰爭深淵…… ▎英國首相的權威記錄邱吉爾不僅是二戰期間英國的領袖,也是戰時決策的核心人物,他以第一手資料記錄了戰爭前的國際局勢、各國外交政策的變化,以及二戰爆發的過程。這本書透過精練的敘述,讓讀者理解當時的決策背景及歷史教訓,並反思和平與戰爭之間的微妙平衡。 ▎從勝利走向危機書中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國際情勢開始,描述戰勝國在戰後重建與國際秩序安排上的失誤,例如《凡爾賽條約》的嚴苛賠款要求、協約國內部的分歧,以及國際聯盟的軟弱無力,這些因素為未來的戰爭埋下伏筆。隨著希特勒的崛起,德國開始重新武裝,並逐步挑戰歐洲現狀。邱吉爾在書中指出,西方民主國家因輕忽威脅而錯失了多次制止德國擴張的機會,最終導致戰爭無法避免。 ▎納粹崛起與世界動盪本書詳細探討希特勒掌權後的行動,包括吞併奧地利、撕毀《凡爾賽條約》的軍備限制,以及對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英、法等國在慕尼黑協定中對德國妥協,希望以「綏靖政策」換取和平,然而這只是讓納粹更有恃無恐。除了歐洲局勢,本書也關注義大利對非洲的侵略、日本在亞洲的擴張,以及蘇聯的戰略動向,描繪出當時世界格局的全貌。 ▎逼近戰爭邊緣隨著1939年德國與蘇聯簽訂《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波蘭面臨滅國危機,而英法最終不得不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本書詳述戰前的外交角力,並強調西方國家對納粹威脅的誤判如何一步步將世界推向戰爭深淵。邱吉爾在書中反思當時的決策失誤,並提醒後人應從歷史中汲取教訓,以避免類似的悲劇重演。 【不僅是對二戰的回顧】 本書不僅保留了原作的關鍵內容,也讓讀者能夠更快速掌握邱吉爾對戰爭與和平的深度見解。身為一位歷史參與者與決策者,邱吉爾的回憶錄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對於關心國際關係、戰爭史或政治決策的人來說,都是不可錯過的重要著作。本書不僅是對二戰的回顧,更是一場對和平與國家安全的反思,提醒世人如何在動盪時代做出正確的選擇。 本書特色:本書為邱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從戰事到戰事》精簡版,經過全文重新處理與解讀,保留了原作的核心觀點與重要事件。書中以邱吉爾的親身經歷為主軸,解析戰爭爆發、發展與影響,並反思戰勝國的政策失誤如何導致衝突重燃,使讀者在有限篇幅內理解戰爭的關鍵決策與歷史教訓。
- 致謝
- 序言
-
第一章 戰勝者做的蠢事
-
西元1919~1929年
-
-
第二章 短暫的和平時期
-
西元1922~1931年
-
- 第三章 危機暗潮湧動
- 第四章 希特勒的崛起
-
第五章 衰敗的年代
-
西元1931~1935年
-
-
第六章 戰爭陰影迫近
-
西元1934年
-
-
第七章 制空權的喪失
-
西元1934~1935年
-
-
第八章 挑戰與回應
-
西元1935年
-
-
第九章 空中和海上的問題
-
西元1935~1939年
-
-
第十章 制裁義大利
-
西元1935年
-
-
第十一章 希特勒發動攻勢
-
西元1936年
-
-
第十二章 西班牙內戰
-
西元1936~1937年
-
-
第十三章 德國武裝起來了
-
西元1936~1938年
-
-
第十四章 外交大臣艾登的辭職
-
西元1937~1938年
-
-
第十五章 強奪奧地利
-
西元1938年2月
-
- 第十六章 捷克斯洛伐克
- 第十七章 慕尼黑悲劇
- 第十八章 慕尼黑之冬
-
第十九章 布拉格、阿爾巴尼亞與英波協約
-
西元1939年1~4月
-
- 第二十章 蘇聯之謎
- 第二十一章 逼近戰爭邊緣
-
附錄
-
(1)與格蘭迪伯爵談話的內容
-
(2)我關於海軍航空兵的備忘錄
-
(3)關於軍需機構的備忘錄
-
(4)1936年7月28日,我於兩院保守黨議員代表團拜會首相時的發言
-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