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零基礎學中醫:第一本把氣血、五行、陰陽視覺化的基礎手冊,自己找病因、醫病順暢溝通、正確養生。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11/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53137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隨書附贈人體標準經絡穴位圖、人體手足耳部反射區全彩示意圖

我該怎麼各取中西醫所長,縮短療程?沒人會教你,你得先自己懂點中醫才行。
最簡單的中醫入門書,幫你養生最到位,治病能治本。

◎西醫骨科說我腰扭傷,中醫卻開藥治我風寒。都對,風寒濕燥火的道理是什麼?
◎把脈為什麼該用雙手?各用三根手指頭的原因是?
◎西醫證實經絡療法有奇效,不必學扎針,自己就能安全操作。
◎中醫治病要很久?因為西醫用刪去法,中醫從整體找原因。有些病痛其實中醫治療痊癒較快。

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馬可迅,把看不到的氣血、五行、陰陽徹底視覺化,
自己找病因、醫病順暢溝通、正確養生。

◎ 中醫不神祕,這樣想就很好懂:

‧天有黑夜白晝,人有陰陽兩極
古人從自然中找規律將人分陰陽,腰以上跟背部是陽、腰以下和腹部為陰。
陰與陽彼此對立、又互相依存,只要缺少一方,人就會生病(重點是平衡)。

‧中醫看臟腑及看不見的三焦――觀點與西醫不太一樣,想成一個國家你就懂:
心臟像君主,肝臟像將軍,脾臟是百姓,肺臟像宰相……
那看不見的三焦呢?

◎ 人為什麼會生病?關鍵就在五六七:

‧六淫是六種自然現象,當人體不適應氣候變化,就會受自然影響而產生病症。
‧五邪是氣血津液及臟腑出現異常,產生類似風、寒、濕、燥、火的症狀。
‧七情是人的情緒,當情緒太過,就會影響人的精神,更會傷及臟腑。

本書把看不見的五六七圖解告訴你。

◎ 常用中藥有哪些?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效果大不同:

人參最能補元氣、三七是傷科必備、何首烏能黑髮明目,
還有大黃、黃連、柴胡、茯苓、金銀花等,每種藥材背後居然還有動人的故事。

‧中醫提倡藥食同源,生活裡有哪些東西可以作為中藥?
.常用來當火鍋湯底的海帶(昆布),幫你祛痰消腫、防止便祕。
.常常拉肚子、頻尿,或是因肺虛常常咳嗽,你可以用山藥治療。
.當女性感到抑鬱、煩躁、精神不寧,飲用大棗湯就能疏肝解鬱、補氣養血。

還有,六大常用方劑各有何用途?為什麼艾灸是最簡單的經絡療法?
本書讓你自己找病因、醫病順暢溝通、正確養生。
  • 推薦序 學習中醫,必須溯其源、求其本/陳麗蓮(寶中醫)
  • 自序 中醫知識從此對所有的人敞開大門
  • 第一部 中醫不神祕,很好懂
    • 第一章 走近中醫
      • 中醫是騙術還是醫術?
      • 治本?中醫、西醫都能,只是方法不同
      • 長時間不健康生活,神仙也難救
      • 西醫用刪去法找病因
      • 中醫從整體看病
      • 西醫找解決方法,中醫找原因
      • 中醫的「醫」是為了打開身體自癒力
    • 第二章 天有黑夜白晝,人有陰陽兩極
      • 外國有陰陽概念,但不太會用
      • 早在殷商時代,人們就在使用
      • 人也能靠陰陽分析
      • 陰與陽,彼此制約
      • 陰陽理論,用門來解釋
      • 太多太少,身體都會受不了
      • 疾病、體質也分陰陽,有根據
    • 第三章 五行與五臟、五行與治療哲學
      • 五行與五臟的關係
      • 五行與相生相克關係與應用
      • 五行治病,就像親子關係
    • 第四章 中醫看臟腑,以及看不見的三焦──觀點與西醫不太一樣
      • 心君主,主宰生命
      • 肝將軍,對抗外敵
      • 脾百姓,氣血靠它轉化
      • 肺宰相,輔佐心臟把血液送至全身
      • 腎倉庫,儲藏精氣
      • 膽軍師,協助肝做決斷
      • 胃糧倉,與脾配合,維持生命
      • 小腸,食物在這裡進一步被消化
      • 大腸,接收食物殘渣,排出體外
      • 膀胱,貯存、排泄尿液
      • 三焦是全身高速公路
    • 第五章 生命的基本物質──氣血精津液
      • 精,包含精氣、精神
      • 氣分先天跟後天
      • 氣推動生命活動
      • 氣生病,人就開始有毛病
      • 血如何產生?
      • 血液跟五臟關係密切
      • 氣生血,血載氣
      • 身體裡的水,都能變成津液
      • 氣血、津液誰也離不開誰
    • 第六章 氣血的通道──經絡之謎
      • 人體到底有多少條經絡?
      • 現代醫學如何認識經絡的?
      • 經絡與腧穴、臟腑的關係
      • 針灸的原理
      • 經絡的作用
      • 經絡的病理變化
      • 讀經絡學說,我們能做什麼?
  • 第二部 人為什麼會生病
    • 第七章 六淫──自然界的風、寒、暑、濕、燥、火
      • 六淫為什麼讓人生病?
      • 風邪──最善變的病
      • 寒邪──傷人陽氣
      • 暑邪──耗氣又傷津
      • 濕邪──濕黏不爽快
      • 燥邪──乾澀容易傷肺
      • 火邪──容易上火、出汗出血
    • 第八章 內生五邪──人體的內部矛盾
      • 內風──風氣內動
      • 內寒──寒從中生
      • 內濕──濕濁內生
      • 內燥──津傷化燥
      • 內火──火熱內生
    • 第九章 飲食失宜──吃不對也會生病
      • 食物與疾病的關係
      • 以形補形,以臟補臟
      • 飲食不節
      • 飲食不潔
      • 飲食偏嗜
    • 第十章 情緒也能讓人生病──七情致病
      • 解碼七情與臟腑的關係
      • 病由心生──看情志如何致病
      • 情緒治病法
    • 第十一章 體內的病理產物──痰飲和瘀血
      • 有瘀血就有疼痛
    • 第十二章 舌象、脈象中的玄機
      • 舌上的祕密──看舌診病
      • 把脈真的有那麼玄嗎?
    • 第十三章 中醫診斷的綱領──八綱辨證
      • 表裡辨證
      • 虛實辨證
      • 寒熱辨證
      • 陰陽辨證
  • 第三部 尋找治病的良方
    • 第十四章 中藥是怎麼治病的?
      • 中藥有四氣五味
      • 藥物對哪些經絡臟腑?
      • 根據歸經選用中藥
      • 中醫治病,升降浮沉
      • 是藥都有三分毒
      • 中藥配伍與禁忌
      • 中醫治病分八種
    • 第十五章 常用中藥有哪些?
      • 人參,補元氣,起死回生
      • 三七,止血化瘀,傷科必備
      • 何首烏,黑髮明目,延年益壽
      • 大黃,攻下通便,藥中將軍
      • 黃連,苦能造濕,寒能清熱
      • 柴胡,溝通表裡,表證剋星
      • 地黃,生熟有別,功效迥異
      • 茯苓,健脾利水,久服不老
      • 金銀花,涼茶首選,清熱解毒
      • 當歸,補血聖藥,活血調經
    • 第十六章 生活裡可以作為中藥的東西
      • 海帶,祛痰消腫,減肥補碘
      • 山藥,補虛健脾,脾虛救星
      • 大棗,補氣養血,婦人良品
      • 蜂蜜,滋潤補虛,潤腸通便
      • 藕節,涼血止血,滋陰蔬菜
      • 生薑,溫中散寒,養生調料
      • 吃什麼?什麼時候吃?看自然規律
    • 第十七章 怎麼看懂方劑──君臣佐使
      • 中國歷代醫書
      • 組方原則──君臣佐使
    • 第十八章 六大常用方劑
      • 四君子湯──補氣之方,致中和
      • 四物湯──補血之方,女性之友
      • 六味地黃丸──三補三瀉,腎虛首選
      • 小柴胡湯──和解少陽,萬能調解
      • 逍遙散──疏肝解鬱,逍遙自在
      • 玉屏風散──弱不禁風,屏風來救
    • 第十九章 神奇的艾灸──最簡單的經絡療法
      • 艾灸有哪些分類?
      • 哪些病配哪些艾灸療法
    • 第二十章 如何培養中醫診療思維
      • 中醫思維的傳承困境
      • 如何建立中醫思維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